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赏析

 江山携手 2018-11-27
《撼庭秋》晏殊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晏殊的词,论者多称其以从容淡雅之笔,写升平富贵之态,音调婉和,神清气远。而这首词在淡雅闲适之外,渐趋深厚苍凉,反映了作者思想性情沉郁的一面,在《珠玉词》中是较少见的。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这首词前两句是说,自与情人离别以来,音信远隔千里,惆怅的是,这一片深情无从寄去。
首两句,即点明主题。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上片后三句是说,碧纱窗里看惯了春花秋月,听厌了梧桐夜雨点点滴滴敲打着相思之人的心,多少回彻夜无眠。
紧接以景写情。“碧纱”句和“梧桐”句,分别代表不同时间、地点、景物,目的是突出“几回无寐”四字。对月、听雨,虽是古诗词中常见之意,用于此处,思与境谐,表现出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词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跟词的字面和意境都浑成一体,调名《撼庭秋》三字所包涵的内容也表现出来了。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下片前三句是说,他登上高楼眺望,天地寥廓,阴云密布全无离人的半点踪影,让人更加忧伤憔悴。
“楼高”三句,从“无寐”意再跌深一层。与上片“几回无寐”似接非接,文章便有波澜起伏之势。意境是阔大的,感慨是深沉的。悲凉,但不显得凄厉,依然保持着大晏词那种“怨而不怒”的特色。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末三句是说,可叹啊,那厅堂里燃着的红烛,空自心长焰短,替人流着一滴滴相思的苦泪。
一结三句,是全词最精美之笔。以红烛拟人,古人多有,如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以蜡烛向人垂泪表示自己心里难过,但诗人并没有因袭模拟。杜牧的诗着眼点在“替人垂泪”而且“有心”,大晏词则益以“心长焰短”一语。那细长的烛心和短小的火焰,不正是词人自身的写照吗?心长,也就是情长意长,悠长的思念和悠长的恨!焰短,暗示着力不从心,暗示着希望的渺茫。词人在深深叹息,他无法扭转人生,无法改变别离的命运。末三句与上片“几回无寐”呼应,景真情足,便觉缠绵悱恻,令人低徊不已。

附录《撼庭秋》晏殊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译文

别后相隔千里,音信不通,心中的深情也无法寄出,令人怅恨。碧纱窗里看惯了春花秋月,听厌了梧桐夜雨点点滴滴敲打着相思之人的心,多少次彻夜无眠。

她日登上高楼眺望,天地寥阔,阴云密布,全无离人的半点踪影,让人更加忧伤憔悴。那厅堂里燃着的红烛,空自心长焰短,替人流着一滴滴相思的苦泪。

注释

碧纱:即碧纱厨。绿纱编制的蚊帐。
梧桐夜雨:概括温庭筠《更漏子》词: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无寐:失眠。
目断:望尽,望而不见。
憔悴:瘦弱萎靡的样子。
念兰堂红烛:想到芳香高雅居室里的红烛。
心长焰短:烛芯虽长,烛焰却短。隐喻心有余而力不足。
向人垂泪:对人垂泪(蜡泪)。晚唐·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名家点评

(近代)赵尊岳《珠玉词选评》:此词以“恨此情难寄”为言,凡全词前后均由是阐发,描绘极其难寄之致,诚有绘水绘风之妙。起拍于“此情难寄”前,先述其难寄之由,则以别远思深引起之,虽只六字,已尽回环,抑且沉郁,晏词于小境界中辟大天地,其最擅长处,学者不可不于此求之。下文则以难寄此情而述及其景、其时,景则“碧纱”、“梧桐”,时则“秋月”、“夜雨”。夫月与雨判然两事,而秋夜之乍雨乍晴,增人闷损,更不待言,故兼述之,俾于错综之间益深牢愁之致。然后结到“无寐”,尤更必宛转以出之,曰“几回”者,则以强图小睡,忽又无眠,辗转反侧,庶使情更深窈。以“无寐”为过拍,以“目断”为换头,二者似断却连,信乎其为水穷云起之笔,继之以“天遥”,“云暗”者,正以天遥呼应千里,云暗兼及夜雨,一字不肯轻放也。继用“兰堂红烛”,虽是愁悴之作,仍具富贵气象,非寒素之篝灯如豆者可得而比,以“向人垂泪”作结,又却关合“此情难寄”。凡作小令,不可以文简而失其理脉。晏最工此,允为百世不祧之祖。

(现代)叶嘉莹《大晏词的欣赏》:宛敏灏君在《二晏及其词》一书中,曾举大晏《撼庭秋》词之“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三句,与小晏《破阵子》词之“绛蜡等闲陪泪”及《蝶恋花》词之“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三句相比较,以为“向”字尚不及“陪”字之深,更不敢望“替”字矣。殊不知小晏之“陪”字,“替”字虽佳,然而其“陪”人、“替”人垂泪者,仍不过只是一支蜡烛而已,而大晏之“心长焰短,向人垂泪”二句,则使读者所感受的实在已不复仅是一支蜡烛,而同时联想到的还有心馀力绌的整个的人生。虽然这在大晏也许未尝有此意,而其特色却正在使读者能生此想。故就情感言,小晏自较大晏为铱挚,然而如就思致言,则小晏实不及大晏之深广,而此种差别也正是理性的诗人与纯情的诗人的主要区别之所在。

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赏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