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醉美宋词·撼庭秋

 心中有爱春常在 2017-06-16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晏殊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注释】

①碧纱:即碧纱厨。绿纱编制的蚊帐。

②梧桐夜雨:概括温庭筠《更漏子》词: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③无寐:失眠。

④目断:望尽,望而不见。

⑤憔悴:瘦弱萎靡的样子。

⑥念兰堂红烛:想到芳香高雅居室里的红烛。

⑦心长焰短:烛芯虽长,烛焰却短。隐喻心有余而力不足。

⑧向人垂泪:对人垂泪(蜡泪)。晚唐·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文】

碧纱窗里看惯了春花秋月,听厌了梧桐夜雨点点滴滴敲打着相思之人的心,多少回彻夜无眠。

她日登上高楼眺望,天地寥阔,阴云密布,全无离人的半点踪影,让人更加忧伤憔悴。可叹啊!那厅堂里燃着的红烛,空自心长焰短,替人流着一滴滴相思的苦泪。

【赏析】

此词写与情人别后的千里相隔,难以排遣、无所寄托的思念之情。上阕写秋天的深夜,月映纱厨,雨打梧桐,使人想起远在千里外的丈夫,音信全无,因而怅极愁生,几回无寐。下阌写愁人登楼远望,唯见遥远的天边阴云暗淡,甚至连聊慰离愁的归鸿也没有,因此更为惆怅。

这首词妙于淡雅闲适之外,透出一股深厚苍凉,反映了作者性情沉郁的一面。在结构上很有特色,点面结合,简洁概括。以自然界辽阔凄黯的景象渲染烘托的孤寂怅惘情,移情于物,亦物亦人,更为婉曲,感人至深,是大晏词的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