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妇科专题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17-06-16

  中医妇科是运用中医学理论指导预防治疗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临床学科,妇科疾病包括的范围,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即为妇科疾病,包括外阴疾病、阴道疾病、子宫疾病、输卵管疾病、卵巢疾病等; 中医对妇科病总体的认识:脏腑失常,冲任失调,气血不和,胞宫失养,应用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针对妇科的特点(经、带、胎、产),对妇科疾病进行诊治,那么哪些妇科疾病看比较合适中医呢?

 

 一: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血量、经血色质等某一方面超过正常范围所出现的症候,表现为月经提前、月经延迟、月经不准、月经过多或过少经色暗或淡等。调经以调理气血为大的治疗原则。病在气者,当以治气为主,佐以养血活血;病在血者,则以治血为主,佐以补气理气。结合月经不调伴有全身其他疾病或症状表现的,治疗要分先病后病。因为月经不调而生病的,先调经;因其他疾病而引起月经不调的,则应当先治病。后调经,也可同时进行。

 

二:胎前产后的调理:

        胎前产后通常是指怀孕前后,生产前后(小产,正常顺产,剖宫产)及哺乳期,这个时段可能会出现一些身体的不适合疾病,适合中医调理。

孕前:1,调理月经: 2,增强体质:为怀孕做好准备。

孕后:调理心情,并根据孕后出现的不适进行调理,

产后:指生育后一月内医学上叫产褥期,老百姓叫坐月子,中医调理主要针对产后保养,产后疾病预防与治疗,如产后恶露,产后虚劳,产后关节痛,产后抑郁症等。

 

三:反复流产:

        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称为“习惯性流产”。 中医称为“滑胎”,滑胎宜在未孕之前进行调理。若有月经不调者,当先调经;若因其他原因而胎者,当先治疗后受孕;若已受孕,应积极予以保胎。

 

四::慢性妇科炎症
    慢性妇科炎症是女性的常见疾病,主要是指女性生殖器官的炎症,具体包括女性慢性外阴炎、慢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慢性盆腔炎等,中医学认为慢性妇科炎症主要是由于病邪内侵,导致湿热淤毒,日久则气血淤滞,络脉失和,结成淤块。使得病情反复发作。中医治疗包括内服药物,外用熏洗剂,灌肠等方法。  

五:子宫良性肿瘤:
    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比较常,多发于育龄期妇女岁的妇女中。中医认为: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是由于气血失调、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脏腹功能失和并感受外邪,以致血涩气逆、留滞经络、闭塞隧道而引起临床上的气滞血淤、痰湿内阻症。  中医常用活血化瘀,理气疏肝,散结通络等方法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必须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对治疗很有帮助。

 

六.乳腺增生:

        乳房疼痛及肿块为主症。多与性情抑郁,忧思多虑或心烦急躁易怒,有关,而乳房疼痛与肿块大小变化,亦多情绪变化有关。治疗也多用宽胸理气,化瘀散结的方法进行治疗。

 

七、“早更”及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也称围绝经期,是指人的生命中某个转换阶段的特定时期。一般在出现45-55岁之间。表现为全身各个系统不同程度的不适。还有些年龄在35至45岁的女性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更年期提早现象,也就是所谓早更。这些问题,影响女性的心理与生活质量,有些人症状很轻,持续时间也短,通过心理调整,就能减轻或消失,但是,还有一些人症状较重,而且会越来越严重,就需要通过药物干预来进行调理。 中医认为这种情况属于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肾水失于滋养,肝木失于条达,,主张用活血理气,平衡阴阳,滋水涵木等方法进行调理。 

 

        对以上各类妇科疾病,适合选择看中医,而早发现,早关注,早诊治,早调理,及时诊治,合理保健,适时调整,是女性朋友的最佳选择。

中医妇科专题2: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

发表者:曹晓菊 3414人已访问

 

中医对月经的认识:

    中医对人体生命发育有生长壮老已的一套理论,对月经的看法,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 “七七八八”之说,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认为女子到14岁左右的时候,先天之精逐渐强盛强盛,后天水谷之精的充分滋养,身体发育成熟,气血调和,血海盛满,血溢胞宫,月经来潮,犹如月亮的盈亏,海水之涨落,很有规律。月月如期而至,经常不变,所以称为月经。

    月经从初潮到绝经,中间除妊娠期、哺乳期外,月经都是有规律地按时来潮。正常月经是女子发育成熟的标志之一,现代女性月经初潮平均在12.5岁。绝经年龄通常在45~55岁之间,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天,但因人而异,也有23-45天,甚至3个月或半年为1个周期。只要有规律,一般都属于正常月经。月经血一般呈暗红色,不凝固,除血液外,还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及阴道上皮细胞。

 

月经失调包括的范围:

    月经失调,也叫月经紊乱,凡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都属于月经失调,是来中医妇科门诊就诊最多的疾病。(应与青春期、更年期月经紊乱相区别)

 

周期变化:

    两次月经第1天的间隔时间称为月经周期,月经周期的计算应包括月经来潮的时间。周期变化包括月经先期,后期,不定期

    1.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或者一次提前半月以上。

    2.月经后期: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其月经量和经期基本正常。

    3.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周期或前或后,均超过7天以上,并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经期变化:

    正常出血的时间多数为3-6天,也有2-7天,前1~3天经血量会较多,有时还会出现血块,合并下腹部的闷痛,经期异常以经期过短或延长都属于失调;

 

经量,经色的变化:

    每一次月经出血总量为30-50ml,月经量多于80ml即为病理状态。一般每天换3~5次卫生巾或纸,就算是正常。

    1.月经过多:月经期过长,月经量太多、甚至经血顺腿往下淌,这就不正常了。

    2.月经过少:月经后期如伴经量过少,常可发展为闭经

    3.经色、经质的异常:经来色淡、经来色紫、经来如黄泥水等

 

多次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

    每次经行即出现,经停即止的伴随症状,如痛经、崩漏、逆经、经行吐衄、经行便血、经行身痛、经行发热、经行泄泻、经来浮肿等,;

 

闭经:

    非生理性停闭,停经超过3个周期称为闭经。(排除怀孕,过度焦虑,药物等因素),40岁以前无明显诱因闭经,必须引起重视。应该立即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绝经前后所出现的月经紊乱,属于与更年期有关的一类疾病,应该给与调理与治疗,如果绝经后出现所谓“倒开花”,要引起重视。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

    考虑到中医对月经不调的病理认识,与肝肝气郁结,肝血不足,脾虚湿盛,肾气虚弱等有关,进而引起气血不和,阴阳失调;月经病的治本大法有补肾、扶脾、疏肝等,达到主要是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调经,调的是脏腑功能,调的是全身的气血。常常有些女士因月经不调来看病,经过调理,不仅月经正常了,同时,气色变好了,精神睡眠好了,脸上的色斑浅也淡了。

    调经常用中成药,一般老百姓也耳熟能详,如当归丸,益母草膏,逍遥丸,乌鸡白凤丸等,但是,月经失调的表现多种多样,每个人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所以,我们还是建议患者。最好到医院请医生给你把把脉,针对个体的不同情况,对症治疗效果更好。

中医妇科专题3:女性胎前产后的中医调理

发表者:曹晓菊 1845人已访问

 

     中医理论很关注胎前产后的调理,包括女性在怀孕前后,生产前后,哺乳期间的调理,都属于胎前产后的调理。

 

怀孕前后调理

 

孕前调理:

      1,调理月经:所谓调经是指调理月经,使行经时间,经期,经量,经色,痛经等方面进行调理,这种情况主要针对一些既往月经不调的人群。

    2,增强体质:调理身体整个状态,使体质状态达到最佳,为怀孕做好准备,这种情况主要针对一些既往体质较弱的人,比如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者。

 

孕期调理:

     正常妊娠后母体的变化:月经停止来潮,脏腑、经络的阴血,下注冲任,以养胎元。妊娠初期,由于血聚于下,冲脉气盛,肝气上逆,胃气不降,则出现饮食偏嗜、恶心作呕、晨起头晕等现象,一般不严重,经过20-40天左右,症状多能自然消失。

      妊娠早期,孕妇可自觉乳房胀大。妊娠3个月后,白带稍增多,乳头乳晕的颜色加深。妊娠4-5个月后,孕妇可以自觉胎动,胎体逐渐增大,小腹部逐渐膨隆。妊娠6个月后,胎儿渐大,阻滞气机,水道不利,常可出现轻度肿胀。妊娠末期,由于胎儿先露部压迫膀胱与直肠,可见小便频数、大便秘结等现象。

     正常妊娠3个月后,六脉平和滑利,按之不绝,尺脉尤甚。

 

疾病:

    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中医称胎前病。胎前病不但影响孕妇的健康,还可妨碍胎儿的正常发育,甚至造成堕胎、小产。

     由于阴血下注冲任以养胎,出现阴血聚于下,阳气浮于上,致使气机升降失调,严重者气机逆乱,可以出现妊娠恶阻、妊娠心烦、妊娠眩晕等;其次,肾气亏损,则胎元不固,脾虚血少,胎失所养,可导致胎儿失于润养而出现胎漏、胎动不安、滑胎、胎萎不长等

 

胎气:

    指胎儿在母体内所受的精气,妇人以血养胎,孕期母体因自身体质或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血气不足或不和,出现腹痛、阴道出血等症状,俗称为动了胎气。

 

胎前病治疗调理的原则:

    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是治病与安胎并举。药物应用,也应严格掌握剂量,并“衰其大半而止”,以免动胎、伤胎。

    前三个月,是胚胎形成时期,要特别慎重,尽量不感冒,不生病,不用药,远离辐射,心情乐观,情绪平静。

 

产前产后的调理

     生产前后包括分娩、产褥与哺乳。是女子生育后代紧密联系的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里都发生了急剧的生理变化。

 

分娩:

     分娩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在临产时出现腰腹阵阵作痛,小腹重坠,逐渐加重,至产门开全,阴户窘迫,胎儿、胞衣依次娩出。古人总结了“睡、忍痛、慢临盆”的临产调护六字要诀。这六字箴言看似很简单,但对现在所有的产妇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关于分娩疼痛:一定要忍着痛,古人说,痛到极熟,自然易生。生育是女人一生重要经历之一,也是女人的与生俱来的使命,此时的痛与生育后见到宝宝的快乐相比,是很值得的。
    

 产后:

    产妇分娩结束,到全身器官(除乳房外)恢复至未孕状态时的一段时间,称产褥期,约需6-8周,一般为6周。由于产时用力汗出和产创出血,产后,阴血骤虚,卫表不固,抵抗力下降;在产后1-2日内,常有轻微不适,如无其他致病因素,一般短时间内会自然消失。产后数日内,胞宫尚未复常而有阵缩,故小腹常有轻微阵痛,称“儿枕痛”。在产后2周内因胞宫尚未回缩到盆腔,所以小腹按之有包块。大约产后6周,胞宫才能恢复到孕前大小。

 

恶露:

    产后阴道不断有余血浊液流出,称为恶露恶露先是暗红的血液,以后血液颜色逐渐由深变浅,其量也由多变少,一般在2周内淡红色血性恶露消失,3周内粘液性恶露断绝。恶露排出,血室已开,胞脉空虚,此时若护理不当,将息失宜,每易引起疾病。

 

产后调养应注意:

    1.寒温适宜:居室冷热适宜。应避风寒,不可坐卧当风,以免外邪侵袭;

    2.劳逸适度:产妇要充分休息,保证睡眠时间,劳动不宜过早过累;

    3.调节饮食:产后气血耗伤,又须化生乳汁哺育婴儿,需加强营养。饮食宜选营养丰富而易消化的食品;

    4.调和情志:产妇精神要愉快,切忌暴怒或忧思,以免气结血滞;

 

坐月子:   

    中国妇女自古以来就有作月子的传统,实际上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以预防为主,是妇女卫生保健的一个重要措施,是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妇女在生育之后气血亏虚,抗邪无力,此时极易感受外邪,如受风、关节受寒等,而且病气易于深入,所谓虚邪中人也深。往往造成疾病久治不效、缠绵难愈。所以,这个阶段的保养休息说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产后疾病的“三审”,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的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三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及饮食之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

 

产后常见病症:  

 

产后虚证:

         有些女性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恶露不净,出血时间很长,还有人产后体质特别弱,怕冷多汗,体质虚弱,进食量少,奶水也少,精神萎靡,消瘦乏力等等,如果体质过于虚弱,自身难以恢复,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子宫复旧不良)
  

产后郁证: 
    妇女妊娠后,特别是第一次,精神上会有较大的压力,产后,产妇从兴奋状态转入疲倦,情绪从高亢转入比较低落,部分产妇会出现感情脆弱、焦虑,有时候有失眠、头痛等。一般产后两三天会出现上述症状,十天左右症状将自动减轻或消失。有些产妇症状持续恶化,这些患者除了进行自我调节以外,必要时应求助医生,进行药物干预。(产后抑郁症
  

产后痹证:  
   产妇因为怀孕和分娩引起的疼痛,一般在产后1周后疼痛就会减轻。在产褥期,如不注意科学的休养方法,活动锻炼不得法,或过早的参与劳动,或感受寒冷刺激,出现腰腿部或全身疼痛,不能自行缓解或逐渐加重,要请医生医治为好。(产后腰腿痛)

 

    中医认为,病产后病的特点为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结合病情进行辨证论治。

 

哺乳期调养:

    母乳是产妇气血所化。 “产妇冲任血旺,脾胃气壮则乳足。”在哺乳期要使产妇保持精神舒畅,营养充足,乳房清洁,按需哺乳,这对保证乳汁的质和量有重要意义。哺乳时限,纯母乳喂养4-6个月后,边喂母乳边加辅食。12-24个月是婴儿断乳的适当月龄,最好在秋凉和春暖的季节里进行。

    这个时段,就诊患者以产后少乳和要求回乳的多见。

 

少乳:

    多为气血虚弱,肝气郁结引起,调节饮食、加强营养为第一要务。其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睡眠充足,避免过劳,才能保持乳汁的质和量。

 

回乳:

    产后不需哺乳,或因产妇有疾,不宜授乳,或婴儿已届断奶之时者,可予回乳。

中医妇科专题4:更年期的中医调理及治疗:

发表者:曹晓菊 1838人已访问

更年期是一个生理过程:

更年期也称围绝经期,作为女性,只要你活得足够长,每个人都必须走进更年期,是女性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到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可以表现出一系列不适应的症状,一般在出现45-55岁之间,约85%更年期妇女可出现该症,25%症状较重,有些人症状很轻,持续时间也短,通过心理适应与心活调整就能减轻或消失,但是,还有一些人症状较重,需要通过药物干预来进行调理。人类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妇女一生中有1/3的时间(或者更长),是在更年期及绝经后渡过。提高更年期及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是医学界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更年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

 1、月经紊乱:多为月经周期不规则,持续时间及月经量不一,月经周期逐渐延长,经量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

 2、精神、神经症状:①潮热、出汗,为典型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②精神过敏、睡情绪不稳定,激动易怒、或抑郁,或焦虑多疑,常常不能自我控制。③睡眠障碍,失眠,入睡困难,早醒,多梦。

 3、泌尿、生殖道的改变:外阴皮肤干皱,皮下脂肪变薄;阴道干燥,子宫缩小;常有反复尿路感染,或间歇性尿失禁。

 4、骨质疏松,易出现肢体及全身的酸困疼痛,易疲劳。

  5、更年期妇女还会出现焦虑、悲观、疑病、疑心及其它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

更年期还会有一些疾病开始出现,常见的有:

1.    多种老年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骨质疏松,肥胖等;

2.    多种妇科肿瘤:子宫肌瘤,外阴肿瘤,卵巢肿瘤,乳腺肿瘤;

3.    妇科其他疾病:阴道炎,更年期功血,更年期抑郁症等

 

关注早更: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更年期提前的情况越来越多见,有资料显示,在35至45岁的女性中,近三成以上的女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更年期提早现象,也就是我们讲的所谓“早更”。早更的原因,可能与现代女性工作生活压力过大,操劳过度,性生活不和谐,不合理使用避孕药物,过度减肥,多次流产等因素有关。

对待早更,女性朋友应该早发现,早关注,早诊治,早调理。

 

中医对更年期的认识:

中医对更年期综合征的认识,按照《黄帝内经》关于“七七八八”的说法:“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绝,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我们根据传统中医理论, 结合临床实践,认为更年期妇女在49岁左右,正是肝肾虚损,冲任脉功能逐渐衰退的时期,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的症状,属于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肾水失于滋养,肝木失于条达,,主张用活血理气,平衡阴阳,滋水涵木,补肾养肝等方法进行调理。

中医对更年期的调理与治疗,立足于调整气血阴阳,滋补肾阴,疏肝理气,应用中医辨证施治,兼以饮食调理、适当运动及心理调适相结合,达到减轻症状,延缓衰老,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常用的的中成药品种很多,比如有:逍遥丸,地黄丸系列,归脾丸,还有坤泰胶囊,妇科养荣胶囊等;如果能够到医院,请医生把把脉,根据你的情况,对症治疗,效果更好。

 

关于雌激素替代疗法

在西方国家,绝经妇女大概有40%的在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国内有个调查,在绝经后的妇女当中,应用激素的比例低于2% ,可能与该疗法该疗法有许多禁忌症,并有导致子宫内膜增生的优虑, 使得许多人不能,或不愿使用这种方法。2002年中华妇产科学会绝经学组针对雌激素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得出结论,雌激素替代疗法能缓解更年期的相关症状。

在补充雌激素的时候要遵循三个原则:

1.是否需要补充雌激素。用雌激素以前一定要到医院去进行体检,看是否需要补充雌激素。医生提倡安全的个体化的使用雌激素。

2.能不能补充雌激素。雌激素替代疗法有很多禁忌症,比如有不明原因阴道流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红斑狼疮等症状者。慎用症状如偏头疼、癫痫、哮喘、高血压、胆囊疾病等。

3.怎样补充雌激素。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当然,我们更要提倡正确面对更年期,更年期是人从成熟到衰老的转折时期,这是自然规律,是每个女人都要经历的,这个时期机体功能失调并非都是病,而是处在转化过程中体内内分泌调节不平衡,每个妇女都应该坦然面对,从知识上、思想上、精神上作好准备,迎接这一自然生理变化的到来。优雅健康的走向衰老,才是最佳的选择!

中医妇科专题5:中医养颜保健 做健康美丽的现代女性

发表者:曹晓菊 1330人已访问

       

        中医养颜保健的精华——调理阴阳气血,滋养脏腑冲任

        生活保养三大要素:吃好,睡好,心情好.
        中医从脏腑进行养颜保健的方法:补肾,疏肝,健脾,润肺,养心
 
中医对女性养颜健身的认识:
        岁月流逝,在女人美丽的颜容上留下沧桑的印记,如何让这些痕迹变得轻描淡写,成为女性人群最关注问题之一。中医的养颜保健,包括颜面、须发、躯体、四肢以及心灵等全身心调理。中医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颜面五官、须发爪甲,只是整体的一部分,故要得到局部的美,必先求整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安定、经络通畅、气血流通,才是美容健身的基础保证。所以,中医养颜注重整体的调理,希望达到一种的持久、稳定效果。
 
中医强调养颜三大要素,吃好,睡好,心情好:
1、吃好:
        日常饮食的保健与药物保健二个方面。饮食上营养均衡,主张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及优质蛋白质,蔬菜水果,保持女性对丰腴与滋润的需求;
具有保健养颜方面的药物有,阿胶,大枣,桂圆,大枣,蜂蜜,银耳,黑木耳,黑芝麻,银耳,百合,,山药,茨实,莲子,红枣,核桃等,药食同源,药食同补。
2、睡好:
        失眠发生面也很广,女性比较多见,因为女性的大脑构造与男性有所不同,并且更为复杂,所以她们需要更好的睡眠。皮肤的代谢在晚间最为旺盛,其血液供应也是在睡眠时最为充足。皮肤就看起来很滋润,可以说睡眠是一个护肤良机。
        女性一生都需要阴血的滋养,静能养阴,夜间正是阴气比较旺盛的时段,睡眠是人最安静的状态,子时(晚上11点)是阴阳交会的时段,有利于阴阳调和。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依据这些理论,中医认为,睡眠质量高,就气血充盈,体现于面部容光焕发,女性在经期,孕期,哺乳期,更年期因为种种不适,可适当地增加睡眠时间以抵抗疲劳。薄荷女人网Enc,d^X x-O h所以‘睡美人’的说法非常有科学道理。所以睡眠好的女人不显老,长期睡眠障碍的人,眼圈发黑,眼角松弛,显得沧桑一些。
3、心情好:
        中医认为,情志对内分泌有一定影响,情绪好坏会直接影响体内阴阳气血的失衡,而妇科病大都与阴阳气血的紊乱有关。七情内伤,都会伤及到脏腑功能,比如“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现在不断增多的妇科病,如月经不调,闭经和子宫肌瘤,产后少乳,不孕等,都与患者长期心情不爽有关。有了好心情,脏腑的血气.
 
五脏的盛衰,影响容颜的状况:
        面部为“诸阳之会”,人体十二经脉中的六支阳经均上连头面,是全身气血、阳气贯注的地方,也是神气集中的部位,面部表情、神态是神气表现的重要内容。面部的肌肉、皮肤和五官既需要全身气血的滋养和濡润,也需要脏腑精气的上达。所以养颜与五脏关系密切,中医从脏腑进行养颜保健的方法:补肾,疏肝,健脾,润肺,养心,五脏的失常就会引起容颜的异常和衰退。同样,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况也直接影响着容颜的状况。如气血不足则面色萎黄,精神疲惫;气血瘀滞则面色晦黯,表情呆滞,或有黄褐斑等;心气、心血不足则面色无华,精怯气弱;肝血不足则两目无神,面色苍白;脾气亏虚则面色萎黄,浮肿虚胖,唇色苍白;肺虚失润,则毛发枯槁,皮肤粗糙少光泽,弹性差;肾阴虚则头发脱落,面颊瘦削,肾阳虚则面色白,颜色浮肿,两目失神等。
 
治疗妇科疾病,调理好脏腑气血,才是女性健康,美丽的保证。
        妇科病并不是我们与生俱来就必须接受的痛苦,只要我们注意保养,就可以避免或减轻妇科疾病的困扰,所有的妇科炎症都要牵扯到肝脏和肾脏这两个脏腑,从最轻微的到最严重的,原理都是一样,那就是:肝气郁结和肾虚。 
        月经是我们判断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月经正常,面容娇嫩,脸色也好。月经不正常的女人,面色无华,或萎黄,暗淡,眼圈发青,萎靡不振,情绪低落,气色不好.
 
 中医养颜健身包含的内容:
        中医养颜健身包含理气养血、调理脏腑,合理饮食、解毒排毒、改善睡眠、适度运动、皮肤护养等方面的内容,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调理气血,调理月经,排毒养颜,标本兼治,由内而外的完美养颜方案。当然,我们也不反对女性朋友适当的使用美容护肤品,为我们的健康锦上添花。

中医妇科专题6:中医祛斑治痘

发表者:曹晓菊 2216人已访问

 
        经常来中医妇科就诊的病人中,有一部分是为脸上的斑点和痘痘而来的,最常见的是青春期颜面痤疮,育龄期颜面黄褐斑,更年期老年斑,这些斑点痘痘的出现,对女性来说,如临大敌,影响面子,更影响心情,很多人是在中医治疗调理其他疾病时,这些问题同时得到了解决,后来,这些患者就成为了中医妇科的一类病员。
 
黄褐斑:
        中医认为,反映在皮肤上的斑斑点点,都和脏腑有着必然的联系。五脏六腑之精气充盈,皮肤则细嫩光泽;五脏六腑之精气匮乏,皮肤则萎靡枯黄。“斑”实质上是五脏六腑功能紊乱,气血不和,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气血津液流通不畅及内分泌失调在面部的反映。
        脸上长斑,面色蜡黄,以及月经不调,都是气滞而导致,就是说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的经络,出现了的气机阻滞,运行不畅的情况。就可以出现某些部位的气血淤滞不通,表现在面部,就会出现黄褐斑,所以,去除黄褐斑的最佳方法是外治内养。
        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和妊娠妇女的黄褐斑均属生理反应性范畴。口服避孕药的妇女中大约有18%~20%的人脸上长有黄褐斑,而妊娠妇女则常于怀孕第2~5个月开始出现黄褐斑。这是因为服避孕药或妊娠后体内孕激素水平上升之缘故,理论上讲,一旦停服避孕药或分娩以后,体内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含量会慢慢减少以至正常,黄褐斑就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故产妇不要因此而产生恐惧和慌张。但是也有个别人因为产后气血不和,淤滞不通,色斑可能会长期留下来。
        除了中药调理治疗,还应注意的是①防晒;②慎用各种有创伤性的治疗;③保持良好的情绪;④保证充足的睡眠。
 
痤疮:
        目前认为是雄性激素激发所致,即青春期激素水平因发育而不均衡,雄性激素增多,分泌皮脂增多,与脱落角化细胞混合,嵌堵毛囊,致毛囊皮脂腺周围炎证,出现各种形态的“痘痘”。 目前患痤疮的最大群体有两个:青春期男女及青中年女性。而青中年女性痤疮患病率有增长的趋势。
女性痤疮常于月经期前或月经前期加重,月经来潮后逐渐减轻,部分病人还伴有头痛、烦躁易怒、月经不调或痛经、经前乳胀等不适。中医认为,女性痤疮病位多在肝,以肝郁化火为主,此乃女性生理病理特点使然。中医学认为妇女为阴柔之躯,以血为本,以气为用,经、孕、产、乳,屡伤精血,使妇女处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状态。现代女性处于工作、学习、生活等多重压力之下,易生气、抑郁、烦躁、恼怒,以致肝郁化火, 肝火随冲气上逆而引发痤疮,气郁化火,久郁成瘀是女性痤疮发病之标象。中医可用滋养肝肾治本,清热泻火,化瘀解毒治其标。
 
老年斑:
        中医认为,老年斑的形成与肝、脾、肾三脏有很大的关系。年老后,人的肝、脾、肾三脏的功能逐渐衰退,导致肝血郁滞、痰浊内生,瘀血和痰浊不能排出体外,滞留于皮肤则形成老年斑。通过补肾壮阳、疏肝健脾、活血通络、化痰消瘀等治疗,从而有效地减少老年斑的形成。也可以按摩一些穴位,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五脏六腑气滞血淤,人的脸色就会晦暗萎黄,容易长出老年斑,还会出现性情急躁、心情郁闷、月经不调、失眠多梦等症状,只有内调外治,标本兼治,才能减少或延缓老年斑的出现。
        中医注重整体,将容颜与脏腑、经络、气血紧密连结,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气功及食疗等手段均体现出动中求美的观点,使精气畅通,并且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作用广泛而持久。中医祛斑治痘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调理脏腑、平衡阴阳,以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妇科专题7:中医治疗妇科杂病

发表者:曹晓菊 1393人已访问

 

 

传统中医妇科中,凡不属经、带、胎、产范畴,而又与女性解剖、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的疾病,称为“妇科杂病”。其中包含现代医学一些与妇科有关的炎症及包块性疾病。也是现在中医妇科就诊的一大类疾病,如妇科慢性炎症,慢性外阴炎、慢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慢性盆腔炎等,如妇科的一些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卵巢囊肿等。这些疾病常常发生在育龄期妇女。

 

中医认为,慢性妇科炎症,慢性外阴炎、慢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慢性盆腔炎等主要是由于病邪内侵,导致湿热淤毒,日久则气血淤滞,络脉失和,结成淤块。使得病情反复发作。炎症时会有白带增多、颜色发黄、有异味、腰酸、腹痛、下腹坠胀,易感疲乏,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痛经,经期延长等等症状,治疗可按照按气滞、血虚、痰湿、湿热分型治疗,解毒除湿,化瘀止痛,并可配合灌肠,熏洗等外治法  

 

妇科的一些包块性疾病,中医叫做癥瘕,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卵巢囊肿等。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小腹下坠困重,经期腹痛,或月经量多等,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是由于气血失调、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脏腑功能失和,以致血涩气逆、留滞经络、闭塞隧道而引起临床上的气滞血淤、痰湿内阻症。中医常用活血化瘀,理气疏肝,散结通络等方法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必须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对治疗很有帮助。

 

妇科杂病病情复杂多样,治疗必须以脏腑、.经络、气血辩证为核心,妇科炎症宜通调气血,解毒除湿为主,按寒、热、虚、实辨证用药;瘕瘕宜理气散结,破血消瘀,可根据患者正气盛衰的情况酌用攻补,总之,对妇科杂病的治疗,只要从整体观念出发,施以辨证的治疗,可以收到满意疗效。育龄期妇女,生活压力大,家庭担子重,体内分泌相对减少,新陈代谢速度减缓,抵抗力也会逐渐降低,日常应注意经期卫生,及时更换内衣裤,内裤应选择宽松、纯棉材质,经期避免性生活。避免多次怀孕及人工流产。减少疾病发生机会。

 

一些保健品或药物中含有一定量的激素,可能诱发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甚至子宫内膜癌等疾病,如需应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切勿盲目服用。

中医妇科专题8:如何找中医看病

发表者:曹晓菊 3017人已访问

1.为什么要去医院:很简单,就是生病了,疾病就是一定的原因造成的人体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不正常的状态,人体的形态和(或)功能发生一定的变化,正常的生命活动受到限制或破坏,这种状态的结局可以是康复或长期残存,甚至导致死亡。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就更简单了,“人之所苦谓之病”。 “阴阳失调谓之病”。不懂医的人,可以认为“身体不舒服”就是病。除此之外,你担心自己生病了,也可以去看医生,让医生运用他的医学知识帮你来判断你是否疾病,是否健康。

 

2.对中医有一个总体认识:选择看中医,首先,要对中医有一个总体认识,中医作为一门科学,它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在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的方法。中医认为,疾病是全身性的阴阳失调,而症状只是身体的局部表现。因此,中医治疗上注重全身调整,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经常听到有人说中医治根,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找中医看病,首先要相信中医,相信医生。

 

3.求治中医,不能过于急功近利:当一个病人来找中医看病,中医大夫通过望闻问切诊病,依据中医阴阳理论为指导,确定病证,然后开方取药。有时,由于多种因素,开的药不能让病人立刻见效,病人就可能感觉大夫的医术不高明。中医讲,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吃两服药就来质问医生,我怎么还没有好,你病了3年了,要求医生三天给你治好,是不现实的,太心急的人,也不适合看中医。

 

4.关于中医四诊的问题:年龄大点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一句话,叫“病家不用开口,便知病之来由,说的对,吃我的药,说的不对,分文不取”,这是戏里的一句台词,很多人相信这个,其实单靠试脉看病,是不科学的,也是对病人不负责的。是把正常的医术迷信化了,或者说是把中医看病看得过于简单化了。中医讲究的是理、法、方、药,丝丝入扣,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四大法宝,所以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四诊、辩证,才是就医的正确的方法。

 

5.找中医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在准备找医生看病以前,注意不要刮舌苔,不要吃能够染苔的食物,以免造成假象。女士看病前不要化妆,不涂眼影、口红、指甲油等。要让医生看到真实的你。诊脉前应先静坐十分钟左右,以求心气平和,这样才体现出你本来的脉象。

 

6.找中医看病,也应该提供以往的病历和检查结果:现代中医,都是受过系统训练的职业医生,他们中多数希望能够了解你疾病的全部资料,进行全面分析,那种认为中医不看化验单,不做相关检查的想法是不对的,对医生不要隐瞒病情,为什么要去看医生呢,因为医生能够帮助你。要坦诚面对医生的提问和接受医生的检查和建议。有些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经常变换医院,变换医生,觉得到处都看不好,还埋怨大夫水平不高。

 

7,到什麽地方找到好的中医:在专业中医医院,各个综合医院的中医科,一些中医诊所,大药房的坐堂中医,都会有一些非常优秀的中医医生,可以通过网上查询,去医院挂号室,咨询台去咨询,也可以病员之间口口相传,了解某医生坐诊时间和地点,了解哪个医生看的好,看哪方面病专长一些,然后去挂号看病,吃完药给医生要反馈你的情况,病历要保存好,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随时给你一些调整和建议的。

 

8.如何选择中药及其服药方法:看完病以后,抓药,可以选择在看病的地方,也可以选择你家住址附近的药房,煎药,可以选择自煎,也可以选择药房代煎;喝药,要按照医生的嘱咐,一般药房装药的袋子上会有煎药,服药的方法,如果医生没有时间,药量,服法的特殊要求,就按照中药袋子上的说明去做即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服药期间要注意忌口。

 

9.中医也有不足的地方:中医讲究的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体现了中医的特色。也反映出它不足的一面,对急性创伤性疾病、脑卒中、呼吸心跳骤停等需要抢救治疗的急症不适合首选中医,因此,如果急性、危重的病人建议你还是去看西医。待病情稳定后再做打算。

 

10.不要拘泥于以上所谈,看中医,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选择,属于贵族式求医,那么选择哪个医院,哪个医生,吃汤药还是成药,口服药物,还是静脉给药,想服药还是针灸,都是病人的权利,但是,还是建议你多听听医生的意见,毕竟医生见到的病人比较多,临床经验丰富,对你的建议更有意义一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