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貌譬喻道德。大脑譬喻能力。
汪峰曾经说过,大陆乐坛没有他,将会丧失半壁江山。而受封“汪半壁”。 余xx曾骄傲地说过,如果没有她,诗坛就会沉寂下来。 如今余xx这样说,大抵是说,没有她,中国诗坛就完了。因此她可谓“余全壁”。
昨日,网络诗选公众号发布一篇文章《读余xx逼文》。读了之后,转发朋友圈。 对于老郑我还是支持的。我也不屑于做滥好人,装作谦谦君子,实则内里平庸的浅薄之辈。我也不怕失去朋友和粉丝,任何亲余亲刘之徒可自行离去。 强者从不害怕表明立场。 乡愿之辈,亦非我友。
转发之后,又被我的诗友蓝天鸟转发,并评论。 他说:“中国诗坛目前的面貌极象余秀华的脸。
作为一个傲岸遥凌豪士前的狂狷之士,我很少服人,很少佩服什么话。但这一句亮了。 很少见到这么有思想的句子。深刻,准确,奇警。亮了!
为什么这个比喻恰当呢? 相貌譬喻道德。大脑譬喻能力。 就在于它既指明了道德的败坏,也提到能力的衰朽。
面貌譬喻道德。余的脸集丑陋与脑瘫于一体。 所以这里又提到能力。 脑瘫即功能的缺失,譬喻无能。
总有很多人问我,读过余的诗没有?读过多少? 我的反问是,除了余的诗你读过多少? 实际上我读过余的诗几百首,打印出来都有十几页A4纸。 我应该可以说全中国读她的诗的数量,没有几个超过我。 我的评价是中流偏下。比她好的何止千万。 况且,这些诗有什么意义,有什么新意? 我早有过论断,整个中国诗歌最大的问题是西化。 诗刊学北欧,地方刊物学诗刊,民间学官刊。 学的一手西化体和翻译体。 对中国语言的撂荒、鄙视、侮辱,要远比道德败坏严重。 不从中国活泼的语言文字出发,进行创造,是造成能力衰竭的主要原因。 而掌握中国诗歌权柄的诗刊及其红人余某人,其权力的崩塌,利益的减损,影响的式微,就因为文学上、创造力上的无能而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 我曾经说过: “问题不在于余刘之辈的道德败坏。在权力已经腐败的情况下,首先是它的能力的衰朽,其次才是道德的衰朽。 正因为其无能,无法用其他方式表现文学能力,无法用正向的方式实现统治,歪风邪气、放辟邪侈,就理所当然成为他们的选择。”
他们也知道忽悠不了多久了。 那种自绝于人民,自绝于中国的,画地为牢、以西诗为圭臬的圈子主义诗人,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无论官方还是民间,他们都感到困惑、无力、黔驴技穷。 因为大诗歌、中国诗歌终将回归。
既高洁又活泼,既丰富多彩又独特无二。 既对得起先贤诗人,又有互通于社会。 诗文艺 ——发现诗意,服务网络诗人作家 诗文艺 运营团队 主席:卫小师 执行主编:文东庐 马岭古道 水粉江南 责任编辑:卫小师 王钟 dream 顾问:老唐 孙述考 查曙明 本期编辑:卫小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