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宫之奇谏假道之假途灭虢 | 讲经典

 昵称32901809 2019-05-02

撰文 | 王来宁 责编 | 廖玥

宫之奇谏假道之假途灭虢 | 讲经典

宫之奇谏假道之假途灭虢 | 讲经典

《宫之奇谏假道》发生在鲁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当时晋国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目的就是一石二鸟:先吃掉虢国,再捎带着消灭虞国。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借道,虞公不听,结果也就不出预料的这么亡了国,并且在历史上留下了两个成语:假途灭虢、唇亡齿寒。

来路不正的晋献公

当时晋国国君晋国也是“姬”姓,第一代国君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但因国土在太行山以西,要立足的话就需要和当地土著的戎狄作战,同时又和他们联姻,风俗上不免受到影响。

所以晋国在破坏宗法制度方面,特别的引人注目。

宫之奇谏假道之假途灭虢 | 讲经典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做“仇”,后来又生了一个小儿子叫“成师”。成师获得了一块封地,叫“曲沃”,号为“曲沃桓叔”。曲沃城比晋的国都翼城还要大,有个眼睛的都能看出来,曲沃一支要取代晋国国君的意图非常明显。——之前听过《郑伯克段于鄢》的听众是否感到这个情节似曾相识?这个曲沃桓叔跟共叔段的心思做法何其相似!

但是,相似的开端,却是不同的结局。曲沃一支在之后六七十年,和翼城不断争斗,也不断壮大,曲沃桓叔到儿子曲沃庄公到孙子曲沃武公,三代人不懈努力,终于杀死了当时合法的晋国国君晋缗公,并用贿赂的手段取得周天子的认定证书,摇身一变,从“曲沃武公”成为了晋武公,一年后,晋武公的儿子即位,这就是鼎鼎大名的晋献公。

晋献公做了国君后,首先对自己在曲沃的叔伯兄弟们不放心了,于是对曲沃一支“桓庄之族”的其他成员挥起了屠刀,——发现没,这个桥段很像宋太祖“黄袍加身”篡位后的“杯酒释兵权”,只不过更加残忍,因为晋献公几乎把自己的兄弟们都杀光了:“尽戮群公子”。

晋献公在位期间,正是齐桓公霸业兴盛之时。这不可能不对野心勃勃的晋献公产生影响,可晋国太小了也太让人看不起了,所以,他以“猪八戒吃馒头”的方式,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事业。晋献公在位二十六年间(前677−前651年在位) “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国的疆域扩展了百余倍,基本形成了晋国后来的领土格局,为后世君主逐鹿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终于在二十年后的晋文公时期,晋国成为中原霸主,并将这个霸业维系了百余年。

“假途灭虢”就发生在晋国急剧扩张过程中。

“虞”“晋”“虢”三国演义

其实,“宫之奇谏假道”之前,晋已经向“虞”借道讨伐过一次虢国了。那是在献公十九年(前658年)的时候,当年的路线是这样的:

宫之奇谏假道之假途灭虢 | 讲经典

晋献公这么跟虢国过不去是有原因的。

春秋初年,虢国还很强大,虢公林父担任周王室的卿士,当年的晋国还是个很小的“偏侯”,而且“僻处山戎,不与诸姬等齿”,中原各国都看不上他。虢公林父曾多次奉王命干预晋国来自曲沃的内乱,与曲沃方面也就是后来的晋献公一系结下了很深的仇怨。

而且,虢国的两座最重要城市下阳和上阳是夹黄河两岸的两座军事要塞,这就使得虢国仿佛一把大锁一样控制着黄河交通。虢国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早就招致了急速扩张的晋国的觊觎。

但问题是虞国——虞国地处黄河北岸,在虢国和晋国之间。此时晋国强大而虞、虢弱小,明显他们联合起来才更有生存机会,但虞国怎么就同意让晋国大军过境去打虢国呢?

理由很让人泄气:因为虞国收受了晋的贿赂。

行贿的策略是晋献公的大臣荀息提出来的。他提议晋献公用屈地所产的宝马、垂棘所出产的宝玉做礼物,向虞公借路。

可晋献公不免担心:万一虞国拿了我的宝贝,可不把路借给晋国用,那不是吃亏了吗?荀息一句话就道破:“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 虞国是小国,晋国是大国,小国接受了大国的礼物,又怎么会不给大国做事儿呢?不借路给咱们,他还敢接受咱们的礼物吗?接受了咱们的礼物,路就必须借给咱们用。

注意下面荀息的话:“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这样那个宝玉就是我们从里面的库藏里拿出来,而藏在外面的库藏里,那些骏马就是“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从里面的马房里牵出来,而放在外面的马房里。言外之意就是:晋国本来就打算灭亡虢国之后,回程中顺手就把虞国给灭了,那原本作为礼物而送给虞公的宝马和宝玉,不就又被晋献公给收回了吗?

然而,这个计策是否成功,还有一个环节也挺重要的,就是《宫之奇谏假道》中的关键人物宫之奇。显然,这是一个聪明人,虽然他是小国虞国的大臣,但国际上名气很响,连大国国君晋献公都忌惮他,说“宫之奇存焉,必不使也”,很担心宫之奇看穿晋国的计策,并说服虞公不借路给晋国。

这个问题,荀息也考虑到了。他一点都不担心宫之奇看穿,因为他知道宫之奇一定说服不了虞公。荀息给晋献公分析了虞公与宫之奇这对君臣之间的关系,宫之奇的为人,明于事理、心里明白通透,可是性情却怯懦,同时呢,他又比虞君大不了几岁。这两点决定了宫之奇“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能一眼看明白事理的高智商说话往往言简意赅,说话点到为止;性格怯懦就不可能强谏,一旦自己的话得不到采纳,也不会据理力争。兼之他比国君大不了几岁,虞君不会给予他足够的尊重。

“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珍玩心爱的东西就在耳目之前,而灾祸呢,还在我们灭虢国之后才会发生,这么长远的事情要有中等智力以上的人才能考虑到。而荀息判断虞国国君的智商也就中等偏下吧。“中知以下”,说白了就是:虞国的国君智商堪忧,约等于白痴。

还的确被他说中了,第一次“假道伐虢”的时候,虞公真的就不听宫之奇劝谏,不单借了道,还和晋国一起出兵伐虢国,灭了人家下阳。

现在是,三年后即前655年,晋国再次向虞国提出了“假道”的要求。《左传》的原文是这样的:

原文: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①。宫之奇②谏曰:“虢,虞之表③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为甚,其可再乎④?谚所谓‘辅车⑤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①二年,虞师、晋师伐虢,灭下阳。至是又假道以伐虢。

②宫之奇,虞贤大夫。

③表,外护也。言虢为虞之外护。

④翫,玩,狎也。在昔为晋,在今为寇。晋不可启,故一为甚,寇不可玩,故不可再也。

⑤辅车,辅,车厢两旁之版,古代车厢仅两旁有版(前面有扶手的“轼”,后面是空的,人从后面上下),辅依车、车也依辅。后引申为:人的两颊称为口辅,“颊之与辅,口旁肌之名也。”车指牙车(牙床),辅为外表,车是内骨,故云相依也。

译文: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號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號国,是虞国的外护,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这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靠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

原文:

公曰:“晋,吾宗也①,岂害我哉?”对曰:“大(太)伯虞仲,大(太)王之昭也。大(太)伯不从,是以不嗣②。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③在王室,藏于盟府④。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⑤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①晋、虞皆姬姓,故曰“吾宗”。

②虞仲,仲雍也。大伯、虞仲皆太王之子,王季之兄也,不从父命,俱让适吴。仲雍支子别封西吴,虞公其后也。穆生昭,昭生穆,以世次计。太王于周为穆,穆生昭,故太王之子为昭。

③勋,王功为勋。

④盟府,司盟之官。《周礼》:“司盟掌盟载之法,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二人皆有功于王室,文王与为盟誓之书,而藏于盟府。此段乃说虢更亲于虞。

⑤逼,贵近也。桓叔、庄伯之族无罪,而献公尽杀之,是恶其族大势逼也。

译文:

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太伯不听从天命,因此没有继承王位。虢仲、號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虢公)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藏在盟府中。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而被杀害?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況对一个国家呢?

原文: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①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②。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③,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④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⑤?”

①据,犹安也。言虞有神佑,晋虽欲害而不能。

②言鬼神非实亲近乎人,惟有德者,乃依据之。

③馨,香之远闻。

④冯,凭。

⑤吐,不食其所祭也。言虞国社稷山川之神,亦享晋明德之祀,所谓“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译文:

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祐我。”宫子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使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祐他。’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

原文: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①,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②,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①恐惧祸及,携其妻子奔曹。《晋语》云:“宫之奇谏而不听,出谓其子曰:‘将亡矣。吾不去,惧及焉。’”

②腊,岁终祭众神之名。言虞不能及岁终腊祭,即在吾族既行,而遂灭也。

译文:

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宮之奇帯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等不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冬天,晋灭掉虢国,晋军回师,安营驻扎在虞国,趁机袭击虞国,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