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件让你遗憾的事,是时候说再见了

 张德芬空间 2020-11-12

更多音频可在喜马拉雅搜索:张德芬空间

最近读到一则新闻,一名消防员因为参加救火工作,把手机放在寝室。结果,正是这个晚上,当他连夜工作回来,发现有N个未接来电,拨回去才知道:就是在他救火的那段时间,外婆临终想跟他说几句话,没想到话没有说上,老人已经去世了。

电话里,消防员的母亲哭着责怪他:外婆把你拉扯大,就想跟你说几句话,电话都打不通,你怎么这么不孝顺……

他懵了,眼泪止不住地流,懵懵懂懂被同事送上回家的车。看到这里,仿佛能听到一个声音:如果那时候接到电话,一切都不一样了。

亲人去世了,遗憾也无法挽回,这句话大家都懂,可遗憾却让人从内心活在过去,反复回忆那个时刻,如果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选择会怎么样……遗憾不仅是一种让人痛心的感受,也是一种思维模式,持续地复演和思索当初那件事。遗憾刺穿了我们的心理防线,每一个遗憾的时候,也改变着当下的感受,影响未来。

有时候,我们做了一件错事,会感觉后悔;有时候,我们因为没有做一件事而无法走出来,那个感觉叫遗憾。

遗憾,让人活在回忆中


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

亲人去世的遗憾,有的人的确走不出来,《海边的曼彻斯特》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这部电影制造了一个遗憾的死结,在家乡曼彻斯特,埋藏着一段男主Lee不能触碰的回忆。

Lee住在波士顿,是一个杂务工,他重复着无聊的工作,很少说话,一看到他,会觉得这个人为何生活得像个游魂?

一个下雪的早晨,他得知哥哥去世,必须回到曼彻斯特。更为意外的是,哥哥在遗嘱中将儿子托付给他照顾,可侄子Patrick并不愿意离开曼彻斯特,Lee只能在此地逗留。

以为命运会给Lee一个面对遗憾的机会,没有想到,牵扯出的回忆仍然让人无法面对。

就连回忆中的美好,也让那个遗憾的时刻变得更加难以承受。

在遗嘱公证处,有一段过往的经历展现出来,在Lee离开曼彻斯特之前,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妻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住在一个木屋中。

一天晚上,Lee出门买东西,回来后发现木屋着火了,三个孩子都死于这场火灾。他一下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原来他在出门前,曾上楼看了看睡着的孩子们,他往壁炉里添了些柴,却没有放上保护栏,这导致了火无情地蔓延。在他的意识中,孩子们正是因为他没有做的事而失去了生命。

这不是犯罪,警察没有定Lee的罪,但他给自己定了罪,他企图自杀,没有成功,他无法面对妻子的痛苦和指责,从此离开了曼彻斯特。这是他为何生活得像游魂,也渐渐揭开了原因。

自从失去了孩子,他背负着无可挽回的遗憾,这几乎熄灭了他生活的信心,仅仅是那样活着。

片子里有一个细节,Lee搬家时,细心包裹好三个相框。虽然镜头始终没有给出相框里的人是谁,但可想而知,那是Lee的三个孩子。

再回来时,这巨大的遗憾真的能被平复吗?因为要照顾侄子,Lee决定暂时搬回来。叔侄二人生活在一起,在停尸间侄子看到父亲的尸体,回家后又看到冻在冰箱里的鸡肉,他受不了痛哭了一场。除此之外,这样的生活会给Lee带来什么?

终于有一天,Lee遇到了前妻Randi。多年之后,Randi渐渐从当年的伤痛中走出来,她想起自己当年对Lee说了许多伤人的话,她想道歉,想和Lee吃午餐,她说,我的心完全碎了,我知道你的心也碎了,我们能合好吗?

前妻一连串的歉意对Lee难以承受,就像要打一针药,那个药叫面对现实,走出阴霾。Lee颤抖着,无法听进Randi 的话,仓皇逃走。可以说,没有完结的遗憾会是此生永不停止的回响,也可以说,并不是所有遗憾,我们都有机会去完结。

有人说,最怕看这样的电影,好像无解,又不得不承认生活就是这样。

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会有遗憾,遗憾没有寻求帮助,遗憾没有好好锻炼自己的能力,遗憾当时没有做一个更好的选择,这是遗憾的一个共性:最容易聚焦的不是自己做了什么,而是没做什么。

对于做过的事,我们通常有一个选择是“可以不做”,犯错的感觉不会久久徘徊在心里,但遗憾的事发生了,我们往往没有选择,不能回头。

制造更多遗憾的,偏偏是爱情


电影《断背山》

生活里充满了巧合。《海边的曼彻斯特》中饰演前妻的米歇尔·威廉姆斯,竟和电影情节有一段相似的现实经历。

在拍摄《断背山》时 ,米歇尔·威廉姆斯和希斯·莱杰(《蝙蝠侠》中那位著名的反派小丑)相识了。电影里,希斯·莱杰扮演了一位进入婚姻的同性恋,而现实中,两人相爱,在2005年生下了一个女儿。

然而到2007年,因为希斯·莱杰严重的药物依赖,米歇尔带着女儿离开了他。没有想到,4个月以后,希斯·莱杰意外离世,死于纽约的公寓中,年仅28岁。

有朋友认为,米歇尔要对希斯的死负一定责任,因为在他生命的最后那段时间,妻子和女儿的离去让他近乎崩溃,加剧了药物滥用的情况。而他知道死因正是急性药物中毒。

同样是亲人去世,同样是觉得自己有过失,《海边的曼彻斯特》和米歇尔·威廉姆斯的生活重叠了。她在家中保留着希斯·莱杰的照片,有一段时间,觉得自己活得像行尸走肉,她还为了希斯·莱杰的喜好,留着一头短发,表示对他的怀念。

这个遗憾,无论她以后再爱上谁,和谁在一起,都没能从回忆中走出来。

就像张爱玲说:“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

当我们做了一件后悔的事,有一个机会是可以去弥补,即便无法弥补,是的,我做错了,但至少我从中汲取了教训。但是对于自己根本没有做的事情呢?我们能汲取的教训是什么?

遗憾让我们对结局产生了无数的幻想,哪一个都好,只要不是现在这样。

我们很容易幻想,本来应该是更好的结果,我竟然没有试过、没有做到、没有去做,那件让人遗憾的事,就这样留在记忆中回响。

遗憾不需要忘记,而是需要完结的仪式


电影《情书》

前几天,又重新看了一遍《情书》,1994年的经典电影。女主博子也生活在一种巨大的遗憾中。她的丈夫在山难中死去,两年过去了,她还深爱着丈夫,同时也觉得留有许多遗憾。遗憾不是由丈夫求婚,遗憾丈夫对自己一见钟情,原来是自己长得像他的初恋情人。可死者已逝,该如何讨要答案呢?

她接下来的经历,是一种对遗憾的完结。

很偶然的机会,她开始给丈夫的初恋情人写信,要她讲讲当年在中学时,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其实是中学生之间一些很简单的事,例如,两个人同名,就常常被同学拿来开玩笑,两个人一起做图书室管理员,男孩在借书卡背后画了女孩的素描。最后,在告白之前,就因为男孩转学而再也没有见过面。

剥开了记忆,并没有什么秘密,但这些记忆是值得尊重,值得记住的。后来,博子去了丈夫遇难的那座山,对着皑皑白雪的大山喊:“你好吗?我很好。”她一遍遍地喊,直到哭出来。

遗憾需要一个完结的仪式,我们不需要忘记,也无法忘记,而是做点什么,给它画一个句号。

为那件事悲伤,为那件事放下,为那件事前行。

持续地带着挫折和评价去看待过去,这是遗憾中自然的反应,如果我们想停留在遗憾中,像Lee一样,遗憾就会持续下去。内心遗憾会不断被放大,持续。

但是,如果说曾经的遗憾我们无可选择,而现在,我们有一个选择。

  • 选择承认当时的自己能力是有限的,甚至无知的,因此没法做到不遗憾;

  • 选择承认即使现在的自己也不是全能的,但可以继续前进;

  • 选择一种将未来过好的愿望;

  • 选择缓慢但不断的成长……

有一个时刻,告诉自己,是时候让它完结了。然后像博子一样,去做一个让它完结的仪式。

回忆一直都在,但它对当下的意义不同了,尽管过去我们认为有无数种可能性会改变现在,然而是我们的选择,让当下和未来都变得不同。

作者 | 陈禹霏
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接受精神分析训练,从事心理学应用性开发,曾参与运营百万级心理学课程项目。专业的关注点和擅长领域,儿童发展和教育问题的解决,成年后的个人成长需求解决,包括恋爱、与父母的关系处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