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光阴,不忘初心——2017年默克中国论坛甲状腺糖尿病年度峰会报道

 哈喽的春天 2017-06-16

2017年默克中国论坛甲状腺糖尿病年度峰会报道之甲状腺篇(一)


2017年4月22~23日,第十届默克中国论坛甲状腺糖尿病年度峰会在大连成功举行。该论坛自2008年第一届成功举办以来,已走过了10年,逐渐成为甲状腺糖尿病领域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会,为众多内分泌领域的临床医生和学者们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本届论坛学术内容涵盖甲状腺疾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等各个领域,会议主办方还邀请了来自美国、西班牙、希腊、瑞士、韩国等多个国家的专家与我国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分享甲状腺疾病领域的进展。作为论坛发起人之一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滕卫平教授为本届论坛致开幕辞。会议期间,本报特别采访了滕卫平教授,请他就中国这10年来的甲状腺疾病的防治状况发表看法,并采访到同为论坛发起人之一的希腊雅典国立卡波蒂斯坦大学的邓塔斯(Leonidas Duntas)教授,请他对近10年来西方国家的甲状腺疾病的防治状况做了介绍。

 

开幕
致辞

 

十年光阴,甲状腺领域的十件大事

 

滕卫平教授在致辞中指出,2007年,我国内分泌科外科和核医学科的11位专家首次聚首大连,共同探讨了甲状腺癌手术引起的医源性甲减的问题,这是我国甲状腺学界多学科合作的开端。此次会议之后,他们深感有必要建立起跨学科的甲状腺学术交流平台。2008年,在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和欧洲甲状腺学会的共同倡导下,第一届甲状腺论坛在西安举行。由于2008年我国承办了第29届奥运会,故第一届论坛的主题是甲状腺与运动。伴随着中国甲状腺事业的迅速发展,论坛已走过10年历程,足迹遍布了中国各地,分别是:西安、沈阳、杭州、北京、广州、成都、武汉、济南、南京,第十届会师大连。

 

滕卫平教授带领大家共同回顾了10年来我国甲状腺领域发生的10件大事。第一件,我国甲状腺疾病领域学术迅速发展,据初步统计,我国发表的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已经占到全球甲状腺疾病领域学术论文的16.5%。近年,国外甲状腺疾病指南多次引用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充分显示了我国甲状腺领域的学者在国际的话语权。第二件事,成功申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甲状腺大会,2020年将在我国西安召开。第三件,2011年我国修订了全面食盐加碘法规,颁布了食盐加碘的国家新标准,新标准降低了食盐加碘的含量,摒弃了全国一刀切的食盐加碘状况,我国国民的碘摄入量已经下降到适宜的水平。第四件,内分泌学与妇产科学、核医学与外科学、肿瘤学与地方病学等多学科合作的机制已经建立,并且取得良好的进展,先后制定了《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分化型甲状腺癌和甲状腺结节诊治指南》,在全国100多个城市进行推广,万余名医生接受培训。第五件,在默克的资助下,我国通过多中心合作圆满完成全国10个城市的碘营养和甲状腺疾病调查。第六件,在国家卫生计生委行业专项资金资助下,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碘营养和甲状腺疾病调查正式启动,今年年底全部结束,这是我国迄今样本量最大、覆盖范围最广、设计最严谨的碘营养和甲状腺疾病调查。第七件,在默克支持下,以6个城市为中心的的基层医生甲状腺疾病培训班已经实施3年,900多名基层医生接受了系统的甲状腺疾病临床技术培训。第八件,在《甲状腺(Thyroid)》杂志主编及各界社会力量的支持下,《甲状腺》杂志的中文版在我国已公开发行4年,深受中国医生的喜爱和欢迎。第九件,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等的倡导下,创立了我国国际甲状腺周,每年5 月在全国各地举办,覆盖全国多家医院,甲状腺疾病的科普宣传活动和义诊活动使得百万民众受益。第十件,默克中国论坛已成功举办十届,成为我国甲状腺学界内规模大、学术质量高的论坛,200多位讲者先后为论坛提供了国际甲状腺学界的最新进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甲状腺疾病研究的发展,推动了临床诊治的精确化和规范化。综上所述,滕卫平教授指出,10年来,我国甲状腺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初步目标。

 

专家
采访

 

甲状腺疾病的十年回顾与展望——中国视角


滕卫平教授


根据实际情况普及中国人食盐加碘已经落实

滕卫平教授在采访时表示,中国甲状腺疾病的特点有两个:第一,甲状腺疾病和碘摄入量有密切的联系;第二,各种甲状腺疾病都呈现出增高的趋势,特别是甲状腺癌。他表示,中国全面实施食盐加碘已经接近20年,到底它给甲状腺疾病谱带来了什么变化,目前仍没有完全清楚。目前,碘该不该补,补多少,以及特殊人群如何补碘,这三个问题是中国目前一直在致力于解决的问题。滕教授的观点认为,补碘是必须的,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奉行同一标准,而应该仅对缺碘地区进行补碘。上个世纪70年代曾做过大规模的调查,显示,我国缺碘地区覆盖了3.7亿的人口。缺碘的地区要持续的补碘,否则该地区很容易再次成为低碘地区,因为,自然生态碘的缺乏是不能纠正的。关于补多少,滕教授表示,我国以前定的碘的补充标准偏高,2011年颁布的国家新标准有所降低,并且授予各个省市自主权。

 

对我国甲状腺疾病领域的学术和临床的几点建议

近10年来,我国甲状腺疾病领域的学者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就,但仍存在基础研究薄弱的特点,有待进一步加强。临床管理方面,应重视基层医院医生的再教育,加强对基层医院医生甲状腺诊疗知识的培训。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需要服较长时间的药物,基层医院医生往往停药时机把握的并不好,容易造成患者病情的反复。甲状腺疾病作为一种慢病,至少需要随访2年,这需要基层医院的医生参与进来。关于甲状腺疾病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滕教授认为,明确中国的甲状腺癌是否存在过度诊断和治疗的问题,是当务之急。

 

甲状腺疾病的十年回顾与展望——国际视角


Duntas教授


甲状腺疾病的致病因素十分复杂

Duntas教授认为,全球甲状腺疾病近年来均处于发病率明显增加的趋势,且致病因素十分复杂。以希腊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为例,饮食方式改变是重要的致病原因之一。希腊人传统饮食是地中海饮食,比较健康,随着美国饮食方式的引入,他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些不健康饮食可能诱导机体免疫耐受的破坏,导致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发病率增加。其次,应激和环境因素也很重要,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等。Duntas教授强调,环境因素对甲状腺疾病的影响目前只是猜测,尚未有确切证据。

 

国际甲状腺领域的五大临床进展

第一项是甲状腺领域超声诊断技术的应用。第二项,临床中对超敏促甲状腺激素(TSH)监测的广泛使用。第三项,新的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检测方法问世以后,使得临床医生能辨别TRAB是刺激性抗体还是阻断性抗体,对临床诊疗工作很有帮助。第四项,治疗甲状腺癌的新药不断问世,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碘抵抗甲状腺癌。第五项,现在用全基因组关联的方法能发现患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突变,比如,一些患者在2型脱碘酶单核苷酸序列突变后,外周组织甲状腺素(T4)向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脱碘,发生功能障碍,这样的患者可能占比不到20%。对这部分患者,如果单用左旋T4去替代治疗可能疗效不佳,T3和T4联合治疗则可能效果更好,这技术的发现对这部分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未来两大研究方向

Duntas教授指出,甲状腺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首先是微小RNA治疗相关研究,该治疗对甲状腺癌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都有一定帮助。其次,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未来可能会开发第二代,以更有针对性地来阻断甲状腺癌的代谢过程。(飞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