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锐后斜话宋刀

 好了明理 2017-06-18

前锐后斜话宋刀

作者:刘在涛(龙哥)

“前锐后斜”,语出宋朝兵书《武经总要》。《武经总要》是宋仁宗时由曾公亮、丁度等代表官方编纂的军事著作,记录了各类兵器、阵法、军事制度等内容。该书对格斗兵器――刀的记载,分为8种名目,即所谓“刀八色”,分别是手刀、掉刀、屈刀、偃月刀、戟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

前锐后斜话宋刀

1刀八色·《武经总要》

书中对屈刀的描述为:“屈刀,刃前锐,后斜阔,长柄,施鐏。” “前锐后斜” 便是后代对“刃前锐厚斜阔”的简称。那“前锐后斜”是什么样子呢?

刀可分为刀刃和刀背,刀前方的最尖锐的地方称为刀尖或刀锋。假定刀刃与刀柄在大体同一直线上,“刃前锐”就是指,刀尖是在沿着刀刃方向在前面的顶端,这个地方最锐利;“后斜阔”是指,刀背线条略后扬,从而刀身前部比后部宽阔。

前锐后斜话宋刀

2前锐后斜示意图

从宋朝流行的这八种刀来看,手刀是短柄佩刀,其余均为长柄刀。除戟刀、掉刀、眉尖刀之外,手刀、屈刀、掩月刀、凤嘴刀、笔刀的刀型都可称得上是前锐后斜。

在此前的从汉至唐末的千年历史里,中国的刀型以窄长为主要特点,刀身越靠前越窄锐,而且刀尖几乎无一例外的出现在刀背前端,这种刀型以汉环首刀最为经典。

前锐后斜话宋刀

3汉式环首刀

南北朝时期,主流格斗短兵器依然是汉式环首刀,但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型制。在北朝,从西魏时期的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壁画《五百强盗成佛图》来看,刀虽然仍然是环首刀,刀尖也仍然在刀背的前端,但刀身变短,尤为特别的是刀的前部变得更加宽阔,这个变化相当显眼。

前锐后斜话宋刀

4五百强盗成佛图(局部)

在东晋,曾有一种划时代的新型刀产生。江苏镇江东晋墓曾出土三口刀,一口刀茎形为空心銎可插接长柄,其余两口刀为扁平茎、属单手用刀,这三口刀的共同特点就是前锐后斜,即刀尖位于刀刃的前端而刀背上斜,这可以看作是宋代前锐后斜刀型(如屈刀和手刀等)的鼻祖。这几口刀尽管预示了未来刀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远不能撼动当时汉式环首刀的绝对统治地位,直到宋代前锐后斜的刀才真正广泛流行。可以说,前锐后斜的刀型是始于晋而盛于宋。

前锐后斜话宋刀

5东晋前锐后斜短柄刀线描图·镇江出土

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宋刀面世。1974年5月,江苏省丹徒县出土一口南宋铁刀,全长83.3厘米,宽4-4.6厘米,厚0.5-0.8厘米,茎19.5厘米,环首、心形镡,刀脊铭文14字:“两淮制置印侍郎任内咸淳六年造”。在当时是经检测确定的最早的夹钢制品。

前锐后斜话宋刀

6咸淳六年铁刀及铭文

1982年浙江淳安出土一批宋代手刀。如其中一口刀全长82厘米,刃长61厘米,宽5厘米,前锐后斜,刀锋部分上下略齐平,环首与刀茎分装。

前锐后斜话宋刀

7淳安出土宋手刀

四川彭山县江口镇石龙村虞公著夫妇墓葬棺室壁画有两名持刀军士,刀型前锐后斜,刀首有环。

前锐后斜话宋刀

8虞公著夫妇墓葬棺室壁画·南宋

宋手刀或有环或无环,《武经总要》中所绘手刀即无环。本人收藏有两把宋刀,皆为前锐后斜样式。其一刀首无环,刀身为大瓦面,平造护手前有一个一字型吞口,属于较为典型的宋手刀;其二刀首有环,刀身为平面有血槽。

前锐后斜话宋刀

前锐后斜话宋刀

前锐后斜话宋刀

9宋手刀之一(无环)

前锐后斜话宋刀

前锐后斜话宋刀

前锐后斜话宋刀

10宋手刀之二(有环)

到明清,前锐后斜的刀型又有很多发展,著名古代兵器专家杨泓指出:“手刀厚脊薄刃,刃口弧曲,刀头较宽,坚重有力,更适于劈砍格斗。以后明清的腰刀,都沿袭这样的型制。”虽然实物没有这么绝对,但明清的长柄刀、腰刀确实有许多是沿袭了这种前锐后斜的型制。尤其是清晚民国,这类刀更为广泛,赫赫有名的抗战大刀就是承自这一刀型。前锐后斜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刀型的最大嬗变。

前锐后斜话宋刀

11清代前锐后斜刀型·《皇朝礼器图式》

前锐后斜话宋刀

12清晚砍刀

前锐后斜话宋刀

13民国抗战大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