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梨树缺硼与硼害观察

 海底丛林 2017-06-19

                              梨树缺硼与硼害观察

                                   李选伦

                         (湖北当阳市林业特产局444100)

                                        罗胜利  

                                  (当阳市玉阳林特站)

 

    摘要:梨树缺硼与硼害的症状表现与品种、树龄、树势、土壤等因素有关。梨树对硼不足与硼过量都敏感。叶分析表明,沙梨品种叶片硼含量的适宜范围在25mg~54mg。1-1 之间。硼害使产量的损失延续2年。

    湖北省当阳市关陵果园的梨树,大都为沙梨品种,1982-1985年建园。石灰性壤沙质灰潮土,PH8—8.5,缺硼症表现十分突出,且症状复杂,品种间的差异较大。土壤施硼矫治,又因过量而引起了严重硼害。1985-1989年,我们对关陵果园梨树的缺硼和硼害进行了观察。

 

    1. 梨树缺硼的症状及分析 

    1.1症状表现 

    1.1.1 器官症状。(1)叶片:叶形变小,叶质变脆,叶缘上曲呈瓢状,一般不黄化。但幼嫩的新叶泛红,逐渐延及成熟叶。严重时叶缘出现褐色焦斑,易早落。(2)新梢:生长弱,节间短,停止生长早。严重时不能抽梢或仅能抽很短的春梢,树势极度衰弱。(3)枝干:皮孔增大,枝皮粗糙;严重时枝皮泛黄、干燥、无光泽。(4)芽:成熟芽鳞片松驰、开裂,触之即脱。生长点枯死。(5)花:花变小,不能完全开放,花期缩短,坐果率低。严重时花瓣边缘现褐斑。(6)果实:石细胞增多,肉质变粗,果面显凹陷疔结。采前落果重。严重时果形显著变小,肉质硬,失去食用价值。

    1.1.2 品种差异。 各品种所表现的症状部位、特征及严重程度有较大差异。菊水梨最严重,抽梢难,叶小,果小,枝皮萎黄、粗糙、无光泽;树势衰退并出现死株。其次是湘南、湘菊、砀山酥梨等,表现为树势弱,新梢生长量小,芽鳞片开裂,生长点枯死,果形变小。砀山酥梨出现果疗、“猴头果”,石细胞增多。再次为早翠、中翠等,主要表现为小叶、叶缘上曲,叶质变脆。

    1.1.3 树龄树势。 各品种结果前一般未表现异常症状;3年~4年生进入结果期,症状轻微;5年~6年生进入丰产期,症状加重。丰产的品种、过量结果后、树势较弱时,症状相对重。树势强的品种如金水一号、金水二号等,很少有缺硼的典型症状。

    1.1.4 土壤条件。 同属石灰性碱性土,沙性重的地段症状表现早而重;活土层浅、排水不良的地段症状重。以施化肥为主的症状重。

  

    1.2 缺硼的土壤与叶分析 

    1985年在有缺硼症状的菊水和黄花梨,取土层0cm~40cm范围的上、中、下层混合土样,测定土壤速效硼含量,同时分别采取两品种症状树和正常树的叶各100片,测定叶片硼含量,结果如表1:

 

                        表1 菊水梨和黄花梨叶片硼含量分析

品 种

土壤硼含量

(mg.1-1)

   叶片硼含量(mg.1-1)  

   症状树       正常树     

菊水梨

黄花梨

一般适量指标

0.14

0.08

0.50

   21.0         28.7 

   20.3         23.5 

            32~52 

【注】表中数据由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分析室测定;一般适量指标为黄显淦副研究员综合拟定。

 

    以上结果进一步表明:关陵果园土壤速效硼含量和两品种叶片硼含量都明显地低于适量指标,正常树也只是暂时未表现出症状。

 

    2.梨树硼害的症状及分析 

    该园在初步确定为缺硼后,结合喷农药进行叶面喷硼,每年3次~4次,浓度0.3%,多数品种的典型症状有所缓解。1986年冬,全园于树冠外围挖单面槽(60cm×60cm),结合施基肥每666.7m2施硼砂5Kg(株平均56g)。1987年4月骤降一次大雨,施入的硼砂迅速溶解、扩散;5月上旬即突发硼害的异常症状,病程急骤,景象惨然。

    2.1 硼害的症状表现

    2.1.1 各品种硼害症状基本相似。首先是新梢和幼叶表现症状,随后是展开的叶片和幼果,最后是枝干和整株症状。病情在7d内急速发展;1月后症状趋于稳定。各器官的硼害症状是:(1)新梢:顶端生长停止,严重时枯顶;嫩梢与幼叶不长、发红;叶小、老化,质脆呈簇;全叶斑驳黄化,叶缘上卷并出现褐色焦斑。(2)成熟叶:叶质脆、上曲,叶片整个黄化(近中脉尤显);或脉间黄化;或黄化的程度较轻,但叶缘焦枯残缺,落叶严重。(3)枝干:枝皮变黄褐色至橙红色,无光泽。皮孔增大,粗糙。(4)幼果:幼果停长,无光泽,落果重。有时显红晕。后期膨大慢,果形小,肉质硬,食用价值低。(5)根系:新根极少,皮层与木质变褐色,靠施肥槽一侧尤重。硼害的症状与严重缺硼颇有相似,但病情急骤、叶斑驳黄化、外缘焦枯残缺、幼果显红晕等症状,是单纯缺硼时不具有的。

    2.1.2 硼害症状的品种差异。多数品种对硼过量的敏感性比硼不足更强,如金水二号、黄花、长十郎、二宫白、伏梨等;有的品种对硼不足与硼过量都敏感,如菊水、湘南等;也有对硼不足与硼过量的忍受力都是较强的,如金水一号、“26—4-2” 等。各品种的症状表现为:菊水的梢更短,叶更脆,果更小,不同的是叶黄化。二宫白的症状似菊水,但幼叶焦枯,脱落重。黄花梨的叶片多能展开,但质脆、黄化、上曲。近中脉的黄化程度更重。湘南的树冠上部症状表现更重,不抽梢,不展叶,小叶呈簇,状似严重缺锌。金水二号的新梢嫩叶发红,成熟叶边缘枯焦残缺,幼果显红晕。

    2.1.3 硼害与树龄、树势和土壤。 一般树龄小、结果少、树势较强的,缺硼的症状轻,硼害的症状也较轻,反之则重。沙质土壤硼的移动性大,根系吸收更快,硼害的症状相对重。

    2.2 硼害的土壤与叶分析

    1987年6月在典型硼害树的冠外围0cm~40cm深的土层中,上、中、下三点取样混合,测定土壤残留速效硼含量,重复3次;并分别对6个品种及其不同症状程度的叶片取样,每样100片叶,测定叶片硼含量,重复3次。测定结果如表2

 

    表2 六个品种硼害观察 

硼害程度        土壤硼含量(mg.1-1)  叶片硼含量(mg.1-1)

重症树             0.65                    70.11

中症树             0.55                    60.77

无症树             0.58                    52.23

一般适量指标         0.50                  20~60(中) 20~50(美)

【注】表中数值为6个品种平均,湖北省农业测试中心测定。一般适量指标:土壤硼为黄显淦副研究员拟定,叶片硼见参考文献〔1〕〔2〕

 

    青木(1954)提出梨树对土壤可吸态硼的需要量为0.1~0. 5mg·1-1[3],现测定值已高于此值的上限。但此测定值仅是经根系吸收和雨水淋溶后的土壤残留量,并非导致硼害的实际量。施硼后的土壤实际硼含量,会远高于此测定值。

    硼害症状的叶片硼含量达67.7~70.11mg·1-1,超过适量值的上限。无症树的叶硼量也处于硼害量的临界值,只是暂时未表现症状。表中的适量指标是根据白梨品种(中)和西洋梨品种(美)的测定结果提出的,各学者所提出的适量指标差异也较大[2,4,5],都不完全切合沙梨品种的实际。根据关陵果园6个梨品种的测定结果,我们认为沙梨品种叶硼量的适宜范围在25~45mg之间。低于22mg.1-1 或高于50mg·1-1都可能出现缺硼或硼害症状。

  

    3. 硼害后的矫治措施

    硼害发生症状严重,发展急速,过量硼经雨水溶解、扩散,为根系吸收,树体器官不可避免的损害已成定局,此时的任何挽救措施也难于奏效。因此在使用土壤施硼来矫治缺硼症时,应该慎重,宁可不足也切勿过量。

硼害发生后的应急措施先是保叶。5月上旬开始,喷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30mg.1-1赤霉素,连喷2~3次,可以控制落叶,部分轻症叶转绿。5月中旬树盘松土、覆盖,以保护和恢复根功能,同时种植绿肥和其他间作物,吸收土壤中过量的硼。6月以后症状基本稳定,并开始抽发新梢;到9月部分树已恢复正常生长。

    硼害对产量的影响可延续两年。当年的根系和叶片受损害,落果、果小、商品价值低。各品种减产幅度为39.6%~67.4%;由于当年的叶面积小,叶功能差,养分的制造和积累少,花芽分化难,导致第2年继续减产,减产幅度为44.9%~60.7%。但第2年80%以上的树不再表现明显的硼害症状,仅少数新梢仍难抽发,叶小、黄化。至第3年硼害的症状完全消失,也暂无缺硼的症状表现,产量恢复到施硼前的水平。

 

     参 考 文献 

〔1〕杜澍主编.果树科学实用手册.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804

〔2〕诺曼·弗兰克林·蔡尔德斯.现代果树科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252.672

〔3〕小林章.果树的营养生理.北京:农业出版社,1964.131

〔4〕朱文勇.果树营养诊断和科学施肥.山西果树.1988,(4).26-27

〔5〕吕瑞江等.梨树的硼素营养及矫正施肥的效果.果树科技通讯.1985,(3):7-10

 

【本工作得到湖北省果茶所张力田研究员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黄显淦副研究员的指导和帮助,谨此致谢。】

 

(此论文发表于《果树科学》1994年笫一期;1997年被收录于“科技兴国丛书”:《现代农业研讨文集》.496~498.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