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术语 (9)

 爱雅阁 2017-06-21
1,【日旰】
天色晚,日暮。《左传·襄公十四年》:“ 卫献公 戒 孙文子 、 宁惠子 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 杜预 注:“旰,晏也。” 杨伯峻 注:“旰,日晚也。”《汉书·张汤传》:“ 汤 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旰,天子忘食。”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箴规》:“ 韩滉 专政,每奏事或日旰,它相充位而已。”

2,【嘉友】
良友,好友。 汉 焦赣 《易林·大有之同人》:“南国茂盛,黍稷醲酒,可以享老,乐我嘉友。”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一:“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 南朝 梁 范云 《建除诗》:“满座咸嘉友,苹藻绝时羞。”

3,【程试】
按规定的程式考试。后多指科举铨叙考试。

4,【清问】
清审详问。《书·吕刑》:“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 苗 。” 孔 传:“ 帝尧 详问民患,皆有辞怨于 苗 民。” 孔颖达 疏:“ 帝尧 清审详问下民所患。” 唐 王勃 《九成宫颂》:“虔恭上帝,东朝悬待谏之旌;清问下人,南面听登闻之鼓。”《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徵君 ﹞躬身奏道:'臣蒙皇上清问,一时不能条奏;容臣细思,再为启奏。’”

5,【受厘】
汉代祭天地时,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把剩余的肉送回皇上,以示受福,叫受厘。《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帝 方受釐,坐 宣室 。”

6,【场屋】
(1)科举考试的场所。如:公(袁可立子袁枢)实出於潘母。美仪观,多大略。年十二入州庠,见赏於督学何公应瑞,文章有声场屋间。 —— 清 田兰芳《明河南参政袁公墓志铭》
(2)引申为“应试”的意思。如:苏东坡的史论,有故意翻案的,有不必作的,和场屋(应试)文一般,也非发于情之作。——章太炎《国学讲义》

7,【掾属】
佐治的官吏。 汉代自三公至郡县,都有掾属。人员由主官自选,不由朝廷任命。 隋统一 以后,改由吏部任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秋八月,公东征海贼”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 《魏书》:“﹝ 曹操 令曰:﹞自今以后,诸掾属治中别驾,常以月旦各言其失,吾将览焉。”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 武生 为府掾属,公务繁伙,或数夜一直,或竟日不归。” 康有为 《大同书》庚部第七章:“府史皆有长贰、掾属、胥徒焉,其官数各视其地。”

8,【廨舍】
廨署。《晋书·文苑传中·罗含》:“以廨舍喧扰,於城西池小洲上,立茅屋,伐木为材,织苇为席而居。”《南齐书·州郡志上》:“官长无廨舍,寄止民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次日诣之,则廨舍寂然,惟一老隶应门。”即是官署。

9,【幞头】
亦名折上巾,又名软裹。汉族服饰之一,是隋唐时期男子首服中最为普遍的样式。一种包头的软巾。因幞头所用纱罗通常为青黑色,故也称“乌纱”。后代俗称为“乌纱帽”。

10,【倒屣】
倒屣,典故名,典出《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倒屣,倒穿着鞋。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客人来到,因急于出迎,以致把鞋穿倒。后以倒屣形容主人热情迎客。又作“倒履”。唐 王维 《辋川别业》:“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唐 皮日休 《初夏即事寄鲁望》诗:“敲门若我访,倒屣欣逢迎。”元 任昱 《折桂令·同友人联句》曲:“既有当垆,毋劳倒屣,便可投辖。”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吾辈得施为,正好谈心花底;兰友瓜戚,门外不须倒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