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谭(11)

 山佳国学谭 2017-06-21

101选择仁风气的地方生活是来至孟母三迁——《孟子》谭 

“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孟子接着说:孔子说居住在有淳朴、忠厚、仁德风气的地方才算美好。选择住所,不去选择风气淳朴善良,有仁德的地方,怎么能说是明智呢?仁,是上天最尊贵的爵位,人间最安逸的住宅。没有什么阻挡你,你却不去修养仁德,是不智。“仁”是儒家道德的最高境界,孟子要选择有“仁”风气的地方生活,是来至孟母三迁吧!

102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之人——《孟子》谭 

“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孟子接着说:不仁不智,无礼无义的人,只配被别人驱使。被别人驱使而引以为耻,就像造弓的人却又以造弓为耻,造箭的人却又以造箭为耻一样。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之人,确实只配被别人驱使。如如此之人在上位,又不知耻,其结果只有失败。

103遇到挫折反求诸己引咎自责那是真君子——《孟子》谭 

“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接着说:如果真引以为耻,那就不如好好行仁。有仁德的人就像射手:射手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才放箭;如果没有射中,不怪比自己射得好的人,而是反过来找自己的原因。遇到挫折反求诸己、引咎自责那是真君子!反之怨天尤人、苛求于人只能是伪君子。

104人性的弱点之一是:不愿认错——《孟子》谭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很高兴。大禹听到对自己有教益的活,就给人家敬礼。人性的弱点之一是:不愿认错,更不愿别人指出自己的错;人性的又一弱点之一是:不愿接受别人的指教,更不愿接受针对自己弱点的指教。越老越如此呀!能克服这两点可称圣人了。

105做圣人很简单,那就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孟子》谭 

“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接着说:伟大的舜帝又更为了不得呀!总是与别人共同做善事,舍弃自己的缺点,学习人家的优点,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长处来行善。做圣人很简单,那就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但是,又有谁能真正做得到哪?!

106做人就这么简单:与人为善——《孟子》谭 

“自耕稼、陶、 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于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接着说:舜帝从他种地、做陶器、捕鱼一直到做帝王,没有不是时时向别人学习的。吸取众人的优点来为众人做善事,也就是与众人一起来做善事。君子最重要的就是要与众人一起来行善。此处是“与人为善”的出处。吸取众人的优点与众人一起做善事,做人就这么简单!!!

10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谭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说: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孟子的此句话可谓是流传甚广经久不衰的经典名句,不断地赋予新意。但总的是说明:人和的重要性。

108天时不如地利因为人更容易选择地利——《孟子》谭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一个三里内城墙、七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攻都不能够攻破。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候,但还是攻不破,这说明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天时不如地利,”因为,相比较人更容易选择地利。

109地利不如人和因地利决定于人的运用——《孟子》谭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接着说:另一种情况是,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不是不极利和坚固,粮草也不是不充足,但还是弃城而逃了,这就说 明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地利不如人和”因为,天时地利都决定于人的运用。

110孟子否定客观条件是为说明人的作用——《孟子》谭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接着说: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孟子否定了客观的条件,是为了说明人的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