分享

南京市中医院欢迎您!

 醉青YPS 2017-06-15

上世纪60-90年代,提起金陵名医傅宗翰,南京城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民国时期一代医宗张简斋的四大嫡传弟子之一,傅宗翰在南京市中医院甫创建时担任副院长,此后先后担任南京市中医院院长、名誉院长,在金陵医坛耕耘数十年,留下无数佳话。他不仅医术造诣精深、用药出神入化,以善治疑难杂症闻名医坛,而且作为南京市中医院主要创建人之一,对金陵中医的传承、发扬和壮大作出了巨大贡献。

60余载杏成林。虽然傅老已在1994年驾鹤西去,但他终其一生对中医事业所做贡献,却会长留后世,福泽子孙。

师承民国一代医宗,拜师张简斋位列四大弟子

傅宗翰出生于1917年,南京人,祖上是清朝的八旗子弟。傅宗翰幼承家学,后于1932年跟随民国一代传奇名医张简斋学习医术,成为张氏四大嫡传弟子之一。说起张简斋,在民国时声名如雷贯耳,当年民国诸多达官显要,如林森、孔祥熙、陈立夫、陈果夫、于右任、何应钦、陈诚、程潜、谷正伦等,都曾投医张氏门下,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还曾以匾额一代医宗相赠,张简斋因而有国医之称。

作为全国中医的旗帜,张简斋有四大嫡传弟子名扬后世,而傅宗翰就是其中之一(其他3人分别是濮青宇、侯席儒和汪六皆)。虽然出身曾经优养的旗人家庭,但迈入民国加上父亲去世,傅宗翰懂事时,家道早已中落,他一生成就的取得,全靠自己得来。据傅宗翰的关门弟子、南京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金小晶回忆,傅老年轻时记忆力非常好,中医过去讲究博闻强记,汤头歌之类的中医口诀,他很快就能记住,加上人很聪明,很快就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因而学医学得快,深受老师张简斋的喜爱。

1937年,年仅20岁的傅宗翰已开始正式坐堂行医,悬壶济世了。刚开始时,由于没有自己的产业,他只能投身于别人开设的草药店中,为人诊脉开方。由于当时南京疫病流行,病人很多,而傅宗翰善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总结诊疗经验,治好了不少病人。有一次,他妙手回春,将一个重病垂死之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病家感激涕零,在南京城穿街走巷,敲锣打鼓放鞭炮,亲送锦旗上门,在当时不大的南京城里哄传一时。傅宗翰也因而打响了名气,成为年轻一辈中医中的佼佼者。

用药灵活不拘一格,精湛医术传为杏林佳话

1956年,当时的南京市政府集中金陵中医的精华,在夫子庙成立南京市中医院。由于南京曾为民国政府首都,南京市中医院因而得以集中了当时大部分闻名全国的中医大家,堪称星辉灿烂,蔚为大观。当时年仅39岁的傅宗翰,以其扎实的中医底子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众中医大家的敬服,担任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

回忆起傅老院长,后辈弟子们无一不对其医学知识涉猎之广,用药风格之准确大胆啧啧称奇。相传,傅宗翰的老师张简斋曾给一名久泻不止的病人开出三分砒霜(剧毒中药,一般只用一分)的处方,吓得药店不敢抓药。张简斋说照抓不误,结果病人只一剂药就泻尽治愈。在用药新奇不拘一格方面,傅宗翰颇有乃师遗风。

1986年,一位40余岁的鲁姓工人到傅宗翰处求诊。这位病人发现浮肿半年,在西医院服用利尿剂治疗多时,但尿虽多、肿如故,或虽取效于一时,旋即肿胀复起。傅宗翰认为其水气失调,资在肝、脾,分利过度,气机耗伤,治用疏肝健脾,调气行水。开出天仙藤配以辅药若干,嘱病人服之。结果服药7剂之后,鲁某肿势消减,再经调治月余,浮肿完全消退,其他各症状也完全消失了。

当时,金小晶正随师抄方,见此大惑不解。天仙藤是马兜铃带叶的茎藤,有祛风利水、活血通络的作用。但在临床实践中,从未见过其对消除浮肿有如此妙用;所读医书之中,也无这方面的记载。金小晶将心中疑问老师请教。傅老耐心解释,原来,在宋代医家陈自明所著的妇科医典《妇人大全良方》中曾载,天仙藤可消妇人子肿(妊娠20周以后出现的单纯性水肿)。傅老读古而不泥古,将妇科专方变通运用于特发性浮肿,效果卓著,也为治肿病增添了新的方法。

身为一代传奇中医,傅宗翰在呕心沥血研究中医中药的同时,并不排斥对西医西药的吸纳与应用。遍观他的医学生涯,研究领域十分宽广,所著《论肝》全面论述了肝的生理病理特征,成为现代中医学的重要参考著作;在活血化瘀、萎缩性胃炎、妇科病、自身免疫性病(风湿病)等各个领域,他都颇有建树,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他对干燥综合征这一当时的疑难杂症的研究贡献,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跨越。除此之外,傅宗翰在药学方面也涉猎很广,譬如对虫类药和花类药的应用,也是他的贡献之一。

德高望重润物无声,薪火相传一代名医实至名归

文革期间,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身为知识分子的傅宗翰也不免遭受了被打为臭老九的噩运。不过,当他在文革后期复出工作时,仍凭借自己在金陵医坛的崇高威望,迅速让医院各项工作走上正轨。

尤其是当他担任南京市中医院院长后,为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提升医院医疗学术水平,他不畏压力,坚持编辑出版院刊。当时南京市中医院仅有职工4500人,45个科室,要维持一本学术刊物的正常运转很不容易。傅宗翰要求院内每位医师都要写出有分量的论文,并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环境,时至今日,当时的文章已成为珍贵的学术参考资料。以当时的条件,写文章不容易,因为查资料、积累案例等都不方便。但大家都比着写,因为都登在院刊上面,学术上哪个行、哪个不行,大家看得一清二楚。这样一来,学术氛围就比较浓厚了。金小晶说,现今医院的年轻医生看到当年留下的学术资料,都不禁啧啧称奇,对医院深厚的历史底蕴及医学前辈在艰苦环境下一心向学的精神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上世纪80年代初,傅宗翰从医院的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仍然坚持为病人看病问诊,直到1994年患肺癌去世前不久。

1984年,金小晶作为医院文革后的第3批大学生,进入南京市中医院工作。当时的院领导有感于南京市中医底蕴深厚,但刚经历过十年浩劫,像傅宗翰这样的名中医、老专家年岁渐长,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发扬刻不容缓,因而有意让新来的大学生及部分医院内表现出色的年轻医生,向老专家正式拜师学艺,用中医传统的师带徒形式,将杏林大家的宝贵经验和心得传承下来,发扬光大。

就这样,金小晶有幸拜在傅宗翰门下,作为学生和助手随师抄方学习。他说,南京市中医院在中医师承方面起步非常早,迟至两年之后,国家卫生部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名老中医师带徒的师承传承。但那时,由于傅老的身体渐差,无法再带徒弟,金小晶就成为了他的关门弟子

傅宗翰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华中医事业,他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市中医学会会长,还曾担任农工民主党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副主任委员、顾问。他对中医的贡献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更体现在他的行医准则、高尚医德之上。他为后人留下的不仅仅是学术遗产,更是金陵医脉精神的传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