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人眼中,近代以来,由于国力衰败,中国海军也往往处于忍气吞声的地位。其实,孱弱的近代中国海军也并非无所作为,在国家危难之际,它尽其所能与列强海军周旋,以最大力量维护民族尊严,在历史上留下了为数不多的几个闪光点。 北洋水师首访日本赢得谈判 1886年,日本、英国、俄国势力渗入朝鲜,为争夺控制权展开了激烈的争斗。作为朝鲜保护国的清朝,深知一旦朝鲜旁落他人之手必将危及自身安全,于是命令北洋水师“定远”、“镇远”、“济远”、“威远”、“超勇”、“扬威”等6艘军舰前往朝鲜东海岸海面操演,借以展示清政府强大的海军实力,威慑敌国勿要轻举妄动。 是年8月1日,“定远”、“镇远”、“济远”和“威远”4艘军舰在丁汝昌的率领下,奉命前往日本长崎港进行大修。8月1 5日,数百名放假的水兵上岸观光。当水兵行至广马场外租界和华侨居住区一带时,数百名早有准备的日本警察将街道两头堵死,将手无寸铁的中国水兵隔离存各个街区,随即大肆挥刀砍杀。长崎市民在歹徒煽动下从楼上往下浇沸水、掷石块,甚至有人手拿刀棍参与混战。中国水兵猝不及防,又无法互相呼应,结果吃了大亏,死亡5人,重伤6人,轻伤38人,失踪5人。 事件发生后,中日双方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谈判,日方起初不肯让步,谈判一时陷入僵局。中方有人提出“撤使绝交、以兵相胁”的主张,海军实力不济的日方慑于北洋水师的强大武力,这才在英、德公使的调停下,在1887年2月与中方达成协议,对死伤者各给抚恤。 北洋水师首访日本最终以日方屈服而终结,但日本民间的复仇情绪被煽动起来,大受刺激的日本政府投入巨资建设海军,从天皇到百姓踊跃捐款购置军舰,力争短期内赶超北洋水师。 震慑古墨的跨洋航行 甲午战败后,清朝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简直沦落到人尽可欺的地步。1905年,美国议会在白人工会的压力下,强行通过了禁止华工的法令。清政府驻美公使伍廷芳据理力争,始终未能挽回局面。墨西哥议会趁火打劫,也提出了禁止华工入境的法令。伍廷芳受命与墨西哥政府进行谈判,结果碰了一鼻子灰。伍廷芳拍案而起,勃然怒喝:“下旗!回国!电中国政府,派兵船来,再和你们周旋!”此言一出,墨西哥官员目瞪口呆,第二天的报纸纷纷将清政府的“炮舰外交”作为头条新闻,还配发了中国海军巡洋舰破浪航行的照片。墨西哥震惊之余,赶紧请美国政府调停,最后以废除禁止华工入境法令而告终。 原来,清政府败于日本后痛定思痛,不惜重金重建海军,从英国、德国购入“海天”、“海圻”、“海容”,“海筹”等巡洋舰,建立了巡洋、长江两支舰队。虽然实力不能与当年的北洋水师相提并论,但还是远远超过了墨西哥海军。受此事件启发,1908年,清政府下令萨镇冰率领“海圻”、“海容”二舰前往新加坡、印尼、越南等地抚慰南洋侨胞,开启了近代中国政府宣抚华侨的始端。 日制军舰访问仇家 1934年5月30日,日本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死去,日本邀请各国海军首长参加东乡的葬礼,鉴于当时中日关系日趋紧张,大战一触即发,中国政府最后派出了海军第一舰队“宁海”号巡洋舰,代表军方而非政府前往日本访问。 应该说,这次访日极具讽刺意味:一方面,东乡平八郎在甲午战争中,率领“浪速”号等3艘日舰在丰岛击沉了中国运兵船“高升”号,致使900多名清军官兵葬身大海,另一方面,民国政府由于资金有限,只能用招标方式购买军舰,而“宁海”号的生产商日本播磨船厂报价低廉,并同意用东北大豆折价,结果中了标。于是,就出现了中国海军派出日制军舰访问仇家日本的现象。 尽管日本之行有屈辱的成分在内,但中国海军官兵有礼有节,不卑不亢,以严整的军容和严格的军纪赢得了日本友好人士的尊重,以有素的军事训练和良好的装备保养展现了中国自强不可欺的军威。 |
|
来自: 昵称VChmUhmv > 《上官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