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孙子兵法》——太忙的人不会成功……

 鹰击长空186 2017-10-31

文\陶荣荣

出自\《孙子兵法》

原文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详解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曹操注:“谓清净,幽深,平正。”

作为领导者,不是风风火火,忙忙碌碌,咋咋呼呼,而是镇静平和,不紧不慢,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有条有理,举止适度,一切尽在掌握。

我们想成功,想得到成功,总是在动中得,通过自己的动,去把捉,去抓取。而往往东抓西抓,却空劳一场,什么也没抓住。能不能静下来,认真思考,踏实积累,不是在动中抓,而是让成果在静中来。这是兵家的思想,也是佛家的思想,是军事思想,也是人生智慧。所以有人说,太忙的人不会成功。

我们想管住别人,对别人很多的规矩,很多的要求,却没有想正人先正己,用自己的正,带来整支军队的正。所谓正人先正己,儒家说:“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兵家也有正身以齐军的道理。曾国藩的将道,突出一个“廉”字。他说士兵不懂兵法,也不知道谁本事大,但是在银钱上,个个都十分在意。若将领贪腐,他必不服你;若将领在银钱上特别清楚廉洁,他就认你。再能奖惩明白,还能让大家都得点好处,就个个都愿意跟你作战。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

这不是愚民,是保密。不能让士卒知道作战意图。每个人只知道自己的任务,不知道整体的作战意图和计划。这是军事保密的需要。

曹操注:“民可与乐成,不可与虑始。”领导者的责任是让大家满怀信心地跟你干,不能让士兵跟你一起操心怎么办。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是这个道理,每个人只知道自己的任务,为将者掌握全局。

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

行动经常变化,计谋不断更新,别人无法识破机关。

杜牧注:“所为之事,所有之谋,不使之其造意之端,识其所源之本也。”让大家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则没人能推测你下一步的行动。

张预注:“前所行之事,旧所发之谋,皆变易之,使人不可知也。”总是变来变去,谁也不知道你下一步要做什么。因为军队里,不只是有你的兄弟父子兵,还有敌军间谍,还有不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觉泄密的自己人。所以不能让任何人可以推测你的下一步行动,就要打乱一切让别人看起来有规律可循的东西。

另一方面,你反复无常,又怎能让大家都听你的呢?这又需要耍些手段。张预讲了唐朝名将裴行俭的一个故事,他刚让大家扎好营盘,突然下令移营到山上重新扎营。大家都非常不情愿,十分不满。到了晚上,突然下大暴雨,先前扎营的地方都被淹了,水深丈余。大家都惊叹,问您怎么知道要下雨呢?裴行俭说:“以后我叫你们干啥就干啥,别问我知道什么,为什么知道。”

裴行俭这一手很高,他若跟大家说可能要下雨,结果又没下,那他以后说什么大家就不信了。他啥也不说,如果晚上没下雨,也没人会和他的命令联系起来,无损他的威信;下雨了,他就成了料事如神,威信更高了。

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

驻军经常变换地方,行军多绕弯路,谁也不知道要去哪。

要让手下人保密,最好的方法就是他不知道那秘密,那敌人派多少间谍进来,也是白搭。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主帅交给部属任务,就像派他登上楼,然后抽掉梯子,他只能上,不能退。

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主帅率领军队深入敌境,就像拔弩机而射出箭一样,只可往而不可返;把船烧了,把饭锅砸了,就在今日决一死战。将帅指挥士兵,就像驱赶羊群一样,赶过去,赶过来,大家只知道跟着走,而不知道要去哪里。

李筌注:“还师者,皆焚舟梁,坚其志,既不知其谋,又无返顾之心,是以如驱羊也。”船烧了,桥没了,死了撤退回去的心了,也不知道主帅打的啥主意,只能拼命跟着走,这就跟驱使牛羊一样。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难而取胜,这就是将军的责任。

解读《孙子兵法》——太忙的人不会成功……

【巴顿将军】

解读《孙子兵法》——太忙的人不会成功……

我突然想起巴顿将军的名言:

i want you to remember that no bastard ever won a war by dying for his country. he won it by making the other poor dumb bastard die for his country.

解读《孙子兵法》——太忙的人不会成功……

“我要你们记住,没有哪个杂种是靠‘为国捐躯’来赢得一场战争的。要赢得战争,靠的是让敌国那些可怜的杂种为他们的国家捐躯。”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但你有责任让他们活着回来。用曾国藩的话说,你带他出来,当他战后回到家,回到父母兄弟身边,还是一个朴实的,只是更成熟的青年,而不是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不要带他学坏。

这就是仁者、儒将了。

原文

九地之变,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详解

进入九种不同地区的机变,能屈能伸地应对形势的发展,以及对各种人员心理人情的掌握,都是为将者必须具备的能力。这是总结九地,为下文张目。

这里专门提出“人情”,就是对治气的强调,掌握心理人情,才能驾驭士气。不仅驾驭我军的士气,而且能驾驭敌军的士气。

儒家讲天理、国法、人情,兵法也讲人情。关于人情兵法,前面治气的战例里都有,就是注意士卒的心理,心理决定士气,士气决定战斗力。

曾国藩说读书,讲两条,一是每日坚持,坚持读一页一行都行,只要每日都读,精进就快,这叫不疾而速。最怕鼓起劲来就大干一场会战,过了劲又撂下不管,那就很难完成。

日拱一卒,是完成任何工作、实现任何目标理想的关键。成功都靠拱卒,不靠出车,因为没有那么多车可以出。但很多人只喜欢出车,你跟他说拱卒的事,他就是不爱听。

曾国藩说读书的第二条,是一本未读完,不动下一本。这样你就不会留下一大堆半途而废没读的书。

这算是读书兵法吧。

原文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详解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

侵入别国,客场作战,深入敌境则士卒专心致志;入境未深则士卒军心涣散。

梅尧臣注:“深则专固,浅则散归。”这是前面说的重地、轻地、浅地的区别。

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彻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这里多出一个“绝地”,梅尧臣注:“进不及轻,退不及散,在二地之间也。”就是刚刚越境进入敌国,已经不是散地了,但还没到轻地。

四面通达的是衢地,深入敌境的是重地,入境未深的是浅地,背负险固,前有阨塞的是围地,走投无路的是死地。

这些不同的地势,分别怎么应对呢?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

李筌注:“一卒之心。”让大家万众一心,一心一意。

杜牧注:“守则志一,战则易散。”在城中固守,则大家一心一意不让敌人攻进来;出城作战,有人就想借机逃跑回家。所以前文说“散地则无战”,宜守不宜战。

轻地,吾将使之属。

“属”,曹操注:“使相及属。”进入轻地,让部伍营垒密近连属,一来防止敌人来攻,可以相互救助;二来也防止士卒逃跑。

原文

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涂;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详解

争地,吾将趋其后。

这句有点麻烦,各家注解都不太一样。

曹操注:“利地在前,当速进其后也。”曹操等于没解,和孙子说的一样,他明白,别人还是不明白。这“后”,是什么“后”,抄到敌人后面?

杜牧注:“必争之地,我若已后,当疾趋而争,况其不后哉?”对于争地,如果我们已经落后,当急行军去争。

陈皞说杜牧注得不对。他注道:“二说皆非也。若敌据地利,我后争之,不宜后据战地而趋战之劳乎?所谓争地必趋其后者,若地利在前,先分精锐而据之,若彼恃众来争,我以大众趋其后,无不克者。”

陈皞说,如果敌人已经据了地利,我后趋而争,那不就成了后趋战地者败了吗?不过他这样说前人不对,理由也不成立。杜牧说的是,如果敌人跑前面了,我们要追上去赶在他前面,抢先到达争地,并没有说敌人已经把争地占了。

陈皞的注解是,若地利在前,我们先分精锐去占了,如果敌人恃众来争,我们再大部队抄他后路。

这样解,似乎又想多了。争地,争到了就是争到了,孙子应该没有说争到之后再去抄敌人后路的意思。

杜佑注:“利地在前,当进其后。争地,先据者胜,不得者负。故从其后,使相及也。”杜佑前面说得对,争地的性质,就是先据者胜,不得者败,这才叫争地嘛,所以不存在争到了之后再抄敌人后路的问题。不过他后一句“故从其后,使相及也”,又不明白了,是要后面的部队跟上,前后相及,不要掉队?

张预强化了杜佑的观点:“争地贵速,若前驱而后不及,则未可。故当疾进其后,使首尾俱至。”所以他说这个“后”,不是敌后,是自己的“后”。不要先头部队到了,后面的还没跟上,所以后军也要疾进,首尾一起到。

我估计孙子没那么复杂的意思。

张预还提供了另一个解释:“趋其后,谓后发先至也。”那么这“后”,是敌人先出发,我们后出发的“后”了。我想孙子更没有这个意思了,干吗说要后发先至呢?反正是要先至,孙子没管你是先发还是后发。

总结一下,我们不要想那么复杂,简单点,直接点,“争地吾将趋其后”,意思就是,对于争地,我们当疾进,抄到敌人后面,抢先到达。

读古书,一个经验,只问自己学到了什么,理解他思想的原意,别纠结他字面的原意。他的思想在他的上下文里,在他的整本书里,你学到了,就是学到了。如果去纠结、争论、训诂某一句话、某几个字是什么意思,实在是徒事讲说,意义不大。特别是不要有胜心,不要一心想另立一说,另创新解,来胜过前人。

交地,吾将谨其守。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在交地,就要谨守壁垒,断其通道。

杜牧注:“严壁垒也。”敌人四面都可能来,我们就要修筑工事,深沟高垒,严密把守。

衢地,吾将固其结。

衢地合交,结交诸侯,使之牢固,不要让敌人抢先和邻国结盟,也不可让他破坏了我们的盟约。

重地,吾将继其食。

重地的关键是给养,是粮草,是物资。因为我们深入敌境,后勤跟不上,就要因粮于敌,就地解决给养和物资。曹操注:“掠彼也。”抢掠敌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什么说中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就是因为中国坚持不投降,日本就无法获得中国的全部资源以投入战争,反而要消耗巨大的资源在中国战场。

圮地,吾将进其涂。

到了圮地,山林、险阻、沼泽,就要快速通过。

曹操注:“疾过去也。”

总之快速通过,不可耽搁。一耽搁,被人堵里面,就麻烦了。

围地,吾将塞其阙。

进入围地,被人包围了,自己把那缺口堵上。

就一个缺口能出去,为什么还要自己堵上呢?兵法云,“围师必阙”,敌人包围我们,怕我们死战,就要留个缺口给我们,给我们一条生路,我们的士兵就没有死战的意志,就往人家给安排好的路上跑,我们一跑,他就击其惰归,围追堵截,最后把我们一截一截全吃掉了。所以咱们自己堵上缺口,告诉士卒们我们无路可逃了,只有对着敌人冲杀,这样反而可能击垮敌人。

北齐神武帝高欢当初在河北起兵的时候,曾经与尔朱兆、尔朱天光、尔朱度律、尔朱仲远等四将联军在邺南会战。当时尔朱兆等兵强马壮,号称二十万大军,将高欢骑兵二千,步卒三万,包围在南陵山。尔朱兆等围而不合,留一条生路给高欢跑,准备歼灭他。高欢把牛、驴集中起来,全拴在一起,把那路口堵死了,让大家看见无路可逃。于是将士死战,四面奋击,大破尔朱兆等。

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到了死地,就要向大家展示必死的决心。

曹操注:“励士心也。”

杜牧注:“示之必死,令其自奋,以求生也。”

张预注:“焚辎重,弃粮食,塞井夷灶,示以无活,励之使死战也。”

辎重烧了,粮食也烧了,井填了,灶砸了,不活了,跟丫拼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