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家书》:真正的精明,不只是步步为营

 汉高周老师 2017-06-17




1


无论是师长,亲友,还是同僚,每个人都是生活于社会关系中的存在,曾国藩也不例外。

研究他在用人交友等问题上的处世哲学,也就是研究他处理自己的社会关系的过程。


而他本人在这门学问上的入门过程,要从他的仕途之初说起。


传说曾国藩的曾祖父曾在夜里梦见有蟒蛇绕梁,隔日清晨,得知自己的曾孙出生,便认为他的曾孙——曾国藩,正是这只巨蟒的转世。


“巨蟒转世”当然只是不可信的民间传说,不过在后世看来,但凡会和传说联系在一起的历史人物,至少都是些厉害角色。


依照曾国藩自身的成就来说,这个厉害的角色多少有些大器晚成的意思。


“既在此附课,则不必送诗文与他处看,以明有所专主也。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致诸弟·交友拜师宜专一》曾国藩(清)


道光二十四年,曾国藩与诸弟通信时写下了这篇关于拜师交友的家书,也因为这一年,是曾国藩在仕途之初的重要转折点。


曾国藩在三十三岁这年终于考中了进士,在翰林院担任一个闲散文职。


曾国藩很清楚地知道,若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他首先需要得到一个人的赏识,这个人就是穆张阿。


穆张阿当时任首席军机大臣,又是大学士,换句话说,穆张阿身份地位的分量,等同于宰相。


加入穆党,是曾国藩在仕途上迈出的具有转折意义的第一步。


2


据说,某次面向官员的考试结束后,身为总考官的穆张阿表扬曾国藩的诗文写得不错,要求曾国藩也单给他一份。


曾国藩立时心领神会,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曾国藩于是跑回家中,马上将诗文工工整整地抄写了一遍,反复检查,确认一点瑕疵都没有后,连夜送去了穆张阿的住处。


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曾国藩于是顺势向穆张阿口称“恩师”,穆张阿原本也正有拉拢之意,于是欣然接受。


有了这份师生之谊,穆张阿又对曾国藩进行了多次的提携和推荐,直到道光帝注意到曾国藩的存在,终于召见了他。


也正是这次召见,曾国藩迈出了仕途上具有同样转折意义的第二步。


3


曾国藩到了圣殿以后,四处观望了一番,殿内挂着字幅。


他站了很久,却依然空无一人,直到太监来打发他回去,说道光帝今日没空,叫他明日再来。


曾国藩于是带着郁闷和困惑赶去见了穆张阿,穆张阿听了曾的描述后说:这是皇帝有心要考你了。


穆便问曾,是否记住了殿内四壁上的字幅内容,曾国藩大惊,表示自己当时顾不及思考。

于是穆张阿马上叫人带了银两进宫,去见当时传话的太监。


太监收了好处,透露说当时殿上挂的是《朱子家训》,当即给誊写了一份。


曾国藩于是连夜背诵、充分准备,第二天清晨果然接到了道光帝的再次传召。


召见后,道光帝很快便问起了殿上那幅字,于是曾国藩不仅背得出《朱子家训》的内容,还把道光帝就字幅提出的每个问题都答得头头是道。


曾国藩在这次召见中给道光帝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道光帝后来对穆张阿表示:穆张阿之前称赞过曾国藩是个非常细心的人,果真如此。


由此,曾国藩的政治生命终于正式发端了,在道光皇帝的器重下,曾国藩只用了短短五年的时间,从一个七品小官,跃升为从二品的朝廷大员。


4


再看看曾国藩在道光二十四年时写下的那封家书,便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要在信中和诸弟反复强调“不必送诗文于他处……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事实也证明,那一年的诸多契机,的确是成就了他未来五年政治生涯的起点。


曾国藩从人际发展最初时的讷言谨行,到一个渐渐能疏通人际和官场关节,到最后为世人留下的精明印象,他所走出的每一步,不只是步步为营。


仕途之初的处处小心、努力经营是曾国藩把握住人生契机的重要原因,在那之后,曾国藩才逐渐维护起属于自己的社会关系,真正形成了一套为人、为官、为政的处世哲学。


通读交友、用人篇中的篇目,你能理解曾国藩提出的许多交友信条,如“勤加来往”、“切勿占人便宜”、“患难与共”等,从每一封书信的细节里“借人观人”。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