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读《论语》12

 盘锦正心国学 2017-06-19

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一讲到“礼,我们知道中国被称为“礼乐之邦”、或“礼仪之邦”。

“礼乐”文化是中华文明中的主体,自上古以来,典籍中就有礼乐的记载。《尚书.尧典》中尧问他的臣子:“谁能典朕三礼?”——诸位中哪一位可以主持我们的三礼呢?

三礼:祭天神、地祈、人鬼。

可见那时起,礼乐文化已经受到重视。

到了大约3050年前,周王朝建立后,周公呕心沥血制定了系统的“礼乐制度。”

自此,“礼乐文化”成为中国几千年来的治国方策。

那么,今天我们讲“礼”。这个“礼”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现在通常告诉孩子们说:“要讲礼貌”。

这个“礼貌”就讲得很贴切。貌,是外表、表象。我们教孩子讲礼貌,这只是礼的外在表现而已。

那么礼的内在精神是什么呢?

中国礼书有三部:《礼记》《周礼》《仪礼》。

其中《礼记》是中国历君王与读书人必读的一本书,很有价值。是我们现在研究古代社会、人心、政治、制度的最好材料。

《礼记》中有一篇《经解》。

其中先是讲了中国六部经书:《诗》《书》《乐》《易》《礼》《春秋》的价值、意义和学习要注意之处。

孔子说:一个人能够做到恭、俭、庄、敬,是《礼》的教化。可是如果学礼学过了头,就会“烦”——烦乱,说一句话鞠躬八次,处处要礼,就矫枉过正了。只有恭俭庄敬而不烦,才是将礼学好了。

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安定统治地位、治理人民,没有比礼更好的了。

《经解》中阐述了“礼”的意义和价值:

 用礼来治国,就好比用秤来称轻重,用绳墨来画曲线直线,用规矩来画方形圆形。所以,如果把秤认真地悬挂起来,是轻是重就骗不了人了;

把绳墨认真地陈设那里,是曲线是直线就骗不了人了;

把规矩认真地陈设那里,是方形是圆形就骗不了人了;

如果君子深明于礼,那么任何奸诈伎俩也就骗不了人了。

所以,重视礼、遵循礼的人,叫做有道之士;

不重视礼、不遵循礼的人,叫做无道之民。

礼的运用以敬让为贵,把礼运用到宗庙之内,就会人人恭敬;

把礼运用到朝廷之上,就会贵贱有别;

把礼运用到家庭之内,就会父子相亲、兄弟和睦;

把礼运用到乡里之中,就会形成尊老爱幼的风气。

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所以制定了朝觑之礼,是用来表明君臣之间的名分;制定了聘问之礼,是用来让诸侯互相尊敬;

制定了丧祭之礼,是用来表明臣子不应忘记君亲之恩;

制定了乡饮酒之礼,是用来表明尊老敬长的道理;

制定了男婚女嫁之礼,是用来表明男女的有所区别。

礼,可以用来消除祸乱的根源,就好比堤防可以防止河水泛滥那样。所以,如果认为早先的堤防没有用处而加以破坏,一定会酿成水灾;

认为老辈子的礼没有用处而废弃不用,一定会导致天下大乱。

所以说,如果废弃男婚女嫁之礼,夫妇之间的关系就会遭到破坏,而淫乱苟合伤风败俗的坏事就多了;

废弃乡饮酒之礼,就会导致人们没老没少,而互相争斗的官司就多了;

废弃丧祭之礼,就会导致作臣子的忘掉君亲之恩,而背叛死者、忘记祖先的人就多了;

废弃朝勤、聘问之礼,就会导致君臣之间的名分丧失,诸侯的行为恶劣,而背叛君主、互相侵陵的祸乱就会产生了。

所以,礼的教化是很微妙的、礼的作用是从看不见的地方开始,它禁止邪恶是在邪恶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开始了,它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之中日积月累地弃恶扬善,所以我们的先祖对它非常重视

“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我们举个例子吧:我想吃牛肉,邻居家有一头牛,我就产生个想法:我偷了牛来吃牛肉吧——这时,我从小受到的礼的教育就产生作用了——另一个想法冒出来:怎么能去偷人家的牛呢,这是多坏的想法,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然后偷偷给自己一巴掌吧,居然会有偷东西的想法,这算什么君子?!

所以,偷牛的行为自然就不会出现了。

这就是止邪也于未形——禁止邪恶,在它还没发生的时候,从内心就将邪恶的想法消灭了。

如今我们社会上的种种犯罪问题,追根究底,就是礼教的不足导致的。

试想,如果人人知礼、守礼,互相关爱帮助,那我们的世界会多美妙!

而遗憾的是,我们现在很多人根本不重视“礼教。”

以小孩子的家庭教育来说。从小就告诉宝宝,有好东西要与大家分享,有好吃的,先给爷爷奶奶吃,有好玩的,与小伙伴们一起分享。这样孩子长大了会是一个尊敬长辈、懂得分享的人;

相反,我们现在好多家庭都是:爷爷奶奶把好吃的都让给孩子,好玩的都买给他,久而久之,孩子会以为:别人都是为我服务的,都得依我高兴的方式来做了。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会自私、只懂索取,不会付出。试想,这样的人会获得别人的爱与幸福吗?

当然不会。

到了那个时候家长再来责备孩子:你怎么这么自私?不孝顺?

答案是:你给孩子的家庭教育,把他变得自私、不孝。

这就是礼教的重要。

所以有子说:礼的作用、目的,在于是社会和谐。先祖们为我们留下的治国治民之方策如此重要、充满智慧。不论大事小事,都依此而行。

但是要注意,任何事情都要节“度”。如果为了和谐的目的去和谐,那就失去了礼的意义,那是行不通的。

比如说我们让孩子把大苹果送给爷爷,却不跟他讲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小心灵就会不服气:哼,我也想吃大苹果,为什么给这老头呀。

而如果我们对孩子讲明道理:爷爷是长辈,他和奶奶养大了爸爸,还那么爱你,多好呀!所以我们要把好吃的留给爷爷吃。

这样讲清道理,纵然孩子心里不舍得,但知道这样做是对的,他还是会这样做的。

不要以为我们的孩子小,讲道理听不懂。

每个孩子都是最聪慧的,家庭教给他(她)什么,他(她)就能学会什么!

请不要小看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