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鲜半岛分分合合两千年

 陈农 2017-06-16
新浪微博 /  爱历史的小蝌蚪 2017-06-07 ——
 
朝鲜半岛分分合合两千年
 
朝鲜半岛的历史以及半岛和中国历代王朝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朝鲜在历史中可以说一直扮演的是中国附属藩国的角色(汉武帝和蒙古帝国时期曾将朝鲜半岛纳入中国领土)。这是由于历史和地理双重原因导致的,首先朝鲜半岛并不富庶且北朝鲜多山丘,所以并没有帝王愿意花费大精力去征服,其次出兵朝鲜需要长途跋涉,只有在朝鲜内乱的情况帝国才愿意去占领半岛。

箕子朝鲜

公元前200年左右,商代的最后一个君王纣王的叔父箕子在武王伐纣之后带着商朝遗民逃亡到了朝鲜(此时朝鲜基本上属于原始社会),并在朝鲜建立了箕子朝鲜。此后在西汉初年燕人卫满因为燕王叛乱所受牵连,因此逃亡到了箕子朝鲜,并成了箕子朝鲜的丞相。卫满此后在公园194年推翻了箕子朝鲜,并在平壤一带建立了卫氏朝鲜。

汉四郡

卫氏朝鲜建立后此时正是汉朝刚刚建立政权不稳,卫氏朝鲜不断的对汉朝边境进行骚扰,在汉朝政权稳定之后,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便发兵灭掉了卫氏朝鲜,实现了中国历史上首次把朝鲜半岛纳入中国版图。并在朝鲜设立了四郡分别为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公元前82年四郡统称为乐浪郡)。

汉四郡
汉四郡

高句丽王国

从东晋到唐初,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朝鲜半岛三分之二的领土处于中国东北地方政权高句丽和百济的控制之下。箕子朝鲜建立后,一部分扶余人从中国东北迁徙到朝鲜西南部,并在中国三国时期,正式立国,是为百济。而高句丽,则在汉武帝时期立国于吉林,并逐步向南扩张。值得一提的是,高句丽与扶余不同,高句丽一直有入主中原的野心,只是野心一次又一次被中原政权粉碎,被迫转向朝鲜半岛发展。在牢牢占据了原汉四郡故地,即朝鲜半岛北部后,高句丽抓住中原大乱,无力东顾的机会,完全占据了辽东半岛,且不再大规模向朝鲜半岛南部扩张,而是继续将重心放到中原方面。其次还有最南的新罗,和高句丽,百济并称朝鲜三国时期。


高句丽

新罗

新罗是朝鲜民族自己建立的第一个大一统国家,公元660年新罗联合唐朝灭掉了高句丽和百济,并依靠顽强不屈精神占据了朝鲜半岛三分之二的领土。。大唐帝国在高句丽、百济故地设立了安东、熊津两个都护府,占据朝鲜半岛五分之四的领土。大唐帝国的扩张,引起了土著政权新罗的强烈不满。新罗先是利用大唐帝国与吐蕃交战,无暇东顾的机会,强行吞并了熊津都护府,接下来又利用安史之乱爆发,安东都护府兵力空虚的机会,侵夺了大同江以南的原属于中国后为高句丽夺取的汉乐浪、带方故地(当时唐军主力用于其他地区,后来新罗向唐朝请罪并且称臣,唐朝不再追究),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称为统一新罗

新罗
新罗

高丽王朝

 公元935年,原新罗王朝贵族在起义建立高句丽之后迁都开城,后改国号为高丽,836年灭掉了百济,至此第二个完整的半岛国家建立起来了,在随后的几百年中,由于朝鲜毗邻金国和辽国,所以先后成为金国和辽国的附属国(不管半岛统一与否,貌似一直是中国的附属国)。

高丽
高丽

元朝-征东行省

空前强大的蒙古帝国在横扫欧亚非三大陆的同时当然也不可能放过朝鲜半岛,公元1231年蒙古帝国进攻并占领高丽,直到元朝建立之后高丽成为了元朝的附属国,随后被划分成了元朝的征东行省(元朝都是以行省划分的),这也是历史上第二次半岛被纳入中国的版图。但是在元朝末期,基本上所有的失地都被高丽收回了,同时高丽王朝经过短暂的回光返照之后匆匆的有一次走下了历史的舞台,朝鲜即将迎来第三个半岛统一国家-李氏朝鲜

李氏朝鲜

李氏朝鲜是半岛历史上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统一国家。李氏朝鲜在中国历史上属于明朝初年时期所建立,按照以往的惯例,朝鲜还是明朝的附属国。公元1388年高丽负责征战辽东的大将李成桂在外期间行军受阻请令回朝遭到拒绝,在加上士兵多不愿继续北伐,遂举兵起义推翻了高丽王朝,建立了李氏朝鲜。最终在清朝时期中国和李氏朝鲜划定了最终的国界,至今再无大变。

李氏朝鲜
李氏朝鲜

朝韩分裂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之后,以北纬38度线为界,北朝鲜由苏联掌控,南朝鲜由美国掌控。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北朝鲜挑起战争,朝鲜在得到苏联默许的情况下对韩国宣战),之后在美国,中国,苏联(苏联没有明着参加战争),朝鲜,韩国的战争中僵持了三年,三年下来美国认识到不可能帮助韩国统一半岛,中国和苏联也意识到不可能帮助朝鲜统一半岛,因此签署了停战协议,朝鲜也在无奈之下签署了停战协议。但是有意思的是韩国并没有签署停战协议(直到现在为止,也就是说韩国仍然处于战争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