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锣鼓巷回归胡同风貌】去留自愿 大杂院变回四合院

 顺益兴四合院bj 2017-06-20

南锣鼓巷这片历史文化街区,创新改造模式,采用了自愿申请式腾退,来降低居住人口的密度,从而实现老城的整体保护,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在这个腾退修缮改造项目中,共有407户腾退上了楼,还有一部分居民自愿留了下来,他们都是什么原因留下来的呢?留下来了又将面临怎样的变化呢?

雨儿胡同

雨儿胡同

2016年的12月31号,是腾退项目居民申请的截止日期。雨儿胡同29号院还有6户没有提出申请,乔书记作为这次腾退修缮项目的副总指挥,主要负责这个院的腾退,他想再做做工作。

1

李老爷子一家,四十年前从北大荒插队回到北京,住进了29号院里十来平米的公租房。29号院占地1500平米,共有35户承租家庭,如今增盖的违法建筑多达58间。李老爷子的儿子虽然后来也分到了一间十来平米的公租房,但因为他的女儿女婿及外甥女也在这里住,李老爷子只好又在自家房顶上私搭了个简易阁楼。

北京市东城区街道工委副书记 乔孟斋

北京市东城区街道工委副书记 乔孟斋

原来,李老爷子一家已经算过了账,他们家两套10来平米的房子,按照腾退政策,能拿到300多万的补偿款。而看上的安置房位于北五环奥森公园附近,他们只能各选一套两居的,这处房源的单价17000元每平米,买完后补偿款也剩下不多了。为此,乔书记建议他们家选择东五环附近的康惠园小区,地段虽然差了点,但房价也低。

北京市东城区房地一中心党委书记 王秋良

北京市东城区房地一中心党委书记 王秋良

李老爷子一家主要是想再为女儿争取一套房,一看政策没有松动,一家人决定不搬了。

和李老爷子一家不同,今年七十三岁的关大爷,一开始就决定留在南锣鼓巷。在这间不到14平米的公租房里,他已经住了50多年。

北京市东城区常务副区长 陈之常

北京市东城区常务副区长 陈之常

看着院子里都私搭了小屋,还影响了他的采光,关大爷也在外搭了个厨房和采光房。

如今,关大爷就盼着腾退之后,政府对大杂院进行修缮。

留下来的老百姓怎么改善居住条件呢?东城区通过入户调研,列出了八个方面的改造目标,分别是下厨不出户、储物有空间、如厕不离院,洗浴在家中,室内见阳光,晾晒有措施,停车有位置,院内有绿化。

南锣鼓巷示范院

南锣鼓巷示范院

不过,留下来的居民不会再增加居住面积,还会面临更多限制。

张家明所说的管控规则,就是去年年底出台的《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管控导则》,它也不仅仅只是面向原住民。

北京市东城区区委书记 张家明

北京市东城区区委书记 张家明

通过腾退安置、院落修缮实现环境提升和民生改善,这一次的腾退修缮项目创新试点,与北京市开展的疏解整治促提升紧密结合,目的就是要把南锣鼓巷地区打造成“历史文化精华区”。

选择留下来的关大爷,现在每天都会前往政府修缮的四合院样板间看看,期盼着回归四合院后鸟语花香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