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空问答

 阿斌辽宁 2017-06-18

 随着2017年毕业季的到来,新一届的应届毕业生离开学校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但对于工作的话题的讨论仿佛并没有随毕业生的离开而减少,尤其是对于第一学历到底有多重要的质疑声反而越来越多了。

  何谓第一学历呢?按用人单位普遍的说法就是通过高考选拔后所进入的第一所全日制的学校,按由高到低的次序分别为重本、二本、三本、专科等,重本又分为“985”“211”、普通一本等。

  近些年来,随着各个大学的不断扩招,用人单位对于第一学历越来越重视,尤其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好学校很多的城市,用人单位对于应届生的需求也越来越挑剔,对于虽然硕士、博士就读于“211”“985”等重点大学但第一学历差点的学生来说,想进入好的用人单位简直是难上加难,一些用人但闻甚至连给这类学生一点展示自己的机会都没有,这样的例子简直是不胜枚举。

  那么为什么第一学历在现行的社会条件下会如此重要呢?个人以为有以下几种原因(纯粹个人观点,愿与更多有同感之士共同讨论)

  1、毫无疑问的是,对于重点学校的学生来说,其普遍综合素质要好一点,当然,个案除外。这对于现在就读于重点大学的硕博但第一学历有些低的人士来说可能有点不服气。同样是统招,同样的选拔,为什么高考选出来的学生素质就高呢?大家可以想想你身边的人,高考可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考研考博你身边又有多少人考呢,可能有人要说了,硕博录取的也少啊,但如果你身边的人还有各个学校的人都考的话,那你能考上的几率又有多大呢?

  2、重本学校的学习氛围普遍要比普本的浓一些,这个我是有自身感受的,我就读的本科学校是一所很普通的学校,学校每年的学术讲座总共也没多少,而且大多是本校老师做的,但现在读硕的学校每年大大小小的讲座不计其数,而且大多是国内国际专家学者亲自来做的。当然,这个只是学术氛围的一点缩影,但也确实反映出了两者之间的差距,光是学生的视野范围之高下便一目了然。

  3、高中是检验一个人本身素质潜力的试金石,在高中那段艰苦的岁月里,个人的潜力差不多已经达到了极限,所以说高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公平的。

  4、对于第一学历的重视还体现在现在社会的阴暗不透明性,硕博在一些社会地位很牛的人来说根本就是顺利成章的事,导致用人单位对于硕博学位的不放心。

  当然,个人能力也不是一次高考所能决定的,不排除有的人高中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高考成绩不理想。考试是实力和运气并存的,实力又包括自身的天赋和后天的努力,有的人天赋不高,但通过自身的努力考上了好学校,也有的人天赋极高,但考试时运气不好再加上后天的不努力导致了高考失利。还有中国特有的高考地区差异,也使得一些学生只能对于重本望洋兴叹!但相对来说,高考在现行的社会体制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公平的,它检验的不仅是考生的智商,更检验考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体能等一系列综合能力。

  这篇文章不是对非重本学生的歧视,实话来说我本身也非重本出身,我也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感觉人和人确实是有差距的,但这种差距是可以靠后天的努力弥补的,正所谓“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材”,愿“第一学历”这个中国特色的学历观能够得到更多合理的解释,愿与大家一块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