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蔹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①

 HH老牛 2017-06-15
本品茎叶似白蔹,而成熟浆果色黑而形态似莓,故日乌蔹莓。其茎蔓生有须,叶如五爪,故名五爪龙、五叶藤。《纲目》云:“五叶如白敛,故日乌蔹,俗名五爪龙。”


  乌蔹莓是什么

  【别名】母猪藤、红母猪藤、五爪龙、五叶藤、五龙草

  【来源】本品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Gagnep.,的全草。夏、秋采集,切段,晒干或鲜用。

  【植物形态】乌蔹莓,多年生蔓生草本。茎紫绿色,有纵棱,具卷须,幼枝有柔毛,后变光滑。叶为掌状复叶,具小叶5枚,排列成鸟爪状,中间小叶椭圆状卵形长4—6厘米,宽2.5—3厘米,小叶柄长2—3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圆形,两侧的4枚小叶渐小,成对着生于同一小叶柄上,但又各具小分叶柄,小时的边缘具较均匀的圆钝锯齿,总叶柄长3—5厘米。聚伞花序腋生,横径6—15厘米,序梗长3—12厘米;花小,黄绿色,具短梗;萼杯状;花瓣4,卵状三角形;雄蕊4,与花瓣对生,花药长椭圆形;雌蕊1,子房上位,2室。浆果倒圆卵形,横径约7毫米,成熟时黑色。种子2—4粒。花期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长于旷野、山谷、林下。分布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

  【化学成份】全草含阿拉伯聚糖(araban)、粘液质、硝酸钾、甾醇、氨基酸、酚性成分、黄酮类。根含生物碱、鞣质、淀粉、树胶。果皮中含乌蔹甙。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割取藤茎或挖出根部,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研末、浸酒或捣汁。外用:捣敷。

  乌蔹莓的功效与作用

  (一)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治痈肿,疔疮,痄腮,丹毒,风湿痛,黄疸,痢疾,尿血,白浊。用于咽喉肿痛、疖肿、痈疽、疔疮、痢疾、尿血、白浊、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陶弘景:'捣敷疮肿,蛇虫咬处。'


  《唐本草》:'主风毒热肿,游丹,蛇伤,捣敷并饮汁。'


  《履巉岩本草》:'治痈疽发背,捣烂罨患处。'


  《纲目》:'凉血解毒,利小便;根擂酒服,消疖肿。'


  《草木便方》:'清热解毒,涂疮毒,消结核,九子虚气疡。补益虚损。'


  《分类草药性》:'去风散痰。治五种黄病,母猪风;涂疮毒。'


  《江苏植药志》:'热水泡,熏腿可止痛。'


  《贵阳民间药草》:'治风湿瘫痪。'


  《湖南药物志》:'治偏头风,痔疮。'


  《闽东本草》:'治热泻,血痢。'


  (二)药理作用


  抗菌。

  乌蔹莓注射液1%、10%浓度,用平皿法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地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水煎剂31mg/ml,试管内能抑制钩端螺旋体的生长。


  抗病毒。

  乌蔹莓注射液1:10、1:100稀释与病毒混合注入鸡胚尿囊腔内,对流行性感冒病毒A3/沪防-77-56-E2及京科68-1株有明显抑制作用;1:100稀释,在人胚肾组织培养中,对腺病毒3型、副流感病毒仙台株有明显抑制作用。


  抗炎。

  乌蔹莓水煎醇沉液28g/kg及醇提液25g/kg灌胃,连续7天,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部炎症有抑制作用,两种制剂各以25g/kg灌胃,连续14天,对大鼠塑料环肉芽肿有抑制作用。


  对免疫功能影响。

  乌蔹莓水煎醇沉液及醇提液各以25g/kg灌胃,连续14天,均使大鼠胸腺减重;0.5g/只灌胃,连续7天,均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


  促血栓形成。

  水煎醇沉液及醇提液各以25g/kg灌胃,连续14天,明显促进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和血小板粘附。

  (三)乌蔹莓的性味归经

  【性味】苦酸,寒。

  ①《唐本草》:'味酸苦,寒,无毒。'

  ②《履巉岩本草》:'甘,寒,无毒。'

  ③《贵阳民间药草》:'苦辛,平,无毒。'

  【归经】

  《闽东本草》:'入心、肝、胃三经。'

  【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慢性尿路感染和尿感后尿路综合征。


  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咽喉肿痛。

  【临床体会】


  关于治疗慢性尿感和经验方乌蔹莓汤。

  …… [内容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

  2

  下一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