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新闻记者 吴琪)今日(14日),我市中考首日语文、物理、化学三门科目顺利结束。语文作为首考科目,作文题“网里网外”引发热烈讨论。对此,速新闻记者以提问形式,约请名师进行解析。 点评人:卢洪庆(市钟吾初中课程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宿迁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宿迁市中心城市“园丁奖”,宿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课评比一等奖,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有十多篇论文在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编写教学辅导用书10多本。) 记者:卢老师,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结构与往年有什么区别? 答: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在坚持“稳定、改革、创新”的原则下,基本上做到了“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中小学课程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利于初、高中阶段教学的衔接。”这份试卷基本沿袭了近年来的试卷模式,结构合理,题量适中。对考生而言,不会存在突兀感。结构上虽然仍是“积累运用”、“阅读”、“名著”与“写作”四大板块,但在试题的阅读总量上趋于更简约、更合理。与去年相比,今年的阅读理解板块,只保留了对诗歌、文言文、议论文、散文的阅读理解,略去了对说明文阅读的考查。阅读的总量减少了,这样留给了考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有利于提高答题质量。 记者:那语文卷的积累与运用部分有什么特点? 答:对字音、字形、古诗默写的考查难度较小、突出实用性,这体现了命题者的人文关怀与务实,考察范围都在《2017年中考复习指南》上,只要学生认真背诵,相信都能顺利答出来。语文学习不仅要重视积累,还要重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综合性学习”中让学生写“邀请函”。这是对实用文体的考查,答题时既要注意内容,又要注意形式。“请假条、借条、收条、介绍信、邀请函、调查报告等”实用文体写起来也简单,但是如果平时没有训练,很容易在形式上出错误。 记者:今年的阅读理解与往年有所不同吗? 答:今年的语文试卷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与往年相比有较大的突破——全选课外篇目,这与高考走的是一条道。所选文章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既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又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考生阅读的过程也是接受熏陶和感染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中考已不仅仅是一次对学生的甄别,而且是一次对学生的再教育,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在试题设计上突出学在课内、用在课外的理念。如文言文选的是《战国策·客见赵王》。这篇文章与初中课本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极其相似,都是古代讽谏类作品的代表。“说客”把选马与治国进行类比,邹忌用家事来喻国事,这种讽谏方法如去一辙。考生只要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学以致用,解决这类问题还是很轻松的。 记者:今年的作文题目《网里网外的世界》,一般用什么思路写呢? 答:《网里网外的世界》这一充满思辨的命题,与今年高考作文“车来车往……”“车”的世界有相近之处。但这一命题却是初中的,它既贴近初中学生的生活,又能引起他们无尽的联想。由“网”想开去,最容易想到的是“互联网”,“游戏、交友、学习……”这一虚拟世界的生活初中生非常熟悉。再往深处想还有“法网”、“情网”、“关系网”等。考生如果想写记叙文,可选择与“网”有关的生活片断加以描述,从而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感悟;如果想写议论文,则要鲜明地提出自己对“网”这种生活的观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加以论证。可以看出,命题着意引导学生把目光从封闭的课堂投向广阔的社会,引导他们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准确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