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是人生的重要课题,善于取舍是一种境界。只想得、不想舍的人,其结果可能失去一切。 ——— 白山 (新媒体社群营销专家) 第17个启示:医治脊偻喻:不要为了小利伤害别人 人生即是如此:不合去旧的,就难以获得新的:不舍去固有的.就难以获得未有的;不舍小就难以得大;不舍去已然知晓的,就难以获知未知的。关键在于:着眼大处,不为了小利而失去更多。 【原文】 譬如有人。卒患脊偻,请医疗治。 医以酥涂。上下著板,用力痛压,不觉双目一时并出。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为修福故,治生估贩,作诸非法。其事虽成。利不补害。将来之世,入于地狱,喻双目出。 【译文】 过去有一个人,突然问得了佝偻病,于是,就请一位医生来治疗。 医生诊断后,在他身上涂抹上酥油,并用两块板将其前胸后背夹紧,用力地挤压,竟然将患者两只眼珠挤出来了。 世上那些愚蠢的人也常常如此。他们为了得到幸福的生活,就做生意谋生,却经常做一些违反佛法正道的行为。虽然有利可图,可利益却无法抵过给他带来的害处。将来一定会遭恶报,堕入地狱,就像双目被挤出一样痛苦不堪。 【以喻引事】 在上面这个故事中,那位得了佝偻病的患者为了让自己的体型变得好看,就去找医生诊断,结果却要遭受双目被挤出的痛苦。真是因小失大,愚不可及。其实,右往今来,这种为了一点小利,而吃了大亏的例子比比皆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唇亡齿寒”的故事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 春秋时期,晋国首先称霸,成为诸侯当中的大国。当时在晋国南面还有两个小的诸侯国,一个是虞国,一个是虢国。虞、虢两国同姓近支,关系很密切,又因为都是小国近邻,唇齿相依,于是很早就订有盟约,一旦有事,两国互相派兵援救。长期以来,这两个小国就用这种办法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也没有哪个强国能有实力一举同时吞并这两个国家。 这时候,晋国的晋献公为了进一步扩充疆土,称霸各国,就想兼并邻近的虞、虢两个小国。但要想吞并这两个小国,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果袭击虞,虢会出兵救援;晋如果攻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 公元前658年,晋国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当时,晋国有两件镇国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璧,晋献公每日都要骑驾良驹、赏玩美玉。苟息建议晋献公拿出这两件镇国的心爱宝物送给虞公,献公有点舍不得。 苟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派出使节来到虞国,向虞公表达了两国交好之意,并将两件镇国的宝物送给了虞公。虞公得到良马和美璧,又自以为结交了强大的晋国,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晋国拉拢了虞国后,就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终于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也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子奇听说后马上进宫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不能办的,我们虞、虢两国,世代交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而且,强国环临,如果失去了虢国这个长期以来的伙伴,军事上的盟友,以我们国家的势力很快就会被别的强国所灭!” 虞公却说:“我们已经结交上了强大的晋国,现在终于有求于我们了,我们怎么也不能得罪啊,得罪晋国岂不马上惹祸上身?为了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于是就同意了晋国使用虞国的道路,进攻虢国。虞、虢两国也断交了。 晋大军顺利地通过虞国道路,前往攻打虢国。没有虞国的帮助,弱小的虢国很快就被晋国打败,晋国没有费什么气力就取得了胜利。晋军班师回国时,晋军统军大将里克把劫夺的部分虢国财产送给虞公。虞公大喜过望,越来越认为结交晋国,放弃虢国是正确的选择,就盛情款待晋军大将里克。里克这时趁机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而且需要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还自以为是有晋国的大军在国内驻扎,其他强国就不敢随意来犯。 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借口前去迎接班师回国的里克,来到虞国,虞公出城相迎晋献公就约请虞公外出去打猎。虞公打猎不一会儿,就看见京城中起火。等到虞公赶回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晋国士兵又从虞公的住所搜出了晋国战前送给虞公的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璧,送回到晋献公的手中! 虞国的国君因为贪图屈产良马和垂棘之璧这点小利,竟然自己破坏了固若金汤的虞、虢两国关系,结果失掉了整个国家。其实很多时候,人们都如佝偻病人和虞公一样,在做饮鸩止渴的事情,此时他们的眼睛盯住的是眼前的蝇头小利,却不知在其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陷阱。 【智慧点睛】 若一味地盯着蝇头小利,只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做生意、做事情、做人,都是如此。凡事从大处着眼,只盯着眼前这点小利,没有远见,最终会因小失大,成不了气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