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 偏头痛 】
1. 诊断依据:
(1)常于青春期起病,女性居多。
(2)发作性搏动性头痛为主,也可呈胀痛; 以一侧头痛为主,也可全头痛; 间歇性反复发作,起止较突然,间歇期如常人,病程较长。
(3)多伴有恶心、呕吐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
(4) 脑电图检查偶有轻度或中度异常,脑成像及其它辅助检查均无异常。
2. 治疗常规:
(1) 药物治疗:阿司匹林、麦角胺、尼莫地平、卡马西平等药物。
(2) 物理治疗: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 3. 三叉神经阻滞、枕神经阻滞等。
【 带状疱疹 】
(1)发病初期常伴有全身不适、微热、倦怠、食欲减退等,3~5日后在神经痛的部位出现疱疹。
(2)沿神经走行分布的单侧性疼痛,呈束带状,多为烧灼样、割裂样剧痛。
(3) 疼痛区域皮肤先有潮红,继而出现成簇的粟粒至黄豆大小疱疹,逐渐增多,沿受累神经支配皮肤区域排列成带状,该处皮肤痛觉过敏。
(4) 带状疱疹消失后仍留有剧烈疼痛,持续6月以上者,为慢性疱疹后神经痛。
(1)药物治疗:
1)止痛:可用芬必得、曲马多、加巴喷丁,吗啡等。
2)抗病毒:可用阿昔洛韦、板兰根、阿糖胞苷等。
3)抗感染:可用抗生素。
4)其它药物:如干扰素、强的松(短期小剂量)、维生素等。
(2)疱疹出现后,注意避免抓破、感染,局部可外搽龙胆紫药水,或口服抗生素。
(3)物理治疗:激光等。
(4)神经阻滞:视病变部位行相应的椎间孔神经阻滞、椎旁交感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肋间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单次或留管连续用药)、皮下置管接PCA(病人自控镇痛)。
【 肩关节周围炎 】
(1)多发于50~60岁,40岁以下者少见,女性多于男性(3:1),左侧多于右侧或双侧同时罹患。
(2) 肩关节疼痛、僵硬,以钝痛为主,偶可呈剧烈锐痛,疼痛部位深邃,按压时反而减轻,夜间疼痛加重。
(3) 肩关节周围压痛,压痛点多集中在肩峰下、喙突下方胸大肌止点、大园肌、小园肌、冈上肌、三角肌腱止点等处。
(4) 肩关节X线检查多无阳性发现。
(1)药物治疗:一般口服止痛药、镇静剂如芬必得、曲马多、加巴喷丁,吗啡等及疏筋通络、活血止痛类中成药,配合局部外用药等。
(2)物理治疗:红外线、局部热敷、超短波、针灸、拔罐等。
(3)神经阻滞:肩胛上神经阻滞、腋神经阻滞、肩关节周围痛点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枝川疗法等。
(4)小针刀疗法:只限于病灶局限的病例。
(5)手法松解:冻结期病例可在全麻下或臂丛神经阻滞下采取,将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松解,再配合镇痛合剂的使用。
(6)功能锻炼。
【 颈椎病 】
1.诊断依据:
(1) 颈肩部疼痛,呈刀割样或持续性隐痛、酸痛,可向肩、臂、前臂乃至手指部放射,或伴肢体麻木、上肢乏力。
(2) 颈部强直,活动受限,严重者头部处于强迫体位。
(3) 相应颈椎棘突及椎旁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深压时出现放射痛。
(4) 受压神经支配区域出现皮肤感觉减退、肌力减弱、腱反射异常。
(5)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引颈试验阳性。
(6) 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椎间隙变窄。
(7) CT可见椎管狭窄、椎间孔缩小或椎间盘退变、纤维环膨出等改变。
1)止痛:芬必得、曲马多、加巴喷丁,吗啡等。
2)扩血管药:银杏达莫、丹参等。
3)神经营养药:能量合剂、复合微生素、甲钴胺等。
(2)物理治疗:颈牵引(脊髓型颈椎病不宜采用)、激光、电针、拔罐、超短波等。
(3)神经阻滞:
1)星状神经节阻滞、枝川疗法。
2)局部神经阻滞:阻滞椎间隙、椎间关节、痛点,每周1次,2~3次为1个疗程。
3)颈部硬膜外阻滞(单次):穿刺成功后缓慢注入镇痛合剂6~10ml,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7~10天1次,2~3次为1个疗程。
4) 颈部硬膜外连续用药:硬膜外穿刺置管,接100ml PCA药盒,缓慢用药约48小时。
(4)小针刀疗法:最适合颈型、神经根型及脊髓型早期。根据不同的病变,采用不同的刀法和刀法组合,配合其它治疗方法,才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 腰椎间盘突出症 】
(1) 反复腰、腿痛病史,或急性腰部损伤史。
(2)可有急性或慢性腰痛发作,尔后渐向臀部、大腿及小腿后外侧、踝、足、趾放射,以酸胀痛为主,腹压增加或久坐后均可使疼痛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可伴下肢麻木、乏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3)腰椎棘突、棘间或椎旁压痛,或坐骨神经出口压痛; 屈颈试验、仰卧挺腹试验、脊柱背伸试验、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均可阳性; 双下肢肌力减弱或皮肤感觉减退,可伴肌萎缩。
(4)腰椎X线片大体正常或有腰椎曲度变直,病变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腰椎退行性变。腰椎CT可见病变椎间盘后突,硬膜囊受压变形,侧隐窝饱满,神经根变粗或被湮没。腰椎MRI矢状位可见椎间盘突出及硬膜囊受压的图像。
(1)药物治疗:芬必得、曲马多、加巴喷丁,吗啡等镇痛药。配合维生素、能量合剂改善神经功能,还可配合中药口服及中药外敷。
(2)物理治疗:腰牵引、银质针、针灸、推拿等。
(3)神经阻滞:可行腰大肌肌沟阻滞及局部神经阻滞。
腰部硬膜外阻滞:可行单次硬膜外阻滞,注入镇痛合剂,7~10日1次,2~3次为一疗程。也可行连续硬膜外腔用药,100ml镇痛合剂48小时内注入,多用于疼痛剧烈、椎管内压力较高、体质较差的病人。
(4)手术治疗
【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由于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活动范围较少、负重较多等紧张性损伤引起的,以腰痛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症候群。
(1)有腰部急性损伤史或长时间累积劳损史。
(2)患者开始感腰部中段酸胀、乏力、疼痛,不能弯腰或久坐、久立,休息可缓解,劳累、受寒、潮湿及天气变化均可加重疼痛。严重者可扩散至臀部、大腿内侧至小腿。
(3)腰椎活动受限,前屈和侧弯时疼痛加重,第三腰椎横突尖部压痛明显。主动及被动髋外展受限,屈身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可有放射痛。
(1)药物治疗:芬必得、曲马多、加巴喷丁,吗啡口服及外敷等。
(2)物理治疗:激光、银质针等。
(3)神经阻滞:急性期单纯神经阻滞(双侧第三腰椎横突用药)效果好。
(4)小针刀术:在神经阻滞的基础上加用小针刀术或针刀刺激后加用神经阻滞疗法。
操作常规:患者取俯卧位,腹下垫枕,充分伸展腰部。术者左手拇指由骶棘肌外侧压向第三腰椎横突尖部,针刀平行骶棘肌刺入,直达横突骨面,在横突尖部的上、下及外侧行松解剥离,至手下有松动感拔出针刀。
(5) 功能锻炼。
来自: 花开雨季363 > 《医疗保健》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病例分享】“筋疙瘩”都去哪了——弧刃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又一意外收获
【病例分享】“筋疙瘩”都去哪了——弧刃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又一意外收获。评论:弧刃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被无数例临床病例...
株洲中医苏江力治疗肝肾亏虚型腰痹
株洲中医苏江力治疗肝肾亏虚型腰痹。专科情况:腰部僵直,腰肌紧张, L3/4, L4/5, L5/S1椎间隙压痛, L3/4, 14/5,L5/S1推间隙两旁1....
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误诊一例
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误诊一例。急得我团团转,人家可是从湖南千里迢迢慕名来的,通过复习文献,发现可能是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
宣氏腰脊柱“三种试验”
宣氏腰脊柱“三种试验”3.病侧脊柱侧弯试验既引出病侧腰骶部深层痛和健侧脊柱侧弯试验,又引出病侧腰痛者,则可判断为既有腰椎管内又有...
《软外问源》(7)
《软外问源》(7)《软外问源》(7) 任全 第五章 腰脊椎三种试验 1、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精确鉴别确诊方法:脊柱侧弯Y+胸腹垫枕X+胫神经弹拨Z三项试验 共有阳性体征,只能在腰3-骶1椎管内鞘...
王福根教你理清腰腿痛的诊疗思路
下肢疼痛(广义的坐骨神经痛)不论是牵涉痛抑或是放射痛均可由椎管内椎窦神经所支配的硬脊膜、后纵韧带、黄韧带区域受刺激引起牵涉痛,神经根受累导致的放射痛,或椎管外肌肉、韧带损害所致神经干枝的...
腰腿痛病临床诊断程式
4.下肢疼痛的性质 下肢疼痛可由椎管内椎窦神经所支配的硬脊膜、后纵韧带、黄韧带区域受刺激引起牵涉痛,还可由神经根受累导致的放射痛,或椎管外肌肉、韧带损害所致神经干枝的刺激引起放射痛及其本身损...
腰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引起腰腿痛三种鉴别方法
俯卧腰脊柱超伸展位上与俯卧腰脊柱伸展位上的压痛比较,不论椎管内软组织损害或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在俯卧腰脊柱超伸展位上远较在俯卧腰脊柱伸展位上更易引出剧痛,其发病机制见下述"原理"项...
禅一病例-急性腰扭伤
腰1~腰3的棘间韧带分为前部、前中部、中部和后中部四部分,腰4~腰5和腰5~骶1的棘间韧带只有前、中、后三部分,各部分相互交叉排列。...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