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脉诊在临床中的体会

 herngwu 2017-06-16

       利用切脉诊治疾病, 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项独特方法。我国人民很早便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的道理,并且通过切脉可以观察内脏器官的病变,有关情况在 周礼、内经等古籍中得到记载。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 著名医学家扁鹊总结前人经验, 创立了脉学。切脉为中医四诊之一, 临床上 常使用, 现将临证体会介绍如 下, 以供大家参考。 yiguanjia.net
1 脉学的起源与发展
据《史记》记载, 扁鹊最初诊脉时无固定部位, 凡有浅表动脉搏动部位, 均可诊循, 以后才改为以寸口切脉为主。他发明的寸口是人体经脉会合处, 切诊寸口可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情况, 其寸口切脉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司马迁曾赞扬他说: 到今天下言脉者, 由扁鹊也。扁鹊之后, 脉学知识经过多年经验积累而越来越丰富, 但也十分繁杂、 零散, 需要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总结, 并使之规范化, 以便于学习、 掌握和临床运用。令人欣慰的是, 距医圣张仲景时代不远的汉末晋初产生了一位医学家, 他担负起了这一光荣的使命, 此人就是在我国医学史上首次总结脉学的王叔和, 他对脉象一直保持浓厚兴趣, 治病非常重视切脉, 每次看病总是仔细分辨不同病情的脉象, 久而久之便总结出许多经验, 在对医学史上有关脉学的资料进行认真鉴别和整理的基础上, 撰写了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脉学专著《脉经》。其中吸收扁鹊、 华佗和张仲景等古代著名医学家的理论, 首次总结了两晋以前的脉学经验, 对脉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并对我国和世界医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使中医诊脉成为一门系统科学,奠定了脉学诊断基础。

医管家多功能辨证仪

2 部份脉象在临证中的应用体会
2  1  寸脉 分为外侧支 ( A脉 )和内侧支 ( B脉 )脉。笔者在切脉时常用 A脉和 B脉两支,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  1 1 内、 外支脉的存在状况 据文献统计 471例中, 双侧均出现 A、B脉 231例, 占 50 %, A、 B脉均不出现的 41例, 占 9%; A、 B脉单侧出现 28例, 占 5.2%, A、 B单侧不出现 13例, 占 2.7%; 双侧只见 A 脉, 82例, 占 17%, 双侧只见 B脉, 46例, 占 3.5 %; A 脉一侧出现, 另一侧为它脉 18例, 占 3.8 %, B 脉 一 侧 出 现, 另 一 侧 为 它 脉 12 例,占 2.7%。

&-!5^-!^)*~~


2  1 2 临床意义  ( 1) A 脉 (外侧支 ), 外感病时发热恶寒, 头、 身痛, 苔白、 脉浮; 杂病中以头痛、 腰腿痛为主, 包括: 神经痛、 关节痛、 肌肉痛等; ( 2) B脉 (内侧支 ), 主多热:在外感病时热重寒轻, 脉多浮数, 暑天, 也见浮缓。支气管炎多浮滑; B脉兼弦数、 弦滑, 考虑肝炎、 痢疾; 兼细数考虑阴虚有热; 在杂病中, B脉兼胃脉为胃热; 兼带脉为湿热; 兼洪大、 弦硬脉,考虑高血压、 肝阳上亢、 肝火等, 若为 A、B脉同现, 症相加;若 A、B脉同时出现,则有寒热身痛, 咳嗽、 吐痰; B脉兼胃脉则有咳嗽、 吐痰, 牙痛、 胃痛等。如: 例 1王某某, 男, 12岁, 发热, 头痛, 咽痛, 咽红, 舌红, 苔黄, 脉数, 双 A、 B脉, B滑; 例 2曹某某, 女, 22 , 急性扁桃体炎,脉浮数, B滑; 例 3田某某,男, 35岁, 气管炎, 痰浓, 腰椎陈旧性骨折伴腰痛, 右寸, B脉滑, 左寸, A脉弦数。 *~~@%$#~
2  2  结、 代、 促脉 此脉的出现, 与心脏病有关, 多见于各种早博、 一度房室阻滞、 心房颤动等。见此脉不一定是现症, 若为现症感冒者,其脉兼浮。
2  3  滑脉  在临证时, 滑脉可见两种情况: 一是生理性的, 常见于气血好的年轻人和妊娠妇女; 二是病理性的, 以痰、 食病证为多见。笔者观察到, 以白带和泌尿道分泌物增多而常见滑脉。其共同的病理基础是由于粘液脓性分泌物增加, 属炎症旺盛期, 表现为心跳有力,血管充盈, 阻力下降, 血粘度下降, 脉往来如珠。根据笔者几十年的临床经验体会到: 冠心病早期,病人满面油光,自觉体健, 检查血脂、 血压、 血糖均属正常, 此时如寸脉内枝切珍脉滑, 几年后可患冠心病、 脑供血不足等, 因为, 油光面说明皮脂腺分泌多, 油光面再加寸脉内支脉滑, 又无其它致滑脉因素, 几年后可有冠心病,如: 陈某某、 男、 66岁, 面部油光, 身体检查正常, 没有高血压、 高血脂、 高血糖, 但 B脉滑, 经跟综两年后出现了冠心病。 

&$#$~~@%


       桡动脉末梢血管扩张, 弹性减少, 是一切滑脉形成的基本因素, 加上较大的心输出量, 较小的总外周阻力, 才形成生理性滑脉。病理性滑脉与生理性滑脉的区别,在于总外周阻力增加, 应该指出, 总外周阻力增加与末梢血管扩张并不矛盾; 因为测量寸部血管, 其末梢血管扩张仅代表该部肌肉皮肤的末梢血管, 而内脏血管, 除炎症部位扩张外, 其它部位末梢血管可能收缩, 阻力加大, 如: 痰、 食、 泌感。在冠心病早期虽然没见三高, 但血管可能开始硬变,总外周阻力升高。 $%!*~~~@%$#~
2  4  带脉 主带病,脐痛精失。滑脉多见于宫颈炎、 附件炎; 滑、 带脉相兼多为附件炎。白带多, 以滑脉为多见, 带脉有的患者也可见之。在男性中出现遗精, 前列腺肥大、尿血, 均可见带脉。例: 金  , 附件炎, 白带多, 色黄, 月经不规则, 食少,神疲, 脉沉,双 B脉, B滑,带脉。

~@%~~@%$#~


2  5  胃脉  大部份人的寸口脉, 由于掌浅枝走向鱼际而弯向内侧, 桡动脉本干绕过桡骨下端, 突然弯向外测, 弯转处阻力较大。食积、外感时, 邪热入胃、胃充血、在机体调节下血液分配有调节体表血流相应减少, 供应手背的桡动脉本干阻力增加, 突然转弯处阻力更大。切诊此处变大变实, 应手有力,笔者称之为胃脉; 凡有此脉必有痞满、梗塞、食欲减退等胃病症状。胃脉有解剖及病理基础, 在关部。例: 周某某,女, 39岁, 不规则胃痛, 饱胀, 三年, 舌红, 苔黄干, 脉沉数有力,双 A、B脉, B大于A,胃脉明显, 胃镜见胃窦充血, 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胃热型。 )*^&!$
2  6  涩脉 心脏输出量减少, 血管硬化, 口径变小, 血粘度升高, 患有各种心脏病, 或其它病, 如糖尿病影响心脏,脉与临床一致。
2  7  阳维脉 多见于体温在 38度以上又有明显的关节痛、 腰痛者;若泌感伴有明显的腰痛时, 也可见阳维脉。例1赵某某, 女, 成年, 突然寒热, 尿频, 尿急, 尿痛, 腰痛, 小便, 白血球,红血球多, 脓球成堆, 舌红苔薄白, 脉沉紧, 左侧阳维脉。例 2宋某某, 男, 55岁, 喜酒, 酒后从高处跌下,致昏迷, 诊脉洪大,阳维脉。阳维脉主寒热, 眩晕, 颠仆, 失语, 僵直。临床上对阳维脉的研究有以下两方面: ( 1)利用彩超观察到脉动时有上下运动, 轴向移动即血管沿血管长轴的伸长与缩短运动, 径向运动即血管的扩大与缩小运动, 轴心位移即血管的旋转运动, 轴心位移还与血管周围组织的顺应性有关。 ( 2)寸脉, 寸, 尺动脉与深部联系, 较关部松弛, 尺脉顺应性大, 关脉顺应性小; 当病人出现以上情况时, 在神经、 内分泌调节下, 寸脉向下, 尺脉向内, 寸、关、 尺脉被拉成一条斜线即阳维脉。这条脉以关为中点,在远端斜向桡侧, 近端斜向尺侧, 阳维脉轻取即得,有的还可清楚看到, 说明脉有浮变, 浮变时由于解剖学关系, 轴心位移, 偏向表面和尺则。 &5^^)*~~&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