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行见票拒付款,如何理解票据无因性?

 吾道有涯 2017-06-17

导读:商事诉讼纠纷中常见的票据纠纷属于专业性较强的民事纠纷,一般来讲只要是票据在背书或转让过程中没有出现法律禁止的情形,票据权利一般都会顺利实现,但有时候也会遭到付款银行的抗辩,例如银行见票拒付款,如何理解票据无因性?请看下文案例。


案情简介:电气公司得汇票,某市分行拒付款


1995年8月6日,某市A电器集团公司与某县对外贸易公司化工建材分公司签订一份价值203765元的A冰柜、A空调购销合同。合同签订后,化工建材公司预付货款8万元,A公司供给化工建材公司价值202797元的电冰柜和空调。电器公司在催要货款过程中,双方于1995年8月17日又签订一份价值492800元的空调、冰柜购销合同。为付款,化工建材公司向刘某借款,并从某县支行申领到一张以刘某为户名的20万元现金汇票交付给电器公司(此款包括8月6日的合同款122797元,余下款作为8月17日合同的预付款)。电器公司持该汇票到某市分行要求兑现。因汇票密押错误,某市分行拒付。电器公司遂将该银行诉之法院。


法院判决:票据抗辩有相对性,判决承担付款义务


法院经审理查明,汇票密押错误,系某县支行工作失误所致。在A电器公司要求兑付汇票过程中,某县支行先后发出4封电报催收。付款单位以有纠纷和汇票方汇款人刘某挪用公款为由,电告某市分行协助不要解付,要求汇票作废处理,退回某县支行。


此外,在A电器公司要求兑付汇票过程中,某县检察院出具通知函,以刘某挪用公款为由,要求某县支行不得更改密押。其间,某市分行根据内部结算办法规定先后发出几封电报给某县支行,要求进行查询答复、更改密押,但某县支行始终未更改密押。根据我国《票据法》第十三条规定,判决某市分行承担付款义务。


律师说法:如何理解票据无因性?


我国《票据法》第十三条规定,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或者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但是,持票人明知存在抗辩事由而取得票据的除外,这就是票据的无因性原则


某市分行应否解付的依据在于持票人所持汇票是否有效,如果银行汇票的形式符合法定要求,则银行应无条件付款。


在本案中,由汇票的形式看:发票人是某县支行,付款是某市分行,收款人为电器公司,其形式合法;从汇票记载的内容看,也符合法律的规定;从其取得方式看,天吉电器集团公司从某县支行申领,取得途径亦是正常的。而根据票据的无因性,付款方某市分行所负的审查义务也仅限于以上各项内容,而不必审查收、付双方的原因关系以及双方是否存在纠纷等实质性的内容。因此,该汇票是有效的,某市分行应该承担付款义务。


来源:法邦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