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县高中困境:多年无人考上名牌大学;中考前50名,全被民办学校挖走

 飞龙书屋863 2017-06-21

六月,就是一个考试的季节。

高考之后,各地中考,又将如约而至。同时,各大中小城市的或明或暗的小升初考试也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6月19日,一位中学教师在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比小升初更让人疯狂的是民办学校跨区招生》。文章反映,当下县级高中遭遇困境,原因在于民办高中在全省范围内跨区域招收“尖子生”。

文章指出,民办学校为了品牌效应,按照相关政策,可以去外地市、县去掐尖儿。他们通过一些奖励和扶持办法,让许多学生心甘情愿的来民办学校读书:民办学校面向全省招收优秀新高一学生,凭中考分数从高到低录取。录取后可能免吃住,还可能发放数额不等的奖学金。如考上清华、北大,每生可能获得额外奖励5万到10万元。

因为民办学校加入竞争:县级高中的学生和优秀老师大量外流,某年某县教育局发现本县中考前50名,无一人来本县高中报到,都被挖走了。很多县高连续多年没有一人能考上名牌大学。

文章认为,县高将面临三重“竞争”:一是全国连锁的名牌民办高中可能要来掐尖儿;二是省会的民办高中要来掐尖儿;三是县高所在市的民办高中也要来掐尖儿。

文章预测:现在辉煌的县高有可能将步履维艰,很多省的高中教育将可能重新洗牌。
在一些教育网站论坛上,我们已经发现,笔者所在的省会城市的初中名校,排名前十名的初中学校全部是民办学校,公办学校已被全部退出前十名。还有一种情况,有民办初中生源进行全省的选拔,外地牛孩的加入,加剧了本地优秀教育资源的竞争,有许多家长在网上呼吁,教育部门要加强监管,不允许外地孩子报考省会的民办初中。
初中学校,尚在义务教育阶段,禁止民办初中学校跨区招生,尚能得到法律支持。而高中教育,在义务教育之外,对其跨区招生行为进行阻拦,没有法律支持。2017年1月1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各地不得对民办学校跨区域招生设置障碍。”

就如那位中学教师预测的,“无论如何,一场场掐尖儿大战,似乎不可避免了”。

但这场大战,也许结局没有悬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