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效“写作学习”完美4步,你知道吗?【新媒体写作21】

 冬天惠铃 2017-06-15

跟着大神学习写作,以图更快精进,这是很多小伙伴梦寐以求的。

从带着羡慕和敬佩的眼光,进入训练营或者写作学习班,小伙伴们振臂高呼,热情高涨,到逐渐风平浪静,涛声不再依旧。部分小伙伴发现自己的进步似乎不大,渐渐有些心灰意冷了。

这是大神们的课不好吗?不是

每位大神都有自己成功的经验,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同江湖武林,各门各派争奇斗艳,每个门派都能诞生得意门生,每个门派也都难免产出学渣。学渣们有可能不是天资不好,而是学习方法不当

传球,接球,运球,投球。这四步,是我们在篮球场上完成投篮相对完整的动作链。写作学习也一样,老师教是“传球”,学生学是“接球”,思考是“运球”,练习(行动)是“投球”。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学习是残缺不全的。

明代大学问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

学习写作亦如是。只明白道理,并非真正掌握;只有经过思考,通过练习,才能深刻理解并逐步掌握。

1.学

听课算学吗?

做笔记算学吗?

画思维导图算学吗?

都可以算。但在我个人看来,这些都是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学习的内在本质是什么呢?体现在思维活动层面,是通过对比、联想、分析、综合等,找到新知与旧知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建立某一种知识链接;体现在思维结果层面,是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有机地增加了知识成分

如同树苗的成长,吸收了阳光雨露,汲取了各种营养,长出新的枝叶,形成新的年轮。

我们在学习“如何确定自己的新媒体写作方向和定位”之后,就要思考这跟我原来的认知有什么关系呢?是正相关,还是完全刷新了我的知识?(可以参看:《用三张图帮你快速找到写作方向和定位》)

听完课,哇!真不错。这样的感受,仅仅是感受,还不是学习。边听课,边做笔记。做完笔记,就没我啥事了。这也不是真正的学习。或者,画出一幅漂亮的思维导图,美轮美奂,示人以求点赞,这也不是学习。

真正的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静静吸收,静静内化,而后更新自己。

2.思

记得《论语》中有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精辟地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学习了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写作学习也不例外。那么,写作学习中,我们通常会用到哪些思考方式呢?这真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仅就我个人的一些思考和实践,提出一些建议,供您参考:

A.比较

可以细分为两种情况,其一,寻找“同中之异”;其二,寻找“异中之同”。

举例来说,学了小说和童话的相关内容,我们就可以比较两者的同和异。相同之处,两者都有人物角色,都有故事情节,都会描写环境;相异之处,可以从读者、主题、语言等各个角度进行比较。

再进一步,寻找他们的同中之异,或者”异中之同“,比如同样是人物角色,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和童话有什么区别呢?

比较,能引领我们较为深入思考某一问题,加深理解。

B.联想

由此及彼。这是建立知识链接的一种好方式。

如我们学了散文“形散神不散”之后,可以由“神”联想到小说或者诗歌的主题。散文的主题揭示方式与小说、诗歌有异。或卒章显志,或含而不露,或托物喻志,或自然流露等等。

可以跟小说、诗歌的主题表达方式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组合体,便于加深理解和应用。

C.综合

学完某一写作课之后,你能否将大致内容用一句话——最重要的一句话,概括出来呢?这其实是一种综合思考能力。这种思考方式能帮我们抓住重点,提炼核心,从而便于记忆和运用

有个小技巧不妨试试。通常来说,多数课程的章节课题,往往是对本讲内容的一个概括。借助课题就比较容易将里面的内容提炼出来。

如“如何取好标题”,不少写作课都会设计这一内容。那么,围绕“取好标题”,可以从“什么是好标题?”“取好标题的方法”“取好标题的技巧”等几个方面将学习内容综合起来。

3.行

行,在写作学习中,主要表现为“说、画、写”。其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当然是“写”。

说,即是把自己学到的内容说给小伙伴听,这是内化知识同时输出知识的一种形式。学完《如何让你的文章有灵魂》,你可以尝试说说“什么叫文章的灵魂,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有灵魂。”用自己的语言来转述,是检验是否初步学会的一种方式。

画,就是把某些写作原理和知识用图表、图示画出来,形象直观地展示。比如,我在梳理了自己的写作素材库之后,画出下图: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取之有法,找到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写,毫无疑问,那就是动笔写作。

鲁迅先生曾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应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

突出了阅读和写作练习,抓住了两大关口,这的确是很有见地的。

小伙伴们在写作学习中,往往会因为时间紧、工作忙,导致写作练习没有做。这其实是写作学习效果不佳的致命原因

4.建立“学—思—行”循环系统

上文中,我把“学—思—行”分开了说,是便于大家理解。事实上,一个真实的学习过程,学—思—行的界限不可能截然分开。它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合体。

学的过程中,伴随着思考;思考中产生问题,又促使进入下个主题学习;同时,行动中产生问题,可以通过学习来解决。这样一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

学习小说人物刻画为例。我们可以思考人物的言行心理、细节描写如何自然而恰到好处地呈现在作品中,如何与环境描写和谐融洽,如何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展现内心世界。

我们也可以思考,在自己的小说写作中,人物描写缺了什么,哪里有不足,如何来提升

接着,在自己的小说写作中,努力运用学到的人物刻画方法,进行实践,而后看看哪里很生疏,哪里不恰当,再回到学习环节请教老师或者小伙伴,自学能力强的话还可以自学。

如此一来,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小说写作的“学—思—行”系统就建立起来了。假以时日,进步随之而来。

重新认识学习,刷新你的写作学习。愿你不负青春不负卿。


写作精进人生!余老诗陪你一起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