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铭 | 求知的目的是什么?

 轻风的起点 2017-06-20





文:路铭 | 图:网络


人们终身求知的目的,首先不单是用知识来换取现实的功利,其次不是借知识来炫耀自己学识的渊博,再渊博的学识如果不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健康、幸福和快乐,那么它的价值实在有限。


求知的目的主要是因为求知本身是一种快乐,一种发现和领悟事理,从知识中获得美感、震撼和觉悟的快乐。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前者是说求得真知能给人带来充实、满足和快乐,后者道出了省悟和觉悟的过程对于人生的重要价值。


具体地说,求知让我们明白庄稼为何生长,海水为何蔚蓝,山峰为何高耸,星辰为何灿烂;求知让我们思考“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让我们明白需求和供给等经济运行规律;求知让我们欣赏到数学、物理和化学公式的严密与守恒、对称和简洁;求知让我们了解生命的复杂和精妙,同时懂得如何去开发智力和身体的潜能;求知让我们体会到心灵世界的深邃和博大,让我们去追问人性的优劣和存在的意义;求知也让我们洞悉世界上冲突和战争的起因,发现当今世界尚且存在的缺陷、困境和出路,相信凭借人的智慧和力量可以完善世界规则和秩序,可以消灭战争维护和平,也相信明天的世界会比今天的更文明、更美好。


人的求知会经历不同的过程和境界。开始是接受启蒙,追求单纯的知识、事物的来胧去脉和真相。随着阅历和知识的增长,在积累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人又有可能从单纯的追求知识进入到觉悟的阶段。


悟性永远在自己的脚下,当人通过觉悟习得智慧后,方有可能跨越痛苦和幸福的门槛,以豁达的态度践行人生。


因为知识是书本上“死”的学问,智慧才是指向对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等等的人生根本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习得智慧的人,懂得人生的有限和无限,懂得人生的可为和无为,懂得人生的丰富和多样,他们更具有开放、包容和自我反思的精神。


一个人如果智慧的茅塞未开,往往只看到地面上繁杂的枝干和树叶,习得智慧的人才能深入到事物的根基,识读表象背后的众多原因。当人通过求知达到了人生的觉悟阶段,也就能够更加充分地去实践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观。


更深入地讲,在人生这幅广阔的画卷面前,人应该永远是一名问路者和探索者。知道得越多,思考得越深,人就会变得越是谦虚。因为知识无际的大海中,在宇宙和形而上的意义上,他会愈加发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


因此习得智慧的人,心胸也会变得开阔和博大,他们懂得内省、懂得反思、懂得自嘲、懂得原谅,遇事也会比常人更加容易拿起和放下。


 “活到老,学到老。” 活到老,求知到老。人不管处于什么年龄,只要求知的愿望尚存,探索世界和自身的好奇心不灭,就证明他的生命中依然燃烧着青春的火焰。


他的存在也不仅仅是停留在柴米油盐的初级阶段,而是将自己有限的生命和永恒的宇宙大道相贯通,和生命最终的价值以及幸福的真谛相关联。




路铭:都市里的守望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