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组工作中游戏设计的5个注意事项

 快乐英平 2017-06-15

文/深圳市东西方社工服务社 蒋杰 【整理编辑:时英平】

在小组工作中,游戏连接着小组目标,是其不可缺少的部分。游戏作为小组工作的重要工具,能在营造良好氛围,调动组员情绪,增强小组动力,奠定小组工作基调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看似耳熟能详的小游戏往往蕴含着大智慧,如:“找朋友”游戏中“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个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教导小朋友该如何收获友谊;“丢手绢”游戏中“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告诫小朋友防人之心不可无,等。游戏本身无所谓好,无所谓坏,关键是社工该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游戏,引导组员思考游戏背后包含的智慧,让其发挥与小组目标紧密衔接的作用。在小组工作中,游戏运用得当可以使小组活动环环相扣,连贯顺畅,促使工作目标有效达成;而运用不当则会破坏小组的整体性与目的性,或者单调乏味,脱离小组目标,成为名副其实的“游戏”。

在运用游戏过程中,我们容易出现过于注重游戏本身而忘记游戏背后的意义,过于注重游戏带领技术的运用而忽视游戏之后的思考,而这些不恰当的操作容易导致游戏失去其承载的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让游戏为小组工作所用,为其锦上添花呢?我们知道从需求评估——服务计划——服务推进——成效评估是小组工作的逻辑服务思路,而小组之所以区别于社区中的工作坊、兴趣班也在于它服务的体系化和连贯性,因此在设计小组时必须避免扁平化。笔者根据自己从事社工的经历,总结如下经验,仅供同行参考。

第一以需求为导向。没有需求调研的小组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首先,选取目标人群,认识他们,与其同行,建立信任关系,评估其真实需求。其次,仔细分析小组的主题、目标、内容、体系,以此为出发点筛选游戏,充分发挥游戏的工具作用,避免游戏与小组目标脱节,而失去小组本身的意义。

第二考虑组员特质。组员特质不仅包括年龄、性别、体能等生理特质,也包括性格、学历、能力等社会特质。一般而言,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特质,如老年人喜静,思维比较严谨缜密;青少年喜动,思维呈跳跃式变化。因此,同样是小组的破冰阶段,针对老年人和青少年所选取得破冰游戏肯定会有所差异。

第三勤实践多积累。带领小组游戏就好似烹饪,同样一堆食材,因火候、剂量、厨师等的些许不同,而导致菜的味道大相径庭,更何况社工面对的食材是具有独特性的人。社工相信每个小组都是独特的,需要根据组员的特定要求进行设计,这需要社工勤实践、重观察、多积累,多从微妙处寻找游戏的不同效果,记住一味的套用只能导致游戏的滥用。

第四创新游戏形式。在背诵英文单词时,老师会通过要学生掌握词根,并通过加后缀或前缀的形式增加词汇量,此方法对创新游戏形式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同样是随机分组的游戏,在电视剧《甄嬛传》火热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找小主”的主题进行分组,从而让组员觉得新鲜好玩且与时俱进,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创新能让社工掌握更多的游戏,从而学会灵活选择或运用不同的主题活动。

第五鼓励民主参与。在小组推进过程中,需充分调动组员的参与热情,并为组员充分参与和表达自己营造氛围,可这并不表示社工可以强制组员参与自己不喜欢的游戏形式。小组过程中,强调合作和互惠的决策过程,即组员有选择不参与某个环节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强加干预。如此,在小组解决冲突的过程,对组员也是学习经验的重要形式,同时也可以培养组员的民主参与精神。

总而言之,社工在选择游戏时,既要紧扣小组的主题目标,又要考虑组员的特征能力;既要清晰游戏自身的特性,又要注重经验分享的带领。在游戏带领过程中,社工的角色要随着游戏的推进而发生变化,切记用力得当,不可不用力,不可太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