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不是只会哭鼻子的伪君子,这些年,我们欠他一个公道

 昵称VChmUhmv 2017-06-20

早在西汉时期,汉宣帝刘询在与当时还是太子的汉元帝刘奭讨论治国之道时,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此后的两千多年里,封建帝王的治国之道基本上都是沿用这一方略,不外乎“王道”和“霸道”这两种。

那么何为“王道”,又何为“霸道”呢?简单的来说,以德服人为“王”,以力服人则为“霸”。那么它们二者的效果究竟如何呢?孟子早就给出了答案,“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他不是只会哭鼻子的伪君子,这些年,我们欠他一个公道

王道优于霸道,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道理,可为何一生都在倡导仁政的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结果却是“莫能用”?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以力服人见效快,以德服人见效慢。试想在面对一个强者时,你敢不服吗?不服就打到你服为止。可是如果想要推行王道,那么首先就要搞清楚谁有德、谁无道,在这方面除了人们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之外,还需要人们有足够的定力,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的利益得失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在诸侯征战的时代,孔子所提倡的王道注定是行不通的。

后来一统天下的秦国,则成为了霸道的典范。只要你在战场上砍敌人一颗头颅,就赐爵一级,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这样一来使得大秦帝国的士兵们爆发出了无比强悍的战斗力,从而最终歼灭了战国群雄。至于后来它灭亡的原因,贾谊早在《过秦论》中就曾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他不是只会哭鼻子的伪君子,这些年,我们欠他一个公道

到了汉朝,当权政府吸取了前朝的教训,确定了基本的国策,正是前文所提到的“以霸王道杂之”。再后来,到了三国乱世,大约有几千万人口非正常死亡,这一人口数据占据了当时全国的三分之二左右,每个人都承受着空前的生存压力,人性的恶彰显无遗。在这样险恶环境中杀出一条血路的曹操,更是典型推行霸道的君主。他一方面屠城杀降样样都干,另一方面用人只看才不顾德,那么他为何会做出如此选择呢?答案很简单,霸道简单易行,不择手段更容易达到目的,不苛求德行更容易吸纳为自己所用的人才。

不过在这时期令人欣慰的是,至少还有一些人仍然坚持着正义的理想,坚持着道义的原则,坚持着做人的良心。这样的人虽说不多,但总归还是有,与曹操对抗一生的刘备,便是其一,他的一生足以当得起“王道”二字。

他不是只会哭鼻子的伪君子,这些年,我们欠他一个公道

关于刘备集团,史书中不但没有屠城杀降的只言片语记载,有的反而是为了百姓而甘于失败的事情。比如在赤壁大战之前,刘备率领军民南撤,明知身后有几十万的曹操追兵将至也不愿抛弃百姓,最后惨败于当阳长坂;再比如关羽北伐水淹于禁七军之后,为了养活三万多的降卒,只好去孙权的地盘上抢粮食,结果导致了孙权大怒,与曹操联手,派兵偷袭了荆州,关羽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而刘备集团也彻底断送了一统天下的希望。

刘备与曹操之间的斗争,并不是简单的争夺天下,更是王道和霸道之间的争斗。不过可惜的是,在这一轮的交锋中,霸道始终占据着上风,由此所带来的后果无非就是以暴制暴,以奸诈战胜奸诈,所以曹丕代汉称帝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就被司马氏篡魏,可谓是因果循环。霸道盛行,王道式微所带来的最终恶果就是整个社会风气的急转直下,贾后乱整、八王起兵,最终使得“五胡乱华”这样的惨剧在华夏大地上发生,中华文明不绝如缕。

他不是只会哭鼻子的伪君子,这些年,我们欠他一个公道

可是近些年来,大家读《三国志》等传统的的经史越来越少,历史真实的三国人物形象逐渐被来自《三国演义》的艺术形象所取代,再加上道德高于一切的传统观念早已崩塌,大家普遍地急功近利,崇尚所谓的真性情。于是刘备这位传统公认的仁义之君、乱世雄主,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看成是只会哭鼻子的伪君子、低能儿。身处乱世的刘备,终其一生能够坚持正能量的奋斗之路,坚持儒家所推崇的王道仁政,不屠城、不杀降,对兄弟义、对臣下礼、对百姓仁,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又是何其令人痛心!

编后:古历小军(gulixiaojun)的微信公众号同步开通啦,感兴趣的朋友欢迎订阅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