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心安处是吾乡——歌妓给苏轼启示

 蘭香書屋澹寧居 2017-06-20

苏轼的《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一词,几乎囊括了所有美好的东西,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启迪:

常(有版本作“谁”)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歌妓给苏轼启示

这么美的词,这么美的句子,这么深奥的人生感悟,却并不是苏轼的独创,而是一位歌妓给苏轼的启示。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其好友王巩(字定国)也受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元丰六年(1083)王巩北归,柔奴在酒桌上为苏轼劝酒。苏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虽为一歌妓,但柔奴此句,言简而意深,表达了高洁人人生态度。这句话,更给了苏轼以启动示,故作此词以赞。

此心安处是吾乡——歌妓给苏轼启示

词中先以羡慕的口吻赞好友王定国,称之为琢玉郎;然后盛赞美女柔奴之貌:天生丽质、晶莹俊秀,柔腻如凝酥;再赞柔奴之歌: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如风起雪飞,炎暑之地亦成清凉之乡;歌美人美,赏心悦目。

此心安处是吾乡——歌妓给苏轼启示

词的结尾,作者大赞美女万里归来,容颜不改,笑容里透露出岭南梅花的芳香。这笑容,不仅透露出人美,更有心美,意志品质之美,是一种无论艰难险阻都不能改变情义、不能改变心态的人性之美。

此心安处是吾乡——歌妓给苏轼启示

此心安处是吾乡!

那时的岭南,应是蛮夷之地,但好友之歌妓却说出了共同的心声——心安之处,即为家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歌妓给苏轼启示

人生难免坎坷,但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内心安静,则心有所依。

此心安处是吾乡——歌妓给苏轼启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