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烬录 | 巨鹿路,那滴老上海的心头血……

 荷叶的图书收藏馆 2017-06-20

看来,还需要更多的敬畏、更多的苦心孤诣、更严密的保护举措,才能让上海的历史温度永远温暖后人,才能让文明的薪火不绝于今人之手,并烛照城市的未来… 。

  网络图

  魔都之魔力无限,对懂经的人而言,所爱重的未必在其林立的高楼,而在里巷老宅的沧桑,一砖一石,一窗一牖,后面都是鲜活的故事,史影幢幢间,透出这座城市厚重的气派,与润泽的温度。

  读懂上海,须探进它的胡须深处——那些弯弯曲曲的幽径,那些梧桐荫庇的错落民房,那些铺陈着老上海浩荡心事的万千弄堂,它们是海纳百川、卓越大气的上海最深的底色,最踏实的背景。不管是玲珑秋月还是窈窕嫩柳时节,只要走过黄浦江、苏州河,走过这些沉着淡定的老建筑,总是步步乡愁,欲说还休。有美国学者说,上海是“现代中国的一把钥匙”,如果上海的老房子都拆光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谁还能告诉我们,这把“钥匙”是怎样铸造的?

  惜乎在城市的日长夜大中,这把“胡须”在漫长的岁月里渐渐萎缩、脱落,幸而上海人已然惊觉乃至警觉到,保护历史建筑之时不我待。

  然而,总有人容不下杨柳堆烟、门掩黄昏的深深庭院,非要整出点雨横风狂、辣手摧花的勾当。这一回倒霉的是巨鹿路888号。

  这座近90年前建造的英式花园住宅——同样是刻录着无数老故事的所在。这些故事,平时虽不大被人提及,但是只要那建筑在,它们就永远在红尘中流转。比如它的设计者国际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远东第一楼”国际饭店、时尚奇巧的大光明电影院都是他的手笔,还有《义勇军进行曲》的首次演奏地点、巨舰般的武康大楼……这位从俄国战俘营中逃到远东的匈牙利人,该是有多爱这座宽容的城市啊——从身无分文的流浪汉到拥有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上海仅仅用七年光阴,就给了他一段人生逆袭的传奇。投桃报李,邬达克把一生才华,都留给了他的第二故乡,为上海留下了100多栋单体建筑,上海人感念他,把他设计的25个项目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这段美妙的传奇,却莫名被巨灵之掌粗暴斩断。巨鹿路888号老房子被拆,邬达克的一滴心头血瞬间清零,他和这座城市互相爱重的情义,也包括这段老故事对海纳百川的最佳注脚,就这么被践踏……

  但是,能把责任都放在一个呒没轻头的90后小囡身上吗?上海的闹市之中,众目睽睽之下,一栋老建筑被摧毁,居然可以无风无浪顺水推舟地“大功告成”?对深具规则意识、承诺一直有温度的上海而言,具有文物价值的老建筑,居然如此脆弱,乏人保护?这确实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为什么保护建筑被破坏半年没有人管。”政协委员卢永毅问得有理!

  幸好,还有警觉的媒体,还有对破坏历史建筑“一查到底,绝不姑息”的庄重承诺。

巨鹿路888号的消失,敲响了一记强劲的警钟。关键在于,如何才能堵上这个可怕的漏洞,禁绝再度“亡羊”的可能。看来,还需要更多的敬畏、更多的苦心孤诣、更严密的保护举措,才能让上海的历史温度永远温暖后人,才能让文明的薪火不绝于今人之手,并烛照城市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