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第28讲【公孙丑章句上】(3)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内容简要: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这一句话比较辩证的阐明了王道跟霸道的区别。

以力假仁者霸。

霸者看上去也是有仁爱之心的,做的也是为百姓着想的事情,但是他内在真正的底气是自己的力量,他的力量源泉、自信源泉来自于自己是有力量的。

他在有力量的基础上展现出自己的仁爱,如果有人反抗他,他并不是用仁爱来对付,而是用自己的力量。

霸必有大国

既然你的自信是建立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的,那么你力量的基础一定是大国,小国是没有底气的,像滕文公就没有底气,他没有大国。

实际上和孟子前面所说的庶人和君子、恒心和恒产的关系是一样的,诸侯王的大国以力假仁的自信,就是普通人有钱、有恒产腰杆子就硬,但君子是有德腰杆子就硬。

虽然二者有区别,它只是大小的区别,庶民的恒产和恒心、诸侯王的力量自信和德行自信。

以德行仁者王

用自己的德行把仁爱践行出来的人,能称为王道。

王不待大。

我今天一个人面对另外一个人,用德行把仁爱践行出来,这也是王道。我没有用力量跟他去掰腕子,但是不代表我没有力量。

有仁德之人必然是有力量的,但是有力量的人未必有仁爱。关键就是自信的源泉。

霸者必须倚仗于自己的大国,当没有力量的时候,他就蔫下去了。

而王者像一个有气节的君子一样,哪怕一时落魄,他也不会降志辱节,他依然会居仁行义,这就是王道。

王道不会因为自己有多少资本而底气有高下,他的资本是自己的德行。

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汤和文王的地都不大,但最后他们都得了天下。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拿力量征服别人的人,别人表面服,但不是真的服,他是打不过你。

一旦他积蓄力量打得过你了,他第一个打趴你,这就是所谓的以力服人者,是不能服人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认清这个事实,鼓起自己内在的自信心,同时不要屈服于别人的淫威之下,要相信邪不压正,这是我们一辈子要修炼的目标。

所以面对外来欺凌的时候,你才能说我不吃这一套,没有底气是说不了这个话的。如果你是强者,不要以力量征服别人,这是不长久的。

以力服人者,无法让人心服口服,他会在被你压迫的时候积聚一股怨气,一旦这种怨气达到了一定程度,他就会突破你的封锁。

更不要用力量去压一个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会反过来把你玩的团团转,他会躲避你的眼线,在你眼皮子底下发展自己的力量,最后超越你。

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小国事大国以志,因为他并不寄希望于改变你以力假仁者的霸道行为,他想的是积蓄自己的力量。

但是等他强大了,他也不会来攻击你,只是让你不敢攻击。

不是说我是君子,我就不让步,君子面对强盗的时候,不跟他讲道理,先避开,积蓄力量,让他看到自己不敢动,这是君子的智慧。而他自己对待别人,会以德服人。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以德服人者不会颐指气使、不会居高临下,他会急人之所急,难人之所难,让人心悦诚服,像孔子的七十几个弟子,对孔子心服口服一样。

孔子什么都没有,没权没势没钱,但他的七十几个学生还是对他五体投地,心服!

《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所以君子要求诸己,要看自己的德行有没有做到让人心服口服,有没有行出仁义来。

行出来了,可以坦然的说我行出来了;没行出来,就要反求诸己。这就是王道。

王道以德服人,我们要彻底扭转自己以力假仁的思维,把自信建立在自己的德行、以及对真理的掌握上,这种地基是牢固的;建立在力量上面是无常的。

就好像金钱,钱是长脚的,它不是信某一个人的,你以那个为根基成就不了,以外在有形有相会变化的东西为根基,长久不了;以德行为根基,方能长久。

所以要以德服人,转变思维,切实的做出来。

经典原文: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