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什么热爱寿氏脉学丨正安

 为什么73 2017-06-20


腕间听风雷,指下有乾坤。

四诊合参,脉诊几乎是其中最精密幽微最难以掌握的一门。

脉诊的学习,非跟随大家,非潜心揣摩,更是难以学会。



诊断:是治疗的前提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病人的症状和体征,通过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很显然,如果诊断不清晰,治疗效果将无从谈起。


四诊中的脉诊方法,历来被看做中医诊断过程中的代表方法。在《黄帝内经》当中,就有大量的篇幅在阐述和论证诊断、治疗和评估治疗效果与脉之间的关系,如《三部九候论》和《脉要精微论》当中就对脉诊进行了很详细的说明,《内经》也直接写到:“号其脉,知其病,命曰神”,“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


脉诊:要辨证,也要辨病


中医谈脉诊,也是为了治愈疾病。当我们讨论疾病时,必须分清楚三个字眼:“症”、“病”和“证”。“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病”,即疾病,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的异常病变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更接近病理变化的本质。


在中医临床治疗当中,既要辨病(如恶寒、发热、头痛等症候),又要辨证的。尤其是现代语境下,中医需要直接辨病从而更好的与西方医学和患者沟通。幸好,《素问·脉要精微论》当中就对脉象和脏腑的直接对应关系就给出了确切的表述。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黄帝内经 · 脉要精微论》


然而,这还不足以完全认知健康与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曾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目前的中医诊断和治疗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在“七情致病”方面的优势作用。而且,中医作为公认的时空医学,在患者何时何地因为何事而患病的诊断也应该更加精确。幸好,寿氏脉学在辨证、辨病、辨心理和辨社会适应性等诸多方面给出了确定的回答,且诊断方法特色显著,易学难忘。


寿氏脉学的基础脉法部分由辨证脉法、病理脉法、心理脉法和社会事业脉法四部分组成。


1

辩证脉法


二十八种脉象,通常指的是: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弦、芤、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大


寿氏脉学的辨证脉法,对传统脉法的二十八种病脉做出了脉位、脉力、脉率、脉律、脉势、脉形等方面更为系统细致的区分,在此基础上的学习、运用能够更加高效地辨脉。比如在脉形中,就有稀浊、细紧、结动、芤、弦、硬等指标的考量,对于判断血脂、血流变、血管硬化程度有了更为直观的标准。


2

病理脉法


帝曰:何谓三部。

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必指而导之,乃以为真。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阴也;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人,手少阴也。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故下部之天以侯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


帝曰:中部之候奈何?

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心。


帝曰:上部以何候之。

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三部者,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藏。故神藏五,形藏四,合为九藏。五藏已败,其色必夭,夭必死矣。


《黄帝内经 · 三部九侯论》




寿氏脉学的病理脉法,是对《素问·脉要精微论》、《素问·三部九侯论》和《四部医典》等传统医学经典的整体和提升,系统论述了脉象和脏腑器官的对应关系。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就记载:“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寿氏脉学疾病脉法更为系统的将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脑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脉象、脏器缺失和植入脉象等。诊脉者可以当下对患者的脏器病变做出判断,并与患者沟通、询问病史和建议检查。


3

心理脉法



湖南卫视《谁与争锋:研究脉象与心理的中医师VS资深心理学家》



心理脉法是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脉法。众所周知,疾病的演进常常伴随着心理的变化,不好的心理状态也能是疾病的诱因或者疾病的表征。《素问·经脉别论》中就提到:“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脉)皆为变也。’”这里指出人体的一切生理病理变化,脉象都会随之变化。《灵枢·本神》亦有“脉舍神”之说。


通过有形的脉管及脉搏形态改变和无形的心理脉波的直观感知,对患者喜、怒、哀、思、悲、忧、恐、惊等情绪的把握,尤其是肝郁脉象、伤心脉象和肝郁症脉象的判断,心理脉法有其独到之处,加上寿氏脉学潜意识脉法的追索功能,能够将疾病发生时间、原因等情况一一把握,对于心理疾病的处理往往有神助之功。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面对心理疾病时,病人一般很难与医生敞开心扉,如果能够应用寿氏脉学直观了解心病原委,往往会与病人的沟通中获得相互信任的“关键时刻”,此时也是疾病的最好处理时机。因此也就解决了很多汤药、针灸很难奏效的疑难杂症。


4

社会事业脉法


寿氏脉学社会适应脉法关心的领域是通过切脉了解社会、人生、事业、前程、婚姻、家庭状况,结合性格特点,给予建议。乍听起来,很像命理研究。实际上,这套脉法确实参考了传统命理脉象经典的部分理论,另外,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似乎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脉象的更为崭新的视角。


当我们运用社会适应脉法时,更多的对人的性格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他的社会处境从而给出中肯的建议的。当人的心智模式得到优化后,好的行为习惯才有可能招感高质量的人生。这大概才是“上工治未病”的所为吧。




中医是强调整体观的学科,能够在患者疾病状态的不同层次上诊断和治疗区分了治疗的效果的已然未然、标本、快慢、有效持续时间,从而也就分出“上工”、“中工”与“粗工”。寿氏脉学所分支的四个方面,正是照应了症状、证候、心理、诱因和心智模式等第升诸层,是临床医生步入大医殿堂的重要技能,更是人生方向的圭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