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空问答

 发哥07domrg8zi 2017-06-15

我有一讲,颇踌躇,心有忧,思虑再三,还是传出去吧。

……………………

以前亦曾论鬼谷,把以前的文章放在前面,作为引子吧:

一 鬼谷之贵 ,借题以论鬼谷之非同寻常:

修道者,无不以善而赴之于世……观鬼谷,亦求道若深也,其传,不惧于乱尘世而开纵横捭阖颠危之势,不传远人归服术,不欲世界合睦而益发推揉之,虽推揉有道,但,毕竟不以常情为虑,颇远于寻常道法之善护尘世之旨,此,非常人有非常道也,智必流于极,略必推于尽,以尽知其终乃敢为此非常道也。若这般人,以不善之术推揉天下,敢如此者,世上几人耳?老子虽圣,亦不过以束手不为而已,孔丘之圣,亦只是携乾坤以往大同而为务,谁似这般,敢以乱靖乱,无惧乎己道中道崩殂而为天下之大恶者,论世间圣人,能为此者几人也?

二,鬼谷与孔子

修道者,素言《鬼谷子》一书,甚威猛者也,威力至大。又轻《论语》,以为腐儒之语,不值一哂。鬼谷者,所以威猛者,施以乱世也,摄受者尘世中迷途儿也,以之伐,无不威猛者也。论语者,乱世又或屑小,无不亵玩焉之也,然,其摄受者无一不圣人又或圣君也,以之伐圣人,威服之大,圣人亦不敢受其锋芒……试以鬼谷术伐乎圣人圣君,鬼谷岂敢言伐之,避之犹不及也……其威猛,以仙之术临尘世不德之世不德之人也,故无不利。论语者,摄受苍生群伦,以伐圣德者也……伐乱世,犹如伐草木,可轻易催;伐乎圣王圣世,人皆无欲刚毅者,问,鬼谷子能伐否?而孔丘之术可以伐也。

……………………

以上,是我对鬼谷子认识的前两个阶段,第二个是最早的,后来认识深化了,才意识到鬼谷子道法深微。

好吧,以下为第三阶段

苏秦张仪者,得鬼谷术而不得其道。吾知苏琴以挂六国相而为贵,而后未见远景之归图,故知以六国相而恒安为其剑指归之终图也,吾知张仪以克纵为谋也,亦不知其所终也。以此两人皆不知天道所终也,不知天下所归也,其犹惑也。不知天下所终所归,而何敢捭阖纵横天下,推揉之?不知天下之终归也,敢以纵横术整而合之者,所图者何为? 不见终图之指归而敢中途乱社稷,故,必有私也,则其道不竟而半途截乱天下也,无他,必有私求也,故,可解何以苏秦挂六国相印而矫也。苏秦张仪者,不为所谓何来,心无指归,只以术谋自己势贵也,故,于乱世与其说图天下安,不如说图半利世而半利己也。故鬼谷之道,无一人得之。未见鬼谷之徒,述天下之所归也,无天下所归之远图,则无道也,心有归指远图,则道也,无之,则术乱天下也。

而鬼谷子以乱靖乱,心中衔天下归图,知其所必终而推揉以加速求之,一子之出而半毁,睹苏秦止于六相之贵而乐也,乃再出一子,左右阴阳相推,故,天下纷乱之势一化而为二,社稷半安,而各揉搓秦国及六国,令棋局一举而简化至再无乱子,经纬之明而以之摧化强弱,抑无谓纷争,而引天下以思,减其杀伐,民为之半安,天下框架初成,人人得以知图景之指归。此,神化之术也。两子出,而天下皆晓大局大势……无谓纷争杀戮为之猛然竟息……

当是时也,考周游列国以游说为务之各家,其术,悉皆以王霸一国争天下而“以一争天”为出谋划策之旨也,一语以蔽之,以一国而窥观天下也,独鬼谷之术,不以一窥观天下,而以天下观天下,以天下观于天下以求合天下下,一国之霸若能济天下,则强之助之,以成天下也,非特以强一国而,合四海而需抑一国,则必抑之,虽强而必抑,若合天下需扶一国,则必扶之,虽弱而必扶,故,不再以侍于某国为忠,七国尽化棋子也,此观天下大势以天下也,再非昔日粗鄙王霸之学,以兴一国而与他国较兵略,强己以王霸也。

鬼谷之出,天下之势以合纵,观万国如一,非特以某国为指归也。秦王虽高也,所求,不过以强己以霸天下也,他国之利与益皆不在意也,独在意秦之利也,齐之图也,亦复如是,独在意齐之利也,他国之利与益皆不在其心中也,而齐秦者,皆欲张己而为大,以充天下也,并无一诸侯以天下图利而利天下,而敢以一国奉天下之用,敢尽一国之粮一国之民而为天下争合,争利也。此,皆其弊。秦虽终有天下,非舍一国之利而终广布广成为天下之利也,其有天下,不过张秦之利而吞天下之利也。而王霸之徒,谋略之游说诸家,术虽纵横至百家之多,或不务实,凡务于实者,如韩非李斯之徒,其指归,皆中齐秦之谋,以大一国之利,而夺天下之利,实无以天下计而合天下之术。

当是时也,诸侯以霸为图终之旨,而外无天子之主。(周室衰危),故鬼谷术实乱世之天子也,即代行天子者。以不取天下而运筹天下者,乃真天子。以不得不居天下而为天下运谋天下也。时无周天子,乃现鬼谷,乱则鬼谷出,以周天子之斗柄废也。无他,天下无道而无天子以为天下谋,则为道不衰而睹之洞然者,必心忧天下而出,操之以道,虽无天子身而实则天子也,以天子身而行合天下,整饬乾坤之略。方是时也,孔子虽有志,只得其终景而无以生略造术,鬼谷则实能于终图中窥径观法,而忽焉生一捭阖纵横之略,施之以苏张数子,故天下终图现,乃有捭阖纵横生,投之一子,江湖为之一清,社稷势为之一凝,而民始得稍安,而后,待大势终显时,再出一子,颇其均势,而图天下速定也。故,虽始皇嬴政而得天下,实鬼谷为之,鬼谷窥秦运,观秦法,而后推天下,乃助而成之,苏秦者,一子之试也,一试,秦果安然而屯养,社稷半安时,秦外不出关,内而屯,秦屯其力所激增者,以合纵时最为激越。至秦势终成,得以强化推加,而终可破六国时,乃出一子一破苏秦,碎六国,然后,天下为秦矛一掷而破。观苏秦所行策,于六国时,实无强六国之术,只以六合而终,此后乃安以六国相之贵,颇无得道之人之征迹也,其实,苏秦六国之术,实者助秦,六国因合而安,故不思强兵,内不进境,而秦则眼前忽然现一大物,其势之大而无伦,秦果然为之抑,此即鬼谷飞箝之术中之箝也,钳制之,不使乱谋乱为而隐忍激养,犹以一大堤而拦涓流之乱散,皆集而为江海之势,待大堤之口稍开,顿而绝堤,冲绝六合,横扫天下,六国不能为之阻。此,实箝之以抑,图强之。此术,后世为道家人终悟,而在朱元璋时演化为广济粮,深筑墙……苏秦张仪两子之势,天下乃定。更不用说,半安时,社稷之安,民之不为战略征伐所扰,此于天下实大利大得也,秦终而绝六国,一语以敝之,鬼谷成之。观战国几十载,十数国而混战,若非鬼谷为谋施道,则,天下将乱不知更至何时……

鬼谷实无天子身而敢行天子术,敢摄天子道,敢为天下谋略,其道弥大,其心弥大,此鬼谷真道也,以乱世而敢出,以天下主之身而为天下画一终图,并出之以略术以合之,以达之。此,我辈天子道之前贤先圣也。

天子无命时,则行天子命,则鬼谷之道也。

敢以野隐之身而摄天子命,行天子策,捭阖天下,筹谋天下之归者,惟鬼谷也,惟天子道者。

天下未安前,虽非天子而犹胜天子,天下身安后,虽真天子而不居天子。则鬼谷道成也。

考鬼谷之术,大异后世帝王,鬼谷隐而不出,独两子,而克天下。后世天子,动辄百万兵,聚拢谋臣良将岂止过万,敌不过两三子,然而其亦要征伐数年更甚至十数载而方可一合天下。鬼谷未政略一兵一卒,亦未征伐百万,后世帝王者无一人能看其项背。此,天子道之真命者。

后世只得观鬼谷术,此必其弟子详细载之,而鬼谷之道,丝毫未传也,以无人可悟,当时之士,几无人可达此道境而能行天子道也。几千载后,吾观鬼谷而叹,憾不能与之一竟高下,或终败亦无憾,鬼谷真圣人之道大成者也。

鬼谷之术尽入我囊中也。必择日逐一论其所留术之真正道用何在。

鬼谷子不以术略而谏于王侯,(亦不以之加相位于己身),而直出一策以合化诸国诸诸侯,其势如何也?曰,天子也,摄天命行天子策,施天子道也,虽隐而犹有御天下之势,其气虽静,俨然已超百岱之势,纵横诸侯只如一子,轻易可迁移之,导引之,谋化之,谋合之……此,已越尘世所谓天子也,纵世之真天子,恐亦不能如此轻易腾挪诸侯至此。观乎其时,不独王霸之术数徒,无一能之,后世天子之高者,更无及之者。虽孔,老,孟,庄,意境虽高,实无此能此略,故,当是时也,真天下定鼎者,鬼谷者。

孔丘也,上攻上伐之道,天地有万圣,惟孔丘之道可伐圣。无他,圣之征伐,以天命以理以道法,此孔丘之道独传也。

鬼谷者,下御尘寰之术者,伐天下者也。

观周文王,则周天子之取商,与始皇嬴政及后世帝王者,颇异也。

后世者,社稷颠乱,天下已碎,黎民百民之命已衰,天下焕然已解,前者天地之命已终,而后者,天地之命未起而待诀,群雄观窥而猜度,一语以敝之,后世帝王者,社稷已乱,天命终而后归。

观诸周天子,商时仍盛大也,天命犹盛也,时社稷未乱,周天子未乱而击之,以天命相伐,直断起天数天命,于未乱时而腾挪亿万之民,注意,腾挪了亿万之民者,也就是一举而变了亿万之人的天命之数,此举实大也,有撼天地而天地不敢加以辞色之威。一句话,此,非真天子而不敢为之者。

盖天地命数,改亿万之民数,取天地亿万苍生之命改易之,而加诸己,去诸商,此真天子剑也,一剑出,天命为之终,苍生之命为此改,从微末之虫,到两股之灵,更至三十三天而取天下之精气而存者,悉以迁,其迁改之数,岂独百亿,苍穹魂魄肺腑并宇宙皆为之迁,则,天子剑,一剑之改,无可量也。自周天子文王之后,后世皆王帝者,悉小术而,在社稷困笼中游斗,苍穹为之破前朝之命,碎万法万境万天之术,摧改万民之命,此后,帝乃出,不过收拾得了这破碎山河而已,天不曾为其破,地不曾为之碎,命民不曾因之改,此,只以一归而待也,此,非天子,帝王也。天子有命,其道弥大,一剑而断苍穹。始皇知,而不敢以天子复命,改而呼皇帝。

后世能一较周天子者,无他,鬼谷也。周天子贵在明而可断前天命,鬼谷贵在以暗而能安天下,更贵在以不取不居而为谋,然考其能,周天子以天子剑断商天命,其后姜尚武王出,演兵略而实现其已迁改之天命,人间演出的那些不过是地上所示相和实现而已,天命之终已毕,天命之新亦已毕,文王而终则后世刀兵百万以伐,故,天子道在周天子文王者,断天命,腾挪万民而不伤社稷,若天命静待为之碎,黎民为之受尽天下苦,而后乃出,收拾得破碎山河以归,则天下社稷黎民之损也,施施然而竟其事,迁其民而不危天下,此天子道之真高境也。无论如何,周天子之道,示之以明之贵,其威能在敢担天下责任和腾挪亿万民改命之大劫数,谁能有此胆量和道法浑厚磅礴至,敢如此改易天下,则必周文王姬昌也。若无天子道之能,断不要这般尝试。

鬼谷之天子道,示之以暗处,以两子之微,而拨动天下。西方有谚语,蝴蝶闪一翅膀,在太平洋上生一风暴,鬼谷之贵,在以一线之弦而微触,天下为之迁。周天子示之以重剑,鬼谷示之以微。常怀疑鬼谷为周天子姬昌重临也,以重剑且居天子位演法毕,而后进境至微弦之动以改天下也,乃再次示现以不居天子位而演法其微弦之动。

天子道有一神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其中的微精,则必如鬼谷者,进境至不必明居天子位而可以微弦之触而动天下也,则,以此境,方可授天子道之神印,允执厥中也。

天子道者,隐且弦微之触而御天下者也。

当是时也,老子弃而走,于天下不顾。

老子语:大道废而有仁义……此老子观史之叹也,老子无持枢扭转乾坤之历练也,若有,断无此叹也。有鬼谷才者,不叹,不怨,亦不为天下无道而哀,无他,以其有法可克之,可返之也。惟无法可除可返者,乃有此叹,憾不能阻 不能止,不能复。若能,何必有此哀叹而哀矜于世道将衰危也,此颇懦弱也。此观史之叹也,非实操者之叹也,若持枢之圣人也,不以叹而终物,必图返物以道,而使万物终还其大也。若有道之能,何必哀叹也?

此,老子必守藏史之身观所限也,观物观史虽足,虽多,故为多观多知多阅所误,只知其演法有序,而实不知圣人之手已于天道处数度改易腾挪迁转之也。

老子,守藏史之观物有道,但观物亦有限也,此守藏史所以观物持道也,非天子观物持道也,以不能而曰能,持时迁变而为可能。

老子术也亦其道也,欲以时化之?老子无为,以为不加以干预,则久必化……然,何以又叹曰时之迁之不善也,大道降而为道德,道德更降而为仁义,一方面,求之以时无尽以化之,而不以干预之,一方面,又哀叹时光只是让人和社稷崩殂……则两道相犯相抵也,子之矛与盾皆废而不能终立得存也。

老子于春秋天下崩殂时隐,弃天下而遁,考其道法,不过待时久远以化也。

观周天子鬼谷,孔子,老子之道,一语以合之:

下圣之能也,以时无尽而化之,老子道也。

中圣之能也,以百代而化之,孔子道也。

上圣之能也,以十载而化之也,则周文鬼谷之天子道也。

此化天下而返道也,时益短,则圣益能。

圣者,人也,故,非天也,不可以天视之。而以己为天,岿然而不为天下所动者,虽道而高而无一丝之益于天下也,道虽高而人之无能也。

以时无尽而为一天地,观之:

则下圣以一天地化之周流

中圣则缩百天地于百代之化也

上圣则聚万千天地于一瞬而开合之。

故曰,老子以一天地而腾挪一天地也

孔子以一天地而腾挪百天地也

鬼谷周文者,以一天地而腾挪百万天地也。

还有一问,问,天地归化之功也,焉能归之于一人之功?于乾坤苍穹何处,以何道何理,可归此于一人也?

无他,问老子之功也。老子未传开辟天地术,不为天地主,何以夺天地归化之功而于己之一身。

问,天地之功,可得而附之于一人?

——

注解: 万民载之以商,与,万民载之以周,其命必大变,万民大变。所以,这个天命之改要理解透,就知道周天子能迁改腾挪亿民之命而能抗之,能容之,造社稷新器新命数以运行之,载乘之,这真是大能。后来文王能出易,则甚好理解,能轻易易改万民之命数而颜色不改,则出一卦决天下社稷之命数者,亦其囊中物也,以其天命足以担之,能一举而决万民命数,到了万占而散而论定小民之命时,又有何不可?能担负得了一天甚至一瞬而改苍穹命数的人,这样间不容发的瞬间尚能从容应对而改,则以几千载时光,分散而以一占一占之微以定其命,则不在话下。以一秒而改三千亿命,必能施施然,散散漫漫而决一占于一时,而持占不绝以千载,亦轻如反掌也。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