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满都是套路——假途灭虢

 昵称30950927 2016-11-25

左传拾趣——40咯,长文预警,信息量较大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左传·僖公二年》


假途灭虢算是众所周知的典故了,不过重新来做一番梳理,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一作个交待,使大家对其前因后果更加清楚,对进一步熟悉历史仍不无助益。



一、背景——扩张与争霸



自齐桓称霸始,春秋各国但凡有点实力者皆欲行扩张之事,晋国亦不例外。公元前六七八年,小宗曲沃彻底战胜大宗,曲沃武公取代晋侯缗成为晋武公,晋国长达六十多年的内斗得以平息。晋武公在位仅两年便死去了,其长子诡诸继位,是为晋献公。


晋献公是个雄心勃勃的君主。在他继位之后的头几年,由于曲沃刚刚在内斗中取得胜利,老资格的曲沃桓叔和曲沃庄伯两大家族势力非常强大,且对年轻且资历尚浅的献公并不服气。为了消除政治隐患,献公采用大夫士蔿之计,成功剪除桓、庄两大家族势力(详见前文“士蔿之谋”),从而坐稳了国君的位子。



内患既除,晋献公随即施展个人抱负,开始谋求对外扩张,虢国随即进入了他的视野。实际上,晋国与虢国并不接壤,他们之间还隔着一个虞国,晋献公想跨过虞国先灭虢国是有原因的。


原因之一是晋献公用士蔿之谋除掉桓、庄两大家族势力时,有部分公子外逃,为虢国所收留。这些流亡在外的公子们无疑成了晋献公的心头之患,务必尽除之而后能安。


原因之二是担心虢国和虞国结盟,从而阻断晋国的扩张之路。虢、虞都是小国,晋国欲对外扩张,必先灭周边小国,但如果虢、虞结盟,无疑将大大增加晋国外张的阻力。


原因之三便是策略了。晋、虞都是姬姓诸侯国,大家共一个祖宗,晋国若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便攻打虞国实在有些说不过去。而且,晋国一旦对虞国用兵,虢国势必警觉并出兵相助,军事上会对晋不利。最后,虞国弱小,虞公贪婪昏庸,晋国完全可以暂时对其无视,只需好好利用就OK了。


所以,借道于虞以伐虢,就成了势在必然的策略选择。



二、初借道——取虢下阳



据说,假道伐虢的策略是晋国大夫荀息提出的。《左传·僖公二年》记云:“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僖公二年是公元前六五八年,大夫荀息向晋献公提出用“屈产之乘”和“垂棘之璧”贿赂虞公,以换取虞国同意借道给晋国。“屈产之乘”是指晋国屈邑所产的良马,而“垂棘之璧”则是晋国一个叫垂棘的地方所出产的玉璧,两样都是好东西,晋献公根本就舍不得拿去送人。荀息说:“如果能以这两样东西换来虞国同意借道的话,那就跟将宝贝暂时寄存在外一样,随时可以取回来,有什么舍不得的?”(左传原文是“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外府就是宫外的库房)献公觉得有道理,不过他还有一重担心,说:“虞国大夫宫之奇素有贤名,他一定会出面劝阻虞公,如此我们便无法得逞。”荀息说:“宫之奇性格懦弱,不会强谏。况且这俩人自小关系密切,就算宫之奇强谏,虞公不听他的也不会闹僵。”晋献公终于被说服了,于是派荀息带着良马和美玉出使虞国,去做借道说服工作。


(微信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荀息到了虞国,将良马和美玉奉上,望着虞公眼中闪现出的愉悦的光,他说:“当年冀国无故攻打虞国,我国及时出兵相助,不计损失,都是为了虞国的利益。现在虢国无道,长期驻军于晋国的南部边境一带,时时入境侵扰。希望虞国念及交情和道义,让晋国的军队借道于虞国前往虢国讨伐问罪。”话没说完,双手不停摩挲着美玉的虞公早已点头如蒜,一口应承下来:“Noproblem!咱哥俩还讲什么客气,晋军只管来。不但如此,为了表达虞国的诚意,我还会派军队先出发,揍老虢一顿再说。”(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是个明白人,觉得此事大为不妥,赶紧想要劝阻。然而不出荀息所料,虞公没有听宫之奇的,虞国很快便先行出兵虢国。


这年夏天,晋国大夫里克、荀息率军进入虞国,与虞军会师之后之后联手攻打虢国,占领了下阳。下阳是虢国宗庙社稷所在,尽管不是国都,但必竟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可是下阳被灭之后,虢国的反应很是奇怪,好像丝毫也不担心,虢公反而于当年率军与北方少数民族戎族干了一仗并且取得了胜利(虢公败戎于桑田)。我相信当时荀息和虞公肯定都是一头的黑线,完全不能适应虢公的风格。


不过关于下阳被灭一事,《水经注·河水》引用《竹书记年》的说法是:“十九年,献公会虞师伐虢,灭下阳。虢公丑奔卫。”意思是下阳被灭之后,虢国也就灭亡了,虢公(名丑)流亡卫国。左传的记载与之不同,因为不但虢公伐戎的记载在下阳被灭之后,而且随后晋国还将再借道于虞,二次伐虢。


话说晋国有个著名的卜官名叫郭偃(因此也叫卜偃),听说虢公败戎于桑田之后,发出预言说:“虢国必亡矣。亡下阳而不惧,而又有功,是天夺之鉴,易晋而不抚其民矣。不可以五稔。”意思是虢国肯定要亡国了,下阳被灭却不知惧怕,反而还取得了伐戎的功绩,这是上天夺去了他的镜子,虢公因而看不到虢国危亡的形势,他也因此会轻视晋国,不会安抚百姓。这样下去,不出五年虢国必灭。“稔”念rěn,指谷物成熟,“五稔”即代表五年。


三、再借道——虞公智商已欠费


果然,三年之后,晋国再次借道于虞前往讨伐虢国,虞公依旧爽快地答应了。不过这回大夫宫之奇深知利害,对虞公苦苦相劝,展开强谏。宫之奇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虞国也必然不保。不能助长晋国的野心,一次已经够了,再这样做就过分了。俗话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就是用以形容虞、虢两国这种相依相存关系的。”虢公大概除了贪财,文化程度也不高,“唇亡齿寒”这样的成语在他看来根本就是不知所云。他说:“晋国和咱们虢国是宗亲,大家都姓姬,难道他还会害咱们?”宫之奇说:“虢公也姓姬呢,人家祖上还做过文王卿士(卿士是王朝最高官职),立下的功劳记在本子上,现在还保存在王室府内呢。晋国要灭虢国,难道还会顾惜到虞国吗?更何况,虞国宗室能比当年的曲沃桓叔和曲沃庄伯两族与晋献公的关系更亲近吗?


桓、庄两族有什么罪呢,只是因为晋献公感觉有威胁就将他们全杀了,何况干掉我们还可以吞并一个国家呢。”宫之奇的一番话可谓言之凿凿有理有据,可就是无法说动智商欠费的虞公。理屈词穷的虞公干脆耍起赖来,说:“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意思是我祭神所用的祭品丰盛而清洁,神灵一定会保佑我的。真让人无语啊!宫之奇抓最后的机会耐心劝导:“我听说,鬼神并非亲近哪一个人,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上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说:‘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还说:‘民不易物,惟德系物。’and so on .因此,若君无德而民不和,鬼神又哪里会享用你的祭品呢?神所依凭的,就只有德行。如果不是这样,假定晋国灭了虢国之后,那些以明德的名义奉上的祭品,神明还会吐出来吗?”Balabalabala……可无论宫之奇如何劝谏,虞公的反应就俩字儿——“弗听”,然后通知晋军过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