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猪猪的枰子 2017-06-16

Your Morning

Escape With Flair


林徽因:民国女神的爱情花
文/江晓英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



如果在“横溢情感”和“僵死麻木的无情感”中叫我来拣一个,我毫无问题要拣前面的一个,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人活着的意义基本的是在能体验情感。能体验情感还得有智慧有思想来分别了解那情感——自己的或别人的!

——林徽因



对感情的追寻和价值的追求,二者都是林徽因人生信仰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极为重要,这是两股滋养着林徽因生命恣意绽放的源泉和动力。


一个人如果没有爱情,那么他的生命是不是一片荒原、漠地,是不是小草不发,甘露枯竭,是不是亦如一尾“沙漠鱼”,只能苍凉在西风中等待绿洲、清风的迁徙,来抚慰干裂唇齿。


若一个人没有了价值取向,那么他的血脉就如一条条干涸的阡陌,即是纵横交错,也不过是一张无形无矩的大网,网住了人之心性、本初,性灵则被那些中规中矩的陈化所束缚、捆绑,那么,他又何来有心田泽泽,水湄泱泱的波光潋滟之美呢!



崇尚一个“真”字的林徽因,她岂能受生活的摆布和人性的禁锢!


于是,林徽因说:“我的主义是要生活,没有情感的生活简直是死!生活必须体验丰富的情感,把自己变成丰富、宽大能优容能了解,能同情种种‘人性’,能懂得自己,不苛求自己,也不苛责别人。不难自己以所不能,也不难别人所不能,更不怨命运或是上帝,看清了世界本是各种人性混合做成的纠纷,人性又就是那么回事,脱不掉生理、心理、环境习惯先天特质的凑合!把道德放大了讲,别裁判或裁判自己。任性到损害旁人时如果你不忍,你就根本办不到任性的事。想做的事太多,并且相互冲突时,拣最想做——想做到顾不得旁的牺牲——的事做,未做时心中发生纠纷是免不了的,做后最用不着后悔,因为你既去做,那件事便一定是不可免的,别尽着罪过自己。”


于是,时光如水中,总会饱含着多情的月光,在温润如玉时撬开这夜色如岚的徐徐,她美好着,任由汲取着;总会有一面澄澈、干净的湖镜,你即是他,他即是你了,不分彼此的亲近,偶尔也抵对着起波澜;也总会流水遇青峰的绝妙映衬,流水去处,青峰崛立,青峰不改,流水不息,一曲“叮咚”,捧出知音七弦,互为懂得,这便是生命的本真和最终的追寻。


于是,敢于的,敢为的林徽因,一直在感情面前不做作,不掩饰,不拘着。她在谣言纷纭中,能真诚、坦荡地对待与徐志摩的微妙情愫,坚守友谊长存。她的态度不同于一般人遇难事便退避三舍的自我保全做法,她认定的,坚持的便会去承担和接受。其实,这人与人之间,人与人的感情,桩桩件件哪一个不是难以捉摸和参透呢!真不是心能把握和操控的。


对于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情感,在当年和目下,都有许多疑惑不能真实地解开。他们到底是恋了,还是没恋,或者是牵手后又离别了?在今天看来,许多人想知道的是最终的果,而对于那时花开的美好与嫣然,倒是其次了。感情的事情是最难以说清楚、道明白的,只有当时人保留着当初的遇见、发生和发展的情感轨迹,任何人去猜读、揣测,寻丝觅迹都是徒劳无功的枉然而已。


徐志摩是一枚灿灿的太阳,热烈,奔放,散发出炽热的光芒,无论做事、写诗,还是在情感追寻上都如此这般的滚烫,让人深陷一股火热中,他的敢于释放,无私释放,这让他的情感历经了丰富,也波折,特别是他与林徽因的一段若明若暗的情愫,半世纪也过去了,许多人还在不予余力的挖掘。就林徽因留下的文字记载和与子女在这问题上的交谈上看来,徐志摩一生都将林徽因作为“美、爱、自由”的化身,在他心中,林徽因的美好,就是他追寻的极致,恰恰是这样的因由纠结,一直缠绕在他们的故事里。徐志摩爱林徽因吗?没有人会说他不爱她,这已经是得以肯定的事情,但是,他爱的是林徽因,还是林徽因身上的光华绝妙,很难说清了。



总之,徐志摩对于林徽因,参杂的情感太多太复杂,而林徽因回应的微妙,却在有意退避中,仍然将徐志摩做了精神上的同路人,他们互为鼓励,在认同中走过了流言的风风雨雨,两人皆无悔!林徽因是徐志摩炙热下,柔美的一弯清月,皎洁在水未央中无法捕捉,他为爱逆流而上,她为美好守护心田。


有一句歌词,说“白天不懂夜的黑”,那太阳可懂月亮的心呢?徐志摩是浩空中壁挂的火红太阳,林徽因则是夜色褐眸里的清辉,他们在不同的人生轨迹上,只能注定彼此相对守望,知心相伴一生。很多人将无法透视和弄清的感情,笑称为第六种感情,这种感情是如何的呢?是不是正如林徽因和徐志摩他们这种既懂得,又相惜相知,又在坦荡、互助中生长起来的这种饱满情感。是这样的吗?


走过风雨,未必人人都能见到彩虹。其实大多数时候彩虹早已深种于心,它一直翕动着荧荧的锦色,迷离、光耀,炫目中令人无限向往、神驰。


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故事,似一道靓丽的彩虹,来时夺目,去时留影,充满了玄迷。如果他们的故事宛如一首诗歌,每个人读,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感悟和懂得,不尽相同。那么,林徽因与梁思成的情感则不同,他们的相恋、相知、相扶、相拥,一生尘埃落定,圆满美好,两人携手功成名就。


有人或许心中会默默地疑问,是梁思成成就林徽因一生辉煌,还是林徽因成就了梁思成的梦想,还是他们彼此成就了心中的愿景和信念?道梁思成温润谦谦,林徽因朗朗干练,他们的契合本是最为般配和和谐的爱侣搭档,在性格上互补,在情趣上相投,在事业上同行,他们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性格、家庭以及学识优势,让情感更为的牢固,让生活充满阳光的味道,让抵对在时光中磨平棱角,梁思成是林徽因生命中的一面哈哈镜。


梁思成具有的人格魅力和君子之风,始终让林徽因感到安全和独立,这个男人从不羁了自己妻子的思想和灵魂,这就是他的好,她可以自由着发挥自己天生的优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总体上梁思成带给林徽因的快乐和幸福!同样,林徽因也是梁思成的一面平镜,她的美好,她的才气,她的个性,都是梁思成爱了的模样。


他们在建筑学上孜孜不倦的一致追寻,成为了一根牢固缠绕的红绳子,一直牵引着他们走下去,攀爬得更高。


他们是彼此的镜子,不分里外,不分谁是谁,不分高低深浅上下,他们一生融为一体了,也只有这样的一对人儿,相互影印下,才会光芒四射,这是天赐良缘,无人不羡慕这样的天作之合姻缘。尽管,他们的感情路上也泥泞布满过,红灯也闪烁亮起过,但都被相互的包容、宽厚、理解和付出化为了绕指柔,一生婚姻美满!



在林徽因的情感经历中,如果说起她与徐志摩的故事,她或许会予以否认,但是,对于她的另一段感情,她则敢于承认,也敢于拷问自己的情感的真实。她发现自己爱上了金岳霖,不是采取回避和迂回的隐蔽方式,而是主动的向自己的丈夫提及这段感情的原委和想法,这样的明朗做法,显然是新式女子的思维。


留洋过的林徽因,在勇敢和担当上,与同时期的民国女子是截然不同的,她这种坦然的处理,反而赢得了梁思成的豁达与宽容。梁思成不但没有更多的责怪和抱怨,反而尊重她的选择,让林徽因真正看到了自己丈夫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这不是能装出来的权宜之计,也不是故作男人的大度,他懂她,就够了!金岳霖听到这段故事的前后,也更加尊重林徽因夫妻俩,并认定他们为一生可以交心交往的朋友,于是,就有了后来人常谈论的林徽因与金岳霖高尚的爱情故事,称颂,仰慕。


这一段佳话,一直传诵。后来,金岳霖一直在这对夫妻的视线内生活,住地不远,有些年他们两家人是前后院的邻着,他们有时聚餐在一起,因为近,所以常“资源共享”饭食,两家都有好厨子,都好这一口。


金岳霖对待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一双儿女,也是深爱,有时带他们出去玩,有时上下课也去接送,暮年的时候,金岳霖是在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那儿度过的,可想而知,一个将他人的孩子作了自己孩子的男人,该是多么的细腻,温存。金岳霖,一生未娶,但他,一生未有委屈,爱一个人,就是爱上她的一切,就是默默地付出与支持,从来无怨无悔!


林徽因在给沈从文的信中曾道:“不过我同你有大不同处:就是在横溢奔放的情感中时,我便觉到捉住一种生活的意义,即使这横溢奔放的情感所发生的行为上纠纷是快乐与苦辣对渗的性质,我也不难过不在乎。我认定了生活本身原质是矛盾的,我只要生活;体验到极端的愉快,灵质的,透明的,美丽的近于神话理想的快活,以下我情愿也随着赔偿这天赐的幸福,坑在悲痛,纠纷失望,无望,寂寞中捱过若干时候,似乎等自己的血来在创伤上结痂一样!一切我都在无声中忍受默默的等天来布置我,没有一句话说!(我且说说来给你做个参考)”


她还说:“如果在“横溢情感”和“僵死麻木的无情感”中叫我来拣一个,我毫无问题要拣前面的一个,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人活着的意义基本的是在能体验情感。能体验情感还得有智慧有思想来分别了解那情感——自己的或别人的!”


这就是林徽因,林徽因的感情观念,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决定了不一样的林徽因,以及她的爱情故事令人目眩神迷,充满了温柔的橘红,摇曳得似深巷中缱绻的烛火,那么得温暖,微微一剪光,扑闪地在月光如水中,纷纷流溢着感动。


  林徽因

  金岳霖:你是人间万古四月天



邂逅一个人,只需片刻,爱上一个人,往往会是一生



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金岳霖,我祝你们永远幸福。

——梁思成



中国人有句俗语:“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这倒不是有意夸赞自己,或嫌弃相濡以沫的妻子,在中国人的世界观里,比较自信自我,这是从心底上蔓延出来的气韵,非常的魄力。同时,五千年文化浸染的中华民族,许多女性囿于尊夫、从夫,顺夫的传统禁锢之中,思想难以开拓,情感相对内敛,因此,夫妻情势上易刻板,遵从,或有时就难免少了些许美好的情趣。


贤良,淑德,温婉,这样的妻子可以持家,安家,兴家,是男人心中的贤内助,但,却不是男人爱情故事中的良人,也就有了“老婆是人家的好”的诸多遐思,幻想。这样的感情定式,却被梁思成一句话语推翻了,“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只有是关乎林徽因,那就一切都好,在梁思成的世界里,林徽因占领的不是一席之地,而是整个高处的经幡。


婚前,他问她:“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她答道:“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缘来如此,他们完整,完美的一生给予了当初誓言的全部诠释。

她对他说:“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作为她的丈夫,作为一个男人,他听后非常震惊,心中也有烈火锻造,一夜的痛苦不堪折磨,但是,他冷静思索一晚后,毅然告诉妻子“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金岳霖,我祝你们永远幸福。”



这是对妻子何等的心灵爱护和情浓真挚啊,他是梁思成,是爱了林徽因的梁思成。林徽因的坦然大胆和毫无保留,丈夫即是知己,也是大哥,更是当事人,如果林徽因走传统女子的保守路线,不公开,不诉说,无非演变成“相思苦熬”,对三人都不公平,再者,说不定也会增大“婚外情”的机率,这是无法预测的情感走失,恰恰是这位开明的新式女性,将丈夫作了真心人,诉请,诉苦,诉茫然,并没有似其她女子的故作和扭捏隐藏着。


人的情感一生都很复杂,从心灵上从一而终的人极少极少,岔路口总会有,只是在岔路口遇到的上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路盲人”的决定,或遇人不淑,或刚好巧遇智者,清者,明着,那便是福分和福气了!


梁思成此刻扮演的角色重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确是一位上师,明了,看得清原委,也懂得妻子,懂得人性的真实,所以,他为爱放行!他为妻子能收获更大的幸福而退步。


这一做法,打动了思想动摇中的林徽因,不但没有离开他,反而感动中说了一句让梁思成终生难忘的话语:“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来偿还!”就如当初婚前的诺言,铿锵有力。后来,林徽因将经过原原本本说有金岳霖,这位智者叹道:“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这样的性情同样坦坦荡荡,令人钦佩,三人并没由此产生芥蒂,反而更放心,更关怀,更坦然。正是因为林徽因的情感处理方法和技巧,让她和梁思成的婚姻走到圆满的终点。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感情和婚姻,或许有许多人从心里都会暗自问到:“他们是真的相爱吗?是真正的幸福吗?”



一位是梁启超的大公子,一位是林长民的长女,他们同样出身名门,门第自是不说,两家都是以书香传家,瀚文弄墨,梁启超和林长民都是学问中的骄子,二人都是名高才显贵不可言。其子女一个是清华才子,理科佼佼者,兴趣爱好广泛,多特长,一个是面容美好的才女,文学文艺女青年,见闻颇多,研究宽泛,这样的一对金童玉女,这样的家世背景,就撇开政治联姻的俗套说法,也不失为好姻缘。


尽管梁启超的说法是“尽管两位父亲都赞成这门亲事,但最后还是得由你们自己决定。”但是,这个联姻,却是既定事实,没有特殊的外界干扰,林梁两家都不可能悔婚。还有什么比适合的更为好的婚姻!


梁思成学建筑学,是因为林徽因喜欢,爱屋及乌,这算不算是一生倾情奉献呢!


林徽因的美好,让梁思成也是紧张的,虽说两家说定了这事,但是世间事是万千变化的。他们的情感稳固,也许,有两件事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两人出国留学前,梁思成骑摩托车摔断了腿,据记载,是梁思成和弟弟一起去参加游行途中不幸受伤的,也有说法是林徽因因为想吃橘子,梁思成为林徽因买橘子途中摔断的,后者提法这毕竟是传言和猜测,就梁启超给大女儿思顺的信件来看,梁思成是参加1923年“五七”国耻游行受伤的,后来多以此提法来定位梁思成腿伤的缘故。


梁思成的腿断,身体受到了极大的损伤,但是,却赢得了林徽因无微不至的关怀,不计性别之嫌,周到关怀住院中的梁思成,做得细致,周全,梁思成母亲曾认为不妥,未过门的媳妇就一点不避嫌的照顾,与传统和体统不符,还有些许埋怨和想法,倒是林徽因也不在乎这些念叨,一如既往的对待病中的梁思成,想来,梁思成心里是幸福极了,林徽因这样的表现,确切无疑的将自己作了未来丈夫看待,他这是暗自欢喜中。当然,见地非凡的梁启超更为放心了。这是两人感情增进的插曲之一。


另一则却是在林长民意外去世后,梁启超对待林徽因的态度,林长民一去,林家不但少了精神的支撑,更重要的是家庭的收支也失去指望。而林长民一生在金钱上虽不是视为粪土,也是干净清廉,他没有积蓄,连身后事都是梁启超在支撑着办完,随后的林徽因留学费用也便成了一个难题。


这个时候的梁家并没有因林长民的去世而弃了林徽因以及林徽因的母亲不顾,梁启超写信与梁思成和林徽因,安抚好受到打击的林徽因,将她作了自家女儿看待,告诉她,会将自己力量供她念完大学,这样的仁慈关爱之举,换作任何人,除了感激,还有感激中真正的读懂了一位长者的胸怀与博大,无疑为梁思成爱情长跑中增加了助推的动力,但是,并非俗世里所言的“吃人口软,拿人手短”的顺从,林徽因是真正的遇到了自己值得交付一生的一个人,一个疼她的长辈,一个大家族的温暖。



精神的契合,一致的追求,是林徽因与梁思成白头偕老的重要润滑剂,两个有共同语言,共同爱好,甚至学术上有争议的人在一起,碰撞时溅起的花火,当是别样的精彩炫目。


林徽因是一个追求真理,不肯轻易认输的人,梁思成是一个学风严谨,慎密思维的人,他们两个人都有不弄清决不罢休的科学研究态度,倔强的事业态度,恰好都是彼此欣赏的做事风范,对于感情的增进实乃“百益而无一害”。


精神世界,一个人真正的独立王国,当有一个人可以打开你精神世界的窗口,并能长期驻扎的时候,那么,这人便是你终生的知己,你在他的精神世界里也可以游历,他会主动的为你开凿爱的运河,泅渡你一生,一世。林徽因与梁思成,便有这样的默契和懂得,所以,感情的堡垒尽管也有烽火点燃,但能理智的止于长城之外,抵御风寒和雾霭的时而崛起。


林徽因是一个思维活泼的人,行事作风干净利落,谈吐犀利、快人快语,朋友圈子广泛,深受男士精英的崇拜和仰慕,无论何时何地,她都是话题的制造着,话题的引导、主导者,话题的中心人物,她在场的时候,梁思成则静静地配合自己的妻子,为在座的朋友们沏茶,或在侧安然听他们高谈阔论,他很少能插上嘴。


这样的情形下,这样的场面中,梁思成累吗?心中有怨怼吗?妻子是众星捧月的主角,自己是默然旁听者,如果是在自己家中举办沙龙,聚会,还得亲自招呼、应酬、照顾好大家,梁思成累!但他的累却是甘愿的,情愿接受的。谁叫林徽因性格如此呢,谁叫她博学多才,倾吐滔滔不绝呢,谁叫她的丈夫是梁思成,嫁了一个理解她,纵容她的男人呢。


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和第二任妻子林洙谈到金岳霖为林徽因终身不娶的话题上时,她说梁思成曾道:“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所以做她的丈夫很不容易。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我不否认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时很累,因为她的思想太活跃,和她在一起必须和她同样地反应敏捷才行,不然就跟不上她。”


对林徽因的爱和宠,造就了梁思成的累,他累得幸福,累得无法向人表白,也无法能表述清楚个中滋味。也许,他后来娶了一位平凡的女子,正说明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心结其中。他的世界里太想安静,安定,安心了。


林徽因故事还没有结束

你是否依旧懂她和他,

---

是否还在回味绵延千里的爱情。

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

---

需要撕裂灵魂的声音

洗涤灵魂

期待你们的稿与信

...

READ


·END·

极文学

禅定·无空·涅槃

微信号:jwx2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