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麦收时节,领略聊城的面食文化

 三余杂谈 2017-06-20

麦收时节,领略聊城的面食文化

麦收时节,领略聊城的面食文化

眼看又到一年麦收时节,农田旁,大片已经成熟的麦田,在风儿的吹拂下,麦浪起伏沙沙作响,饱满的麦穗儿压弯了秆儿,谦卑地等待收割。金黄的颜色,灼热的空气,响亮的天籁,辽阔的视野,炫目而耀眼,此时此景,让人浮想联翩~

提到麦收,就不得不联想到聊城世世代代以面食为主食的文化。山东是美食大省,聊城人也钟爱面食!蒸、煮、烤、炸……花样百出的面食,让人食指大动!

麦收时节,领略聊城的面食文化

空心琉璃丸子

麦收时节,领略聊城的面食文化

空心琉璃丸子是一道集美味、营养于一身的鲁菜。为阳谷县的特色名吃,通常阳谷民间喜庆宴席中都少不了。此菜宛如一颗颗镶金裹玉的珍珠,玲珑剔透,形圆如珠,颜色金黄,酥脆香甜,百食不厌。

博平马蹄烧饼

麦收时节,领略聊城的面食文化

博平马蹄烧饼是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博平镇的特产。博平程庄的“马蹄烧饼”,当地人叫博平烧饼或吊炉烧饼。博平烧饼颜色金黄,外酥内嫩,味香口甜,风格独特。因形如马蹄,故名“马蹄烧饼”,是聊城市特有的名吃。

冠县马家包

麦收时节,领略聊城的面食文化

冠县“马家肉包”名闻遐迩,是著名的地方名吃,素有“唐家烧鸡马家包”之说。“马家包”是冠城镇南街村马姓2所创,选肉严格,佐料独特,具有“浓香不腻、灌汤不漏”的特点,深为广大群众和四方游客喜爱。

高唐罗汉饼

麦收时节,领略聊城的面食文化

罗汉饼,高唐传统名吃。属糕点类,形似月饼,无馅。因其层层叠叠,借叠罗汉之意而得名。清代为贡饼。特点是绵软酥松,层次清晰,食之酥脆香甜,油而不腻。配料考究严格,工艺复杂精细,具有浓郁的传统特色。制作所用主料为面粉、猪板油、香油或花生油、绵白糖,配料有香精、枣泥、山楂泥、玫瑰酱等。制作时,先用面粉与植物油和成皮面,再用面粉、猪板油、白糖及配料和成酥面。然后,皮面包酥面,用面轴迭轧数层,卷起后按需分块,再将每块轧成圆形,直径约7厘米,厚约1.5厘米,入炉烘烤待呈蛋黄色出炉即成。

临清烧卖

麦收时节,领略聊城的面食文化

烧卖是聊城临清的传统名吃,是一种介于包子和饺子两者之间,经特殊方法蒸制而成的包馅面食。临清烧麦以王家烧麦为最佳,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为临清面食行业的四大名吃(窦家蒸包、徐家煎包、王家烧麦、武德魁肉饼)之一。烧卖形如石榴,皮薄柔软,隔皮见馅,馅香鲜嫩,不腥、不膻、不腻,聊城各大小餐馆均可品尝。

聊城呱嗒

麦收时节,领略聊城的面食文化

聊城呱嗒,聊城传统名吃。创制于清代,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已被收入《中国名吃谱》一书。是一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尤以沙镇呱嗒最为有名。馅料有肉类馅、鸡蛋馅、肉蛋混合馅(又名“风搅雪”)等多种。在制作时,先用烫面和呆面,随季节变化按不同比例调制,卷以配好的馅料,两端捏实,轧成矩形,后放入油锅煎制而成。食之香酥,味道适口,加之有馅有面,备受群众欢迎。在城镇闹市、乡间集日,常年有设摊者供应。

软面檊成长片抹葱油泥、花椒再檊压,里面包肉馅,擀成长条饼,在猪板油鏊锅上烙黄此时饼已鼓。之后可将鸡蛋打入小杯中家椒盐和匀灌入饼中继续煎烙,直至鸡蛋熟透。皮酥里嫩,内外有油,馅鲜饼香,色泽金黄。

八批果子

麦收时节,领略聊城的面食文化

八批果子,聊城传统名吃。八批果子是一种油炸的小食品,因炸制成的果子分成八条,两端相连,为椭圆型,故名“八批果子”。八批果子是聊城居民早餐的主要食品之一。且可久放,是美味早点食品。过去吃八批果子,有“套”着和“泡”着两种吃法。套着吃就是将烧饼夹上果子,用手一捏,边喝粥,边吃套果子,酥脆得入口而化。泡果子则另有一番风味,酥脆的果子泡到粥里,由脆变韧,香味不减,在配以咸香的小菜,滋味回长。

砍沿烧饼

麦收时节,领略聊城的面食文化

东昌府传统烧饼是“砍沿烧饼”,经过和面、蘸椒盐做剂、砍沿、加糖稀芝麻、贴吊炉烤制等工序完成,金黄酥香。传统烤制砍沿烧饼的关键处有两点——发面,必须要用老面头做,只有这样,做出来的烧饼才筋道(不能用发酵粉、酵母,因这两样烤出来的烧饼易糊,且面饼会发酸、起泡);须用枣树碳烤制,以达到焦脆、有淡淡枣木香的效果。

武大郎烧饼

麦收时节,领略聊城的面食文化

武大郎烧饼,鲁西名吃。始源于北宋景佑年间。始称“炊饼”,后改称“武大郎烧饼”。因在《水浒传》《金瓶梅》两部古典名著中均有描述而名扬四海。武大郎烧饼金黄酥香,造型美观,诱人食欲。多年来,经过历代厨师们的不断创新与改进,使之成为做工精细,香脆可口,便于携带,馈赠亲友之佳品。

张秋壮馍

麦收时节,领略聊城的面食文化

顾名思义,壮馍,壮者也。有民谚为证“上面烘,下面烧,女人吃了不撒娇,男爷们吃了好杠腰”。壮馍是干粮中巨无霸,其“味”之香、其“劲”之足,非亲口品尝,难知滋味,真是越嚼越香,越香越嚼,而且香在口里,美在心里。

朝城水饺

麦收时节,领略聊城的面食文化

久负盛名,很多来莘的外地顾客都要前去朝城品尝这一名吃。其特点:皮薄、肉味鲜、软香可口,回味悠长。朝城水饺按民族划分,回族当属张三水饺,汉族属朝城东关郭家水饺、平家水饺。之所以朝城有这么多好吃的水饺,根本原因只有一条:那就是江楼香油。

莘县伊面

麦收时节,领略聊城的面食文化

莘县民间小吃。现流传在城乡民间的伊面,历史悠久,别有风味。

其制作方法:先把面条做熟。或用沸水煮熟,或把面条用低热度油炸熟后入沸水,除去浮油。两法皆可口。将植物油、葱、姜爆锅后,加酱油、肉丝、白菜心、木耳、玉兰片丝翻炒均匀,再加入高汤、盐,倒入熟面条,开锅后,把香油、味精、蒜末调匀盛碗即成。

临清锅贴

麦收时节,领略聊城的面食文化

“锅贴”是临清清真宴中的风味名吃。锅贴的制作堪称一绝,正面焦黄若金,反面则洁白如玉,外焦里嫩,鲜香扑鼻,很是诱人。

临清烫面饺子

麦收时节,领略聊城的面食文化

从字面上便能理解,要用滚水来和面,那样才能是显现出“烫”的感觉。因为面已经被水烫熟了,所以用不着醒,现和现包就成。馅心可荤可素、可甜可咸;成熟方法用蒸,荤馅有三鲜、虾仁、蟹黄、海参、鱼肉、鸡肉、猪肉、牛肉、羊肉等,素馅又分为什锦素馅、普通素馅之类。烫面饺子的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

临清枣花糕

麦收时节,领略聊城的面食文化

枣花糕的制作原料以白面为主,枣为辅料;制作所需的工具为极普通的剪刀、菜刀等。

制作手法有切、揉、捏、揪、挑、压、搓、拨、按等。枣花糕除了可食用外,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它是百姓寄托心愿的一种方式。逢年过节,在农村有制作枣花(也叫面花)作为赠送礼品和祭祀供品的古老乡俗,也是女儿出嫁回门的回赠送礼品。

徐家煎包

麦收时节,领略聊城的面食文化

临清徐家包,是堂邑县小薛村人徐学敏于清嘉庆年间创制的,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徐家煎包的第七代传人徐振环仍和他人联合经营者包子生意,本地人招待外客,吃一顿徐家宝子是不可少的。因此,徐家包的买卖非常兴隆。

临清捶鸡面

麦收时节,领略聊城的面食文化

用鸡脯肉用刀背斩茸捶打做成,蛋清、面粉、水和成较硬的面团,再擀成细面条。煮熟后加盐、味精,浇上三合汤(鸡肉、鸭肉、牛肉熬成)。它面丝雪白,柔韧光滑,汤色清亮,制作精细,嫩滑可口,味道独特,营养价值高,有“吃鸡不见鸡”的说法。

临清阳春面

麦收时节,领略聊城的面食文化

又称光面或清汤面,是指一种不加上任何菜肴配料而只有汤的面条,煮这种面的面条一般没有规限,细如龙须面或者粗如宽面均可使用。阳春面的名称起源于农历十月的别称“小阳春”。相传由于这种面的价格是十分钱一碗,因此被冠以阳春面的美名。如果吃面时里面加上一碗烧肉别提多味美了,我吃的时候都加一碗,没吃过的可以试试。

◆ ◆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