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刀万凿见真章

 海涛668 2017-06-20

千刀万凿见真章

书,创自仓颉,丰于秦汉,盛于魏晋,成于唐宋。其形成至今,历经了变化与丰富,到元明清时代则与画、印发展为具有整体审美的文人画。以书为印,不仅让印章成为私人身份的象征,更让书法在一种崭新的体裁中得到生命。

千刀万凿见真章

【“汉倭奴国王”金印】

1

殷商雏,汉代盛

早在殷商之时,印章雏形便已出现,到汉代达到鼎盛。现今,有浙派、粤派等流派之分;有闲章、书章之用;大体阴刻、阳刻之别。而其所用材料亦多种多样,有石质细腻温润的青田石,色彩丰富的寿山石,鲜红如血的鸡血石等,琳琅各异。其中,当以传说中以和氏璧所雕琢而成的传国玺最为珍贵,曲折离奇的故事为这尊传国玺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千刀万凿见真章

【寿山石印章三方】

2

泣血泪,和氏璧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楚山,得见凤凰倚栖在山中的一块青石板上,所谓异宝之地必有神兽守之,卞和认定其中必有珍宝,便寻之,果得一块稀世玉璞,便打算将这块玉璞献与当时的王上——楚厉王。厉王疑之,便让玉工辨认,可惜玉璞朴实无华的外表让玉工错认这只是一块随处可见的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将卞和左脚砍断,逐出国都。

卞和坚信自己找到的是一块珍宝,待武王即位时,卞和又将玉璞献上,可依旧没有能识千里马的伯乐,卞和再一次被砍断右脚。待文王即位,卞和的想法依然没得到认可,心中委屈无处述说,明明是一块珍宝怎会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认为是石头呢?

卞和抱着玉璞在楚山下痛哭三昼夜,直至泣血。文王奇之,问而知其原由,令人将玉璞剖开果得一块稀世美玉。为奖励卞和的执着与忠诚,特将其命名为和氏璧。此后朝代更迭、烟云四起,饱历战乱的和氏璧终于在始皇统一六国之时,得以片刻安宁,被雕刻成传国玉玺,传说以鸟虫篆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字样。

千刀万凿见真章

【传国玺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3

容颜改,心不换

现今,传国玺随着历史的波涛沉沉浮浮,早已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传国玺究竟为何种模样,所刻何字,只得从传说中一窥究竟。而传国玺的传奇经历,让其历经了无数的磨难与变故,最终成为了印章史上不可逾越的天堑。和氏璧能以得见天日,幸得卞和的执着与初心不改。现如今,还能有多少人能为了自己心中的坚持,废掉双腿仍不足惜呢?当今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者为多,而有璞玉之心者少矣。

印章,璞玉为材,须得一人同以璞玉之心,雕之琢之,当得珍品二字。印经千刀万凿,仍不改清澈明透之颜;心历沧桑岁月,仍不改初心执念万千。

千刀万凿见真章

作者简介:司马武当,字当歌,1957年4月生,河南伊川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评审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郑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书法创作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