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蔡柏春的验方+蔡柏春的证治经验(蔡氏女科)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17-06-17
蔡柏春的验方
一、清肝调经方

    组成:生地12g  当归9g  地骨皮9g  柴胡3g  黄芩4.5g  丹皮6g  制香附9g  白芍9g  泽泻9g  白术6g  茯苓12g。水煎服。

    功效:清肝热,调经。

    临床应用:主治妇女肝热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先期脉数而洪,经血紫者。本方以傅青主清经汤合小柴胡汤加减化裁,用柴胡、黄芩、丹皮、香附、泽泻疏肝解郁、清热泄火为主;配当归、白芍柔肝养血,生地、地骨皮滋阴凉血,使热去而阴不伤;又配白术、茯苓培土资源。全方正本清源,气顺血安,而经自调。

二、十全大补加减方

    组成:熟地12g  当归9g  白芍9g  白术6g  制香附9g  黄芪9g  丹参6g  茯苓12g  桂枝3g  柏子仁9g。水煎服。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

    临床应用:主治营血不足所致的月经量少,色淡或经期错后,闭经,眩晕心悸,面色萎黄,脉虚数或沉细。若经量少,加牛膝、鸡血藤;眩晕心悸,加沙苑子、黄精;腹胀不适,加木香、陈皮;脾虚便溏,去熟地、柏子仁,加党参、山药、扁豆。

三、傅青主温胞饮合附桂八味加减方

    组成:熟地12g  白术6g  当归9g  山药9g  肉桂3g  制附子9g  补骨脂9g  党参9g  菟丝子9g。水煎服。

    功效:健脾补肾阳,调经。

    临床应用:主治脾肾阳虚所致月经不调量少,少腹隐痛冷感,腰酸疲软,纳少便溏,性欲淡漠,脉濡或沉迟。腹痛冷感,加乌药、小茴香;腰痛甚,加狗脊、川续断、石楠叶;便溏次多,去熟地,加煨木香、葫芦巴;带多,加海螵蛸、白莲须、金樱子、或乌鸡白凤丸。

四、苍附导痰加减方

    组成:苍术、白术各6g  茯苓12g  半夏6g  陈皮6g  制香附9g  当归9g  党参9g  枳壳4.5g  菖蒲4.5g  远志4.5g。水煎服。

    功效:健脾化痰调经。

    临床应用:主治脾虚痰湿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色淡量多,或闭经,带多粘稠,面色苍白,形体肥胖,便溏神倦,脉濡,舌淡白。痰多胸闷,加胆星、白芥子、郁金;黄白带下,加椿根皮、萆解、白槿花;闭经或月经稀少,加牛膝、红花、紫石英等。

五、瑞金散合逍遥散加减方

    组成:当归9g  丹参6g  香附9g  白术4.5g  柴胡3g  郁金6g  乌药6g  赤芍、白芍各9g  青皮、陈皮各4.5g  川楝子9g。水煎服。

    功效:疏肝解郁调经。

    临床应用:主治肝郁气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先期乳胀疼痛,临经少腹掣痛,兼血瘀痛甚且经行量多挟块,烦躁抑郁,胸闷。若肝火上亢,眩晕口苦面热,去柴胡、郁金,加生地、黄芩、白蒺藜;兼血瘀痛甚经多,加蒲黄、花蕊石、血竭、震灵丹、玄胡索;腹痛欲呕便溏,去柴胡、郁金,加吴茱萸、炮姜;经前乳胀,加留行子、路路通、广地龙。

六、固阴煎加减方

    组成:生地、熟地(各)12g  山药9g  当归9g  白芍6g  黄精12g  麦冬9g  甘枸杞子9g  丹参9g  沙苑子9g。水煎服。

    功效:滋肝补肾调经。

临床应用:主治肝肾阴虚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量少或闭经,眩晕耳鸣,潮热口干,腰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若阴虚内热,经行淋漓,去丹参、加丹皮、地骨皮、乌梅或二至丸;月经闭止,加紫河车、鸡血藤、首乌;阴虚阳越,头痛眩晕,加石决明、杭菊米、钩藤;烦热盗汗,加淮小麦、五味子、炙甘草。


蔡柏春的证治经验
一、调经候、主气血、辨寒热虚实

    蔡氏尝云:“人得气血以生,男女一也。而妇人得阴气居多,阴属血,故妇人血宜多而气宜少,则不病。”注重气血为调经之要着,认为:调经必先理气,益气所以补血,气以通为顺,血以调为和,掌握了通与调、理与补的辨证关系,才能气血和畅,脏腑功能协调,经行如常。

    1.凡先期而来者,有热与虚之不同。脉数而洪,经血紫者,热也,蔡氏常用经验效方清肝调经方。若脾经血燥,以加味逍遥散主之;若肝经怒火,以加味小柴胡汤主之;若血分有热,以加味四物汤主之;而脉数无力,经血淡者,虚也,以补中益气汤、八珍汤主治。

    2.凡过期而来者,有寒与虚之不同。脉沉迟弦紧者,寒也,从温经汤主之;脉浮濡芤细者,虚也,若脾血虚,以人参养荣汤加减,若肝血少,以归芍地黄丸主之;若心脾不足,归脾汤主之;若气血凝滞,紫黑成块,以桃红四物加香附、丹皮、牛膝。

    3.凡经行腹痛,蔡氏指出当分清气滞、瘀阻,或寒凝。若经期不调,量少欠畅,行前乳胀,临经腹疼腰酸,脉弦涩,为气滞,宜用验方调经止痛方(当归9g  白芍6g  制香附9g  木香3g  炒白术6g  炒金铃子6g  乌药4.5g  延胡9g  青皮4.5g  陈皮4.5g  莪术9g)。若经来少腹拘急,痛甚拒按,经行不畅,色紫有块,愉下痛减,脉涩,舌黯,苔腻,属瘀阻,宜用验方调经活血方(当归9g  丹参6g  赤芍6g  牛膝9g  炒白术6g  制香附9g  制乳香3g  制没药3g  五灵脂9g  蒲黄9g  桂心3g  延胡索9g)。此方在1964年由上海中药三厂加工成片市售,取名调经活血片。乃寒凝,若经行不畅少腹冷痛,面白唇青,畏寒便溏,脉沉紧或迟,舌苔薄白,用验方温经逐寒方(当归9g  白芍9g  牛膝9g  制香附9g  煨木香3g  吴茱萸3g,苏梗4.5g  小茴香3g  肉桂3g  淡干姜3g)。

二、治崩漏、重肝脾,须标本兼顾

    蔡氏女科谓:“冲任者,经血之海也,人因调养失节,或触动肝火,或郁结伤脾,以致气血之行,外不循经络,内不荣脏腑,其血忽然暴下者谓之崩,淋漓不断者谓之漏。”

    1.暴崩宜止、久崩宜补。蔡氏指出暴崩初起,正气未伤,应急用止法,以暂缓其势,自拟蔡氏止崩散(归身炭9g  蒲黄炭12g  贯众炭9g  莲房炭9g  荆芥炭9g  槐子炭9g)。久崩则营血亏耗,元气虚损,非用补法,才可告功,自拟补气养营固摄方(党参15g  炙黄芪15g  炒白术9g  归身炭9g,生地炭12g  炒白芍9g  蒲黄炒阿胶9g  藕节炭15g  牛角(腮)炭12g)。

    加减法:1.血分有热,加丹皮炭9g  侧柏炭9g  地榆炭12g,荆芥炭9g;2.肝旺,加柴胡炭4.5g  ,芩炭4.5g;3.阴虚及阳,虚寒甚者,用别直参9g  淡附子9g,炮姜炭3g  陈艾炭2g;4.有瘀块,加熟大黄炭9g  人参3g  三七3g;5.气虚下陷,用升麻炭4.5g  柴胡炭4.5g;6.固涩用煅龙骨12g  煅牡蛎30g  赤石脂9g。

    2.血不归经宜清、气虚血脱宜补。蔡氏治疗崩漏,在病机上十分强调对开阖不当和固摄无权,以及血病及气和气病及血的辨别。治疗上要掌握补与清的主次,立方遣药主张标本兼顾。认为肝郁化火,迫血妄行,或瘀滞冲任,血不归经应属开阖太过,而冲任受损,脾气虚弱,中气下陷,不能统血摄血,应为固摄乏权。前者宜清热化瘀,凉血止崩,自拟清热固冲方(生地炭15g  丹皮炭4.5g,柴胡炭3g  蒲黄炭12g  地榆炭12g  焦白术6g)和化瘀止崩方(当归炭9g  丹皮炭4.5g  香附炭9g  五灵脂9g  蒲黄12g  茜草炭9g  牛膝炭9g  熟大黄炭9g  三七粉(吞)3g  花蕊石12g)。后者益气健脾,补肾固摄,自拟益气固摄方(党参15g  黄芪15g  焦白术6g  当归身炭9g  升麻炭6g  柴胡炭4.5g  熟地炭12g  炒白芍9g  海螵蛸12g  牛角(腮)炭12g  鹿角霜(包)9g)。

    加减法:1.阴虚内热,加龟版12g  旱莲草12g  地骨皮12g;2.久漏不止,加鸡冠花12g  贯众炭9g  陈棕炭9g  椿根皮9g。

    崩漏止后,宜用归芍注君子方收功,以达补脾益胃,柔肝养血,以资生源,阳生阴长,血自归于脾矣。

三、治带多、宜清化、分湿热虚损

    蔡氏把女子带多一症分为虚损和湿热两大类别。

    1.劳倦过度,损伤脾气,运化失常,聚而为湿。流注下焦,伤及任脉,或肾气不足,下元亏损而带脉失约,属脾肾虚损。症见带多色白,清稀如水,面色萎黄或晦黯,腰酸似折,纳少便溏,脉濡或沉迟,舌淡白。治以健脾补肾化湿止带,宜用验方培元收带方(潞党参12g,炒白术6g  淮山药9g  云茯苓12g  沙苑子9g  菟丝子9g  焦车前子(包)12g  白莲须9g  山茱萸肉6g  海螵蛸12g  炙狗脊12g。)

    加减法:1.腰酸甚,加杜仲9g  川续断9g;2.带多日久,滑脱不止,加金樱子9g  煅牡蛎30g  陈芡实9g;3.腹冷溲清长者,加鹿角片9g  肉桂3g  补骨脂9g  巴戟天9g。

    2.肝郁化热,湿热下注,或经后产后,胞脉空虚,湿毒秽浊之气内浸,损伤任脉者,属湿热带下。症见带多色黄。或赤白相兼,稠粘臭秽,甚则阴痛溲赤,脉弦数,舌质红,苔腻。宜用验方利湿止带方(炒知母6g  炒黄柏6g  椿根皮9g  川萆解12g  焦山栀6g  贯众9g  扁蓄草9g  木通3g  车前子(包)12g  赤茯苓12,墓头回9g)。本方又名复方墓头回合剂,在1960年由上海市中药三厂加工为“治带净片”(现名“治带片”)。

加减法:1.肝火内盛,赤带绵绵,加生地12g  丹皮4.5g  黄芩4.5g  鸡冠花9g;2.少腹胀痛,或阴肿者,加败酱草12g  金铃子9g  柴胡4.5g  皂角刺12g;3.阴痒,加薰洗方:蛇床子9g  枯矾9g  苦参9g  土茯苓12g  白癣皮12g  鱼腥草15g。

四、消症瘕、祛瘀滞、攻伐不伤正

    蔡氏认为症瘕总由气聚瘀结而成,多与正气虚弱有关。初成,正气尚盛,可予化瘀散结奏效。日久,正气愈伤,成为虚实错杂的痼疾,当扶正化瘀,以渐图功。在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症瘕疾患中,严格注意固气护胃,攻伐不伤正。自拟消症散结方(当归尾9g  赤芍9g  丹皮9g  牛膝9g  皂角刺12g  鬼箭羽12g  石见穿12g  莪术12g  夏枯草1.2g  桂枝4,5g  赤茯苓9g  穿山甲9g)。

    加减法:1.气滞腹胀,痛无定处,加槟榔9g,乌药6g,八月札12g,川楝子9g;2.瘀结疼痛,临经尤甚,加血竭4.5g  延胡9g  苏木12g  制没药4.5g  制乳香4.5g;3.血不归经,经行过多,当归、牛膝炒炭,去桂枝、莪术,加熟大黄炭9g  蒲黄炭12g  花蕊石12g  人参3g  三七3g;4.兼有湿滞,带多黄白,加败酱草12g  红藤12g  水线草15g  凌霄花9g;5.正气不足,面浮神疲,脉虚舌淡,加潞党参15g  黄芪12g  炒白术9g  熟地12g  炙鳖甲12g;6.软坚散结,加海藻9g  煅瓦楞子15g。

五、促排卵、先调经、注重肝脾肾

    蔡氏认为促进正常排卵的前提是月经正常,而月经的按时而下是和肝的藏血和疏泄功能,脾的输运和统摄功能,肾气的盛衰密切有关,故主张促排卵、先调经,要调经颀注重肝脾肾。对临床五种月经不调的类型进行有效地治疗。

    1.月经稀少,色淡,或错后,或闭经的营血不是型,蔡氏认为多数与子宫发育不良、卵巢功能不健有关。所用基本方为:熟地、当归、白芍、白术、制香附、黄芪、丹参、茯苓、桂枝、柏子仁。

    2.月经不调,量少,临经小腹隐痛、冷感的脾肾阳虚型,蔡氏认为多数与子宫发育不全、垂体功能低下、无排卵,或黄体不健等有关。所用基本方为:熟地、白术、当归、山药、肉桂、附块、补骨脂、党参、菟丝子。

    3.月经不调,色淡量多,或闭经,带多粘稠的脾虚痰湿型,蔡氏认为多数与内分泌功能失调、甲状腺功能低下,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有关。所用基本方为:苍术、白术、茯苓、半夏、陈皮、制香附、当归、党参、枳壳、菖蒲、远志。

    4.月经不调,先期乳胀疼痛的肝郁气滞型,蔡氏认为多数与内分泌功能紊乱、经前期紧张症、高泌乳素血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附件炎、输卵管阻塞等有关。所用基本方为:当归、丹参、香附、白术、柴胡、郁金、乌药、赤芍、白芍、青皮、陈皮、川楝子。

    5.月经紊乱,量少或闭止,眩晕耳鸣,潮热口干的肝肾阴虚型,蔡氏认为多数与子宫发育不全、卵巢功能紊乱、无排卵等有关。所用基本方为:生地、熟地、山药、当归、白芍、黄精、麦冬、枸杞子、沙苑子。

六、消体征、祛病理、尤重郁、痰、瘀

    经净后,结合妇检所得体征,根据痰、湿、瘀、郁、寒、热的辨证方法来区别病理实质,从而采用体征的相应有效方,是治疗“不孕症”的重要措施。

    1. 子宫发育不全:选用八珍汤加黄精、仙灵脾、苁蓉、鹿角胶、紫石英、坎qi等;

    2. 宫颈炎:按带下病论治;

    3.输卵管炎:可选用赤芍、皂角刺、桂枝、凌霄花、川楝子、制乳香、制没药、扁蓄草等。

    4.兼附件包块者:用桂枝茯苓丸加夏枯草、莪术等;

    5.输卵管阻塞:选用穿山甲、留行子、路路通、皂角刺、地龙、月季花等;

    6.生殖道结核:选用生地、丹参、百部、夏枯草、山海螺、功劳叶、皂角刺、路路通、牛膝等。另石吊兰片(吞服)。

七、育种、健黄体、通补相兼施

    在月经周期下半期(排卵期前后),针对黄体发育不健,或无排卵患者,蔡氏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自拟了健全黄体、育种助孕之育麟助孕方(熟地12g  仙灵脾9g  仙茅9g  苁蓉9g  巴戟天9g  穿山甲9g  茯苓12g  留行子9g  狗脊9g  当归9g)。

    加减法:1.偏于阴虚,加麦冬、黄精、紫河车等。2.偏于阳虚,加鹿角片、附子、紫石英等。3.偏于血虚,加枸杞子、山茱萸肉、桑椹子等。4.偏于气虚,加党参、黄芪、白术等。5.兼有气滞,经前乳胀者,加逍遥丸、柴胡、郁金等。6.兼有痰郁,加枳壳、胆星、半夏、青皮、陈皮等。

    蔡氏对不孕症的治疗,通过促排卵、消体征和育种三个阶段的治疗,恢复肾-冲任-胞宫之间机转的相互关联和动态平衡,加强了“天癸”的作用,调整了垂体与卵巢功能,以达促进排卵,消除病灶(粘连、包块),改善输卵管的正常功能,从而为受孕创造良机。

八、安胎漏、忌温补、须顺气固胞

    蔡氏结合临床,胎漏有肾虚、脾虚、血热、气郁等不同病机,提出安胎必须顺气宁血为先,再考虑补虚损、祛邪热,拟方顺气安胎方(炒白术6g  陈皮4.5g  云茯苓12g  苏梗4.5g  西砂仁(后下)3g  白芍6g  杜仲9g)。

加减法:1.胎漏出血,加阿胶、地榆炭、黄芩炭、藕节炭。2.血热,加炒黄芩、生地、苎麻根、旱莲草。3.气滞腹痛,加木香、香附炭、枳壳炭。4.肾虚腰酸,溲勤,加桑寄生、续断、菟丝子、桑螵蛸、海螵蛸、熟地。5.脾虚腹坠胀,加党参、黄芪、山药、升麻炭。6.妊娠恶阻,用姜半夏、姜竹茹、乌梅,或左金丸。7.妊娠带多,去白芍,用椿根皮、川萆解、泽泻、白莲须、海螵蛸。8.妊娠肿胀,去白芍,用五加皮、大腹皮、天仙藤、地丁草、猪苓等。

    蔡氏女科主张“审证求因,贵乎精详;立法用方,须知权变。宗古而不囿古,当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故能宗世医之论,汇百家之长。补土取法李东垣,滋阴宗尚朱丹溪,理血首推薛立斋,调气尤崇汪石山。治病用药,权衡轻重而不偏,适度寒温而不指。急症须单刀直入,务期脱险奏功;久病则标本兼顾,不求速痊立效。蔡氏尝曰:“治病应立足于治本,以观后效,切莫贪近时之功,而贻后患。”经病当以调理气血为主,经闭不尚攻伐,崩漏不专止兴(氵啬) 。用药深谙药性,注重归经配伍,顺阴阳之序,适四气之和。制寒热水火之偏胜,配动静升降之合度。切忌损气耗血,峻厉之药;慎用碍脾妨胃、滞湿之品。因此若用附桂温补类,常佐龙牡芍药镇逆收敛,以防其真阳不守。处方亦常用白术、陈皮、茯苓健脾和胃,化湿助运,以资气血生化之源。蔡氏谓:“湿化则气血流畅,脾运恢复,疾疴自蠲。”诊察脉候,颇具匠心。蔡氏认为:“脉者,气血之先,阴阳之兆,妇人女子尺脉常盛,而右脉略大,皆其常也。凡瘦小之人,气居于表,六脉常带浮洪;肥盛之人,气敛于中,六脉常带沉数;北方之人每多强实,南方之人每见柔弱,少壮脉多大,老年脉多虚,寡居之人脉濡弱,孕胎尺脉滑数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