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源 | “鸟中大熊猫”朱鹮的故乡,竟然就是这个美丽的地方

 心中有爱春常在 2017-06-16




朱鹮,距今约6000万年前地球上已有生息痕迹,被誉为鸟类“大熊猫”,有“东方宝石”之称;属于全世界最濒危鸟类,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野生朱鹮种群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1981年科学家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域内发现了全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经过30多年的拯救和保护,现在发展到2000多只。

郑报融媒记者河宁  影友 甄清 王平 文图




洋县地处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盆地东缘,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其中,年平均气温12至14℃,降水量800到1000毫米,无霜期238天。因为有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造就了特有的朱鹮食物天然补给条件,也给朱鹮留下了难得的一片乐园。



当年发现7只野生朱鹮时,引起全球关注。国家林业部门和陕西省积极开展朱鹮拯救保护,通过就地保护、易地保护、野化放飞等措施,使朱鹮种群繁衍壮大。目前,陕西朱鹮种群数量已由当年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只,其中野生种群逾千只,活动面积也由最初的20平方公里扩至1.3万平方公里。可以这么说,目前全球存活的朱鹮都是洋县7只朱鹮的后代。



朱鹮是留鸟,常年生活在洋县。保护朱鹮已成为当地人的自觉行动,野生朱鹮在不撒化肥、不施农药的水田里捕食成为一道风景。当地人认为,他们和朱鹮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距离洋县县城北3公里的朱鹮生态园,融繁育保护、旅游开发为一体,游人在这里可以耳闻朱鹮动听的鸣叫声,目睹朱鹮觅食、栖息、戏水和飞翔的风采;每年3-6月,还可以领略朱鹮生儿育女的乐趣。在370多平方公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朱鹮与人类和谐相处。在这里,无人打搅朱鹮;它们也不怕人,这也为影友拍摄提供了方便。



洋县古为“汉上明珠”,今称“朱鹮故乡”。这里历史文化悠久,交通四通八达,自然资源丰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就有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金钱豹、白冠长尾雉等6种,其中朱鹮的分布地区现在已扩大至河南、浙江等地。



觅食




恋爱


抚育



家园




相关知识


    朱鹮性情温顺善良,“一夫一妻”,爱情专注,婚姻家庭稳定,若一方不幸夭亡,另一方坚守贞操,直到生命终结,一生只忠实于一个伴侣,有人说比鸳鸯更加忠于爱情。

   朱鹮羽毛颜色随着年龄而变化,幼鸟羽毛雪白色,成年灰白色,暮年棕红色。朱鹮护幼,对幼仔宠爱有加,极尽作为父母的职责;育幼期间,一方外出捕食,一方留在巢穴悉心照顾幼鸟。朱鹮极其恋家,一对朱鹮在一处地方营巢之后,朱鹮雌雄双方只要没有发生意外,之后每年都会回到这个营巢地,继续修缮“旧房子”,繁衍生息。

    朱鹮栖息在高大的树木上,寻找食物时,才到水田、溪流和沼泽地上,鸣声似乌鸦;飞翔时,头向前伸,腿向后伸,鼓翼飞行。朱鹮的食物主要是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甲壳动物、昆虫,还兼食植物性食物,如米粒、小豆、谷物、草籽、芹菜、嫩叶等。



由人民摄影报联合汉中市多家单位举办的“汉江源头 朱鹮家园”摄影大赛正在火热征稿中,奖金6.5万元静候得主,点击下图,了解详细信息——



豫览商务合作:13608679877


总监制 | 河宁   执行主编 | 马健


豫览影像(zzwbyulan) 郑州报业集团出品    

 

点击图片,阅读昨日精彩

陕南汉江源 ,横竖都耐看……

好作品自己会说话丨手机摄影擂台赛结果(9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