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横渠四句”,不仅说穿古人的心声,更应走进今人的灵魂

 扬眉剑客 2019-12-17

题记:

本篇文章是对马一浮老师《横渠四句教》文言文翻译而来,里面所引用的经典语录也是为了更容易被理解,已经翻译过,并不是胡诌而来。看完此篇后,再看《横渠四句教》应该会容易许多。

另该篇文章虽为翻译,但未抄录其他文章,全部为原创。如果认为有所收获,还请点个关注。

“横渠四句”,不仅说穿古人的心声,更应走进今人的灵魂

北宋时期的张载曾说过的这四句话,对于很多迷茫不知道方向的人来说,具备很大的指导意义。特地拿出来做一番分享,希望每个迷茫的人,都能挺起脊梁、打起精神,根据这四句话立下自己的志向,如此才能堂堂正正的做好自己。要知道人人都应该有这样的责任心,都应该具备这样的力量,千万不要自己推诿责任、妄自菲薄。这就是“把仁作为自己的责任”的榜样,也是写这篇文章的主旨,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在空口说大话而忽视。

为天地立心

最早在《易大传》有句话“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说意思是在复卦里面可以看到天地之心。剥卦和复卦是相覆的一对卦象。剥卦是山在地上的卦象,容易受到风吹雨打外界恶劣环境的影响,自身慢慢消亡的时候;复卦这是地内有雷的卦象春雷,一震,大地松动,万物开始生发,象征着生气。在程颐所编著的《伊川易传》中认为先要有一番大的动静或者改变,然后才能见到天地之心。

然而又能够在哪里能看到天地之心呢?就在于人心中产生好的念头的时候就能看到它了。所以又在《礼运》中说的有:“人,就是天地之心。”在《程氏遗书》中也有说到:“一天的运转规律,也就是一年的运转规律;每个人的心,就是天地的心。”原来,人心中念头变化向好的一方,就是天地之间的正理。好的念头一旦产生,坚强刚正的性格就会受到它的影响逐渐壮大,一直到最好的时候才会停止,达到人能达到的极限,和天地一起相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地步。所以,有仁爱之心的人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便是为天地立心。

天地把好的事物作为自己的心,人的心就应该把恻隐作为根本。孟子说过的“四端”,可以归纳为恻隐之心,如果没有恻隐之心,就是麻木不仁,没有任何的感觉,羞耻、好坏、是非、礼让等都不会呈现出来。所以天地之间最重要的德行就是生机,人心中最全的德行就是仁爱。学习的人做事情,关键就是要学习仁、追求仁,喜好仁,讨厌不仁,能做到这个地步,也就是为天地立心了。

“横渠四句”,不仅说穿古人的心声,更应走进今人的灵魂

为生民立命

儒家的人立下自己的志向,必须是要让全天下没有一个事物不能得到适当的安顿,才能够算是圆满成功。孟子评论尹伊:“如有有一个人没有获得他应该得到的安顿,那么就像是你把他推进深渊里一样。”张载在《西铭》中说:“天下间凡是疲弱、残疾、孤独、鳏寡的,都只是没有告诉我而实际上都是我的兄弟!”这就是明白了世间万物都是一体的意思了。

圣人的幸福灾难都是和普通人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众人都在忧愁的时候自己独自快乐的,也没有众人都深处为难,自己安稳如山的。万物一体,也就是万物共同拥有着一条生命的意思,就像是一个人掐住自己的脖子,砍断自己的四肢,剖开自己的胸腹,说自己的这种行为是为了获得生存,绝不会有这样的道理的。

孟子说:“生命面前人人平等,只要修养自己的德行随时做好准备等待着死亡的到来,这就是立命。”还说了“活到自然死去的人,是正确的命运;受到灾难或者刑法处置而死去的人,不是正确的命运。”如今人心浮躁,用人为来夺走上天的赋予,不能够保全正确的命运,比那些受到桎梏的还严重的多。仁爱的人一旦想到这点,就像是身上生了恶疮,用刀割掉自己的肉一样,不能有一日会得到安宁,就一定会有所考虑,为救人们脱离水深火热之中,走出来去教导人们。

孔子说:“我希望能看到年老的人有安身的地方,朋友之间都会相互信任,年轻的人们都有自己的远大抱负。”每个学者立志,都应该有这样的气魄,这就是为生民立命。

“横渠四句”,不仅说穿古人的心声,更应走进今人的灵魂

为往圣继绝学

这个道理不会因为有尧舜这样的圣人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有商纣夏桀这样的暴君而消失,在圣明的人身上也不会增加很多,在平凡的人身上也不会减少不少。只是因为被人们自己身上不好的习惯给蒙蔽,不愿意去理会,才会满满的消失掉。实际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这样的圣人。颜回就说过:“舜是什么?人;我是什么?也是人。有作为的人,也是人。”学者一般都是拘泥于世俗的习惯,不愿意把这份责任担当起来罢了。这样才会有一些读了一辈子书,见识还是少,被自己的认知困住了,不知道还有向上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空白辱没自己的灵性,白活一世。

孔子说过“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道怎么办”、“如果有能够把每日的精力放在仁上的人,我从没见过他不知道怎么办”这样的话,已经是非常的恳切了。前面的道路迷茫,不知道怎么走,都是因为自己自暴自弃的原因。所以说,每个人树立自己的志向,一定要相信圣人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达到的,我们每个人的秉性在根源上和圣人没有什么区别。

孟子说:“圣人,是和我有着一样的思想,不过他是先达到目标的而已。”“我和圣人的心有哪些是一样的呢?答案是理和义。”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朱熹这些大儒,他们在理学上的研究已经基本上和孔孟一样了,远远的超出汉代唐代的人们。“为往圣继绝学”对张载来说,绝对不说大话、吹牛皮。现今如果人们心里迷茫、物欲横流的时候,必须要去研究学习义理,就可以把自己从流俗中脱离出来,不至于毁灭自己的灵性。学者应当知道,圣人学习的东西就是义和理这样的内容,千万不要把心性当做是空谈,然后自己在卑劣中只求心安理得。

“横渠四句”,不仅说穿古人的心声,更应走进今人的灵魂

为万世开太平

太平这个概念不是幻想中的乌托邦,而是实实在在有理有据的存在。比如说尧能够将光辉普照四方,思路考虑到天地之间;周文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没有在思想上不服他的,都是事实。舜用干羽平息了苗民的叛乱,没有引发战争;周文王用礼让平息了虞芮之间的争夺,哪里还用的上制裁呢。这样就能达到不用封赏就能够劝服别人、不用发怒都会产生威仪、不怎么开口都有让人信服的效果,不用去刻意的做,就会达到想要的结果。

《中庸》中说到:“君子只要能够笃实恭敬就能够天下平定、用严声厉色去教化百姓是最拙劣的行为。”圣人能做到德高望重、深沉精微,是自然行为的结果,也是民事行政上最终极的道理。从三皇五帝发展到王道,再从王道下降到霸道,再从霸道下降到蛮横,全天下太平的日就会越来越少,祸患会越来越多。秦国吞并六国后,经历两代就灭亡;晋失去了统治的根本,引发了五胡乱华的悲剧,靠暴力进行统治能够长久吗?古今中外的历史,人们都已经非常的熟悉了,并非没有靠暴力统治而一时强大的国家,只是都像是暴风骤雨一样,不会有长久的发展。

程颐也是这样的观点:“王者,用道来治理天下;后世都是用法来治理天下。”然后又说到:“这样的国家经过三代之后,就开始了架漏牵补,生存不了多长时间。”孟子也说“用暴力来推行仁政的是霸道,用德行来推行仁政的是王道。用暴力来使人屈服,心里肯定不会服的,只是力量不够而已;用德行来让别人屈服的,心里会很开心的就屈服了。”一直以来,讨论王道和霸道的言论没有比这个更明确了。学者需要知道,孔孟心中的政治,主要关键在于德行而不是暴力。只是孔孟有这样的德行,但没有这样的地位,所以他们的道理虽然并没有在他们自己的时代实现,但他们的这种言论足够可以流传万世。

张载不说是“致”,而是说的是“开”,原因在于“致”是已经达到的意思,而“开”则是由期待的原因在内。如果不是这样的人,这条道也没有让他白走,如果真的能够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一定会有一天实现这个目标。

“横渠四句”,不仅说穿古人的心声,更应走进今人的灵魂

小结

在我以前说到政治的时候,还把汉代和唐代作为落后,把欧美的政治认为是高尚的;以前还以为管仲、商鞅、韩非是浅陋的,把孟索里尼、希特勒当做是豪杰,认为马格斯、列宁为圣人,现在也没有时间一一进行评判。如今只要把六经之中有关治世的道理拿出来,和如今的政论观点进行比对,就会知道碔不能成为玉、蜻蜓不能成为飞龙,他们之间的距离何异于泥土和云霄雪花一样。

中国现在刚遭受西方列强入侵刚恢复不久,全国人民都在动心忍性,正是多难兴邦的时候。如果说是图存之道,在跻身世界强国就会停止的话,那也是妄自菲薄了。如今拿出张载先生说过的话,想要给时代青年做一些讲解,养成刚正大气的神态,就可以匡济国难了。

一定要明确这里面是有真正的道理,并不是为了鼓舞人们而说的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