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137、孙子细分战争所在地的九种类型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孙子说:按用兵的规律,战地可分为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等九类。孙子细分战争所在地的九种类型。 138、散地自损、轻地危险、争地难攻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散地则无战;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轻地则无止;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争地则无攻。”孙子说:诸侯在自己的领地上与敌作战,这样的地区叫做散地,在散地不宜作战,因不论胜负自己都会有很大的损失;进入敌境不深的地区,叫做轻地,在轻地不可停留,因在轻地敌军的抵抗力仍然存在,一旦停留会使我军面临危险;我先占领对我有利,敌先占领对敌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因遇争地如敌人已先占领,不可强攻。可谓是:散地自损、轻地危险、争地难攻。 139、交地防失联、衢地交众国、重地掠补给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交地则无绝;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衢地则合交,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重地则掠,”孙子说:我军可以去,敌军可以来的地区,叫做交地;在交地,军队部署应互相连接,防敌断绝我军的联系;敌我和其它诸侯国接壤的地区,先到就要结交各诸侯国并取得多数支援的,叫做衢地;在衢地则应结交众国;深入敌境,背对许多敌军城邑的地区,叫做重地,在重地则应夺取物资,就地储备军队补给。可谓是:交地防失联、衢地交众国、重地掠补给。 140、圮地速过、围地多谋、死地死战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圮地则行,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围地则谋,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死地则战。”孙子说:山林、险阻、沼泽等道路难行的地区,叫做圮地,在圮地则应迅速通过;进入的道路狭隘,退出的道路迂远,敌人以少数兵力能击败我众多兵力的地区,叫做围地;陷入围地则应多谋突围;迅速奋战则能生存,不迅速奋战就会被消灭的地区,叫做死地。在死地要迅猛奋战,死里求生。可谓是:圮地速过、围地多谋、死地死战。 141、军事家用兵在于调动敌人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孙子说:所谓古时善于指挥打仗的人,能够使敌人前后部队无法相顾及,主力与小部队不能相依靠,官兵不能相救援,上下隔断不能收拢,士卒溃散不能聚集,即使聚集也很不整齐。军事家用兵在于调动敌人。 142、出其不意攻其要害是神来之笔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孙子说: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也要坚持有利就行动,不利就停止。试问:“如果敌军众多而且阵势齐整地向我进攻,该如何对付它呢?”回答是:“先夺取敌人的要害之处,这样,敌人就会被迫听任我的摆布了。”出其不意攻其要害是军事家的神来之笔。 143、兵贵神速乘敌不及是兵家常理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孙子说:用兵之理,贵在神速,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不加戒备的地方。兵贵神速乘敌不及是兵家常理。 144、我为客关键在于使敌不可测也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孙子说:凡是进入敌国作战的法则:深入敌境则务必军心专一,敌军无法胜我;在富饶地区夺取粮秣,使全军得到充足的给养;注意保养士卒的体力勿使疲劳,提高士气积蓄力量;部署兵力巧设计谋,使敌军无法揣测我之企图。我为客敌为主关键在于使敌不可测也。 145、置于死地而后生的一步险棋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孙子说:把军队置于无路可走的境地,死也不会败退;既然士卒死都不怕,就会尽力作战了。士卒深陷危地,就无所畏惧;无路可走,士卒就会固守;深入敌国,士卒就会因受到限制而没有选择,迫不得已就会拼死战斗。置于死地而后生的一步险棋。 146、置于死地的军队不是死战就是溃败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孙子说:因此,这样的军队不待严训,都懂得戒备,不待要求,都会竭尽全力战斗,不待约束,都能亲近相助,不待申令,都会信守纪律。禁止迷信,消除部队的疑虑,即使战死也不退避。置于死地的军队不是死战就是溃败。 147、置于死地而后生是一绝计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孙子说:我军士卒舍弃多余的财物,并不是厌恶财物;不怕牺牲生命,并不是他们不想长寿。当作战命令下达的时候,士卒们坐着的泪水沾湿了衣襟,躺着的则泪流面颊。把军队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就会像专诸、曹刿那样的勇敢了。惜财惜命人之常情,置于死地是:战是死不战也是死,只有死战而已。置于死地而后生是一绝计。 148、军事家排兵布阵头尾相应形成整体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孙子说: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使部队像“率然”一样。所谓“率然”,乃是常山的一种蛇,打它的头,尾巴就来救应,打它的尾,头就来救应,打它的中部,头尾都来救应。军事家排兵布阵头尾相应形成整体。 149、只要有了共同的利害敌我也可以携手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孙子说:试问:“可以使军队像率然一样吗?”回答是:“可以。”吴国人与越国人虽然互相仇视,可是,当他们同船渡河时,如遇大风,也能互相救援,犹如一个人的左右手一样。只要有了共同的利害,敌我也可以携手。 150、依据不同的地形刚柔并举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孙子说:因此,想用系住马匹、埋起车轮的办法来稳定军队,那是靠不住的。要使全军齐心奋勇如一,在于军事指挥运用的得法;要使强行命令与说服军心都得到应有的作用,在于恰当地利用地形。依据不同的地形,对军队刚柔并举,方能指挥得当。孙子研究的真细呀! 151、不得已必须如此!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孙子说: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提挚三军就像使用一人那样容易,这是由于把士卒置于不得已的境地而造成的。对军队实行统一指挥的道理就在于:不得已必须如此! 152、军事秘密与治军严正相辅相成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孙子说:将帅主持军事行动:作战谋略要做到沉着冷静而幽深莫测,管理军队要做到公正严明而有条不紊。要能蒙蔽士卒的视听,使他们对于军事行动毫无所知。军事秘密与治军严正相辅相成,导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153、战场谋略的突然性十分关键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孙子说:军事指挥者变更作战部署,改变原定谋略,使人无法识破真相;不时变换驻地,故意迂回前进,使人无从推测意图。战场瞬息万变因而谋略的突然性十分关键。 154、登高而去其梯与焚舟破釜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孙子说:将帅向军队赋予作战任务的期望,要象使其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将帅率领士卒深入诸侯国土,要象弩机发出的箭一样,破釜沉舟一往无前,如驱赶羊群一样,赶过去又赶过来,使下级将士与士卒不知道为什么。“登高而去其梯与焚舟破釜”还是置于死地而后生。 155、总的战略意图还是要贯彻到全军的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孙子说:将帅集结全军,把他们置于险境,这就是将帅指挥军队的常识。九种地形的应变处置,攻防进退的利害得失,全军上下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作为将帅不能不认真权衡和周密考察的。总的战略意图还是要贯彻到全军的。 156、地形与军心决定了战役的走向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孙子说:在敌国境内作战的法则应是:深入敌境无归路则军心容易稳固,浅入敌境恋归路则军心容易涣散。进入敌境进行作战的称为绝地;四通八达的地区叫做衢地;进入敌境纵深的地区叫做重地;进入敌境浅的地区叫做轻地;背有险阻前有隘路的地区叫围地;无路可走的地区就是死地。作战的地形与军心相辅相成,决定了战役的走向。 157、战场面临九地之策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涂;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孙子说:。因此,在散地,要统一军队意志;在轻地,要使所属营阵紧密相连;在争地,要迅速出兵抄到敌人的后面;在交地,就要谨慎防守;在衢地,就要巩固与列国的结盟;入重地,就要保障军粮供应;在圮地,就必须迅速通过;在围地,就要堵塞缺口;到了死地,就要显示死战的决心。战场面临九地之策。 158、在战场上保存自己是第一原则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孙子说:所以,士卒的心理状态是:陷入包围就会竭力抵抗,形势逼迫就会拚死战斗,身处绝境就会听从指挥。在战场上消灭敌人是第一目的,为保存自己而求生是第一原则。 159、九地状况是军事指挥者必备的军情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孙子说:所以,不了解诸侯列国的战略意图,就不要与之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情况,就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就无法得到地利。对此诸项军情,如有一样不了解,都不能成为称王争霸的军队。九地状况是军事指挥者必备的军情。 160、最终是军事实力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孙子说:凡是能称王争霸的军队,进攻大国,能使敌国的军民来不及动员集中;兵威加在敌人头上,能使敌方来不及交结盟国来配合。因此,没有必要去争着同天下诸侯结交,也用不着依靠在各诸侯国的势力之间权衡,只要相信自己的军事实力,把军事威力施加在敌人面前,就可以拔取敌人的城邑,摧毁敌人的国都。最终是军事实力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161、打破常规出奇兵置于死地而后生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孙子说:施行超越惯例的奖赏,颁布不拘常规的号令,指挥全军就如同使用一个人一样。向部下布置作战任务,但不说明其中意图。只告知利益而不指出危害。将士卒置于危地,才能转危为安;使士卒陷于死地,才能起死回生。军队深陷绝境,然后才能赢得胜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相互矛盾!如此行事是愚弄下级士兵之术也!?又可称谓是:打破常规出奇兵置于死地而后生。 162、掌握敌情打破常规可巧用奇兵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孙子说:所以,指挥兴兵作战的关键,在于谨慎地观察敌人的战略意图,集中兵力攻击敌人一部,千里奔袭,斩杀敌将,这就是所谓巧妙用兵实现克敌制胜的目的。掌握敌情打破常规可巧用奇兵。 163、不要墨守成规成为了兵家最高超的境界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孙子说:因此,在决定战争方略的时候,就要封锁关口,废除通行符证,不充许敌国使者往来;要在庙堂里再三谋划,作出战略决策。敌人一旦行动,出现间隙,就要迅速乘机而入。首先夺取敌人战略要地,但不要轻易与敌约期决战。不要墨守成规,要随敌情灵活机动,来决定我军的作战行动。战场上不要墨守成规成为了兵家的最高超的境界。 164、“始如处女,后如脱兔”千古名句 ——《孙子兵法》谭 九地篇 “孙子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孙子说:因此,战争开始之前要象处女那样显得沉静柔弱,诱使敌人放松戒备;战斗展开之后,则要象脱逃的野兔一样行动迅速,使敌人措手不及,而无从抵抗。“始如处女,后如脱兔”千古名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