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误诊一例

 指禅李的收藏 2019-03-08

 刘某,女,58岁,湖南人。右侧腰部酸涨痛3年,尤以站立做饭时为甚,无下肢放射痛。在当地医院口服中西药(药名、剂量不详)、封闭、推拿、针灸以及中药熏蒸治疗无效,于2008年8月4日前来求诊。病人自述:现在做饭时站立5分钟不到就开始出现右侧腰部难以忍受的剧烈酸胀痛。查体:L3、4右侧棘突旁开2.5-3cm处压痛(+)放射到髂棘处、肌紧张(+),臀部沿髂棘边沿压痛(+)、直腿抬高试验(-),“4”字试验左(-)、右(+),右侧下肢较左侧短。X线平片:腰椎无明显异常。检查完以后,不符合脊椎错位的诊断(因为没有骨突偏歪)。我的第一感觉应该髂腰肌劳损,因为无论从发病部位(右侧腰部)还是发病特征(劳累后加重),还是治疗经过(治疗方法多、治疗时间长且都无效),都应该诊断为腰肌劳损。治疗:局部推拿加激光照射,每日一次。治疗第三次后无效,加腰骶部浮线治疗一次,治疗一周后仍无任何改善(我们平时要求3次治疗无效就应该重新检讨诊断和治疗)。急得我团团转,人家可是从湖南千里迢迢慕名来的,通过复习文献,发现可能是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汗!原来误诊了。给予刃针L3、4棘突旁压痛硬结处治疗,当晚病人来电:症状缓解一大半。三天后来复诊,查体:肌紧张和压痛都有明显改善,继续给予刃针治疗。8月22日再次复诊,自诉现在站立做饭时已无剧烈酸胀痛,唯觉右侧腰部仍然有疲劳感,给予水针注射。昨日随访:腰部已无明显不适。

[转载]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误诊一例[转载]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误诊一例

文献复习

1981年Peck首先报道了腰骶部骨筋膜间隔综合征这一疾病是导致下腰痛的可能病因之一。之后有学者从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对此可能病因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其发病机理研究仍然停留在猜测和动物试验阶段
。国内对该病研究最多的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白跃宏教授,其治疗方法是手术。

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下腰痛是由于腰骶部骨骼肌长期过载或疲劳,导致竖脊肌代偿性肥大,引起筋膜间隔内压增高,间隔内能量代谢障碍,最终导致竖脊肌的慢性损伤,炎症因子释放,机械性刺激和化学刺激共同作用于脊神经后支的伤害感受器导致下腰痛。
诊断标准

    (1)腰骶部疼痛、不适及反复性加重的腰部酸痛,无下肢放射痛;(2)久站、久坐、久卧后腰部酸痛加重,多数患者表现为清晨痛醒;(3)腰背部肌肉紧张、沿竖脊肌走行压痛阳性;(4)竖脊肌内压测定结果静止压、运动中压及回复压分别大于8 mmHg、175 mmHg和8 mmHg;(5)CT、MRI检查腰椎未见明显异常,下肢肌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6)排除腰部其他能明确诊断的特异性疾病。腰痛,别以为都是“劳损”
患者无论是多走、多坐还是多卧,都会腰疼,即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容易产生腰疼。这是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的重要临床特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