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旧时真本红楼梦》(一)

 wodedoc910 2017-06-16
1.  前 言
 
  2008年8月底,一位安徽阜阳的朋友在网上公布了自家收藏的《石头记》八十回之后的内容,并在小范围内传播。此本与“程高本”后四十回完全不同,其内容过于离奇,引起了争议,由于它完全颠覆了当今“红学”近百年来的研究成果,所以不少看过的人对其持怀疑态度。但如果你具有一定的“探轶”学基础就会很快意识到这应该绝对是个“旧时真本”!通过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个本子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关于《石头记》的几乎所有疑难问题!这也应该是三百多年以来“红学”史上最重大的事情!
  
  乾隆年间有一位名为“富察明义”的人留下《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作为较早的正面提到《红楼梦》的资料,一直备受红学界的重视,专家家们都相信他看过全本《石头记》,其中一首诗中写的“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应该说这是证明此本为真本的铁证!也就是说《葬花吟》实际上就是黛玉之死的真实写照,到目前为止只有这个本子上的黛玉之死能够跟《葬花吟》完美地吻合!大家可以在第九十七回的“回末点评”里看到我对这条铁证的详细分析和论证,相信绝对会令你很信服的!
  
  从公布的照片来看,此本封面上写着《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的字样,全书一百零八回,一共十二册,每册九回,书中有很多红色的批语。藏家称前八十回的内容也有大量的异文,而且有很多批语是其他抄本上所没有的。我跟藏家取得了联系,得到了内容最全的后二十八回的文字,还了解到更多的细节!
  
  这个本子最大的特点是与我们现在看到的前八十回中的伏笔和批语相当的契合,还有很多我们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的伏笔也都呼应得相当好,这让人非常振奋!但由于目前这位藏家拒绝公布善本,所以现在还无法请专家来鉴定其真实性,这是非常遗憾的!
  
  而该本最“离奇”的部分就是贾家败落的故事,讲的是贾家被皇帝抄家以后又遭到了流寇的洗劫,宝玉被人绑架到“嶽神庙”,贾家的人一个个都被杀死了,林黛玉成了贾府最后的一个主子,却中了反间计错杀了有功之人小红,导致贾府被一股流寇攻陷,黛玉只好上吊自杀,很快另一股流寇又将这股流寇打跑,并占最终领了贾府。这段内容异常惨烈,与前八十回的风格迥异,然而如果仔细分析这段故事,就会发现这是在影射“明亡清兴”改朝换代的那段历史!第一股流寇象征着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另一股流寇象征着满清,小红象征着袁崇焕,黛玉上吊影射的就是崇祯皇帝之死!大家都知道《石头记》里有很多谐音,比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谐音是“原应叹惜”,“甄士隐”的谐音是“真事隐”,“贾雨村”的谐音是“假语村言”等等,而四大家族“贾史王薛”的谐音就是“家亡血史”,也就是国破家亡的血泪史!
  
  藏家透露,在《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第一回里多出一段内容:
  
  此书本系吴氏梅村旧作,共百零八回,名曰《风月宝鉴》,每回仅三四页也,故事倒也完备,只是未加润饰稍嫌枯索,吴氏临终托诸友保存,闲置几十载,有先人几番增删皆不如意,也非一时,吾受命增删此书莫使吴本空置,后回虽有流寇字眼,内容皆系汉唐黄巾赤眉史事,因不干涉朝政故抄录修之,另改名《石头记》。
  
  另外,在全书的最后,还有一段这样的文字:
  
  本书至此告终,癸酉腊月全书誊清。梅村夙愿得偿,吾所受之托亦完。若有不妥,俟再增删之。虽不甚好,亦是尽心,故无憾矣。
  
  应该说,这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红学”内容!也帮我们解决了长达三百多年关于作者的难题!原来本书有两个作者,最初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吴梅村”,一提他的《圆圆曲》中的“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二句,可以说无人不知!
  
  此书确实存在每九回一个故事单元的特点,我们从《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八十回以后的内容可以看到,这个规律也严格地遵守着,这也是鉴别其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
  
  该书最初由吴梅村定名为《风月宝鉴》,而且“每回仅三四页也,故事倒也完备”,根据明清小说抄本的字数估计,应该大约二十万字左右,这与现在我们看到的百万言的巨著确实相差很大。并且这个初稿的内容“只是未加润饰稍嫌枯索”。
  
  吴梅村于1672年去逝,从“临终托诸友保存,闲置几十载”这句我们可以猜测,《风月宝鉴》应该大约成书于1657年到1672年吴梅村退休在家的这段时间里,而从“闲置几十载”这句和“甲戌本”上“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的批语可以推测最终的增删润色应该大约是在1690年以后10年左右。从“临终托诸友保存”和“有先人几番增删皆不如意”我们可以看出,至少二次加工润色的过程并不是一个人完成的,是个集体创作的过程。
  
  “吾受命增删此书莫使吴本空置”这句说明,写这段文字的应该就是化名为“曹雪芹”的人,此“曹雪芹”绝非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曹雪芹。
  
  “后回虽有流寇字眼,内容皆系汉唐黄巾赤眉史事,因不干涉朝政故抄录修之。”这句完全是“此地无银三百量”的说法,只有傻子才相信此书不干涉朝政呢!这也是为什么八十回以后的内容没有流传下来的根本原因。
  
  “曹雪芹”“另改名《石头记》”,正如第一回里所说的“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曹雪芹”是二次创作的人,而不是最初的作者。
  
  从“本书至此告终,癸酉腊月全书誊清”和“若有不妥,俟再增删之。虽不甚好,亦是尽心,故无憾矣”来看,这个本子应该是“增删五次”中的第一次,也可能是第二次,从时间上来看我个人感觉是第一次的可能性较大。这一次增删应该完成于公元1693年12月27日至1694年1月24日之间。我们可以看到出此本写得比较粗糙,与“增删五次”后的风格有一定的区别。
  
  其实早人有猜测《石头记》一书的作者是吴梅村,吴梅村著有《秣陵春》一书,大家可以看看这本书与《石头记》的构思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应该说《秣陵春》是《风月宝鉴》前身。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吴梅村的门生与好友“严绳孙”化名“曹雪芹”润色出了《石头记》,“韩菼”化名“脂砚斋”对润饰进行批注暗示,“秦松龄”化名“畸笏叟”对润饰与批注进行审核,“徐乾学”化名“吴玉峰”对全稿构思布局建议与指导。
  
  了解了这些以后你就会感觉这个本子的真实性相当高,内容经得起各种角度的反复推敲,为方便大家理解其真实性,我在每回的后回都加上了“V哥回末点评”,结合前八十回的伏笔和批语,帮助大家重新全方位地理解认识《石头记》一书,还分析了“程高本”与此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个人认为此书代表着当今“红学”的最高峰,虽然让公众广泛接受会是一个艰难缓慢的过程,但它将是未来“红学”发展的方向,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