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蚕技术是如何外泄到国外的?玄奘取经归来的途中,给出了答案

 昵称VChmUhmv 2017-06-21

衣食住行,不仅是现代人的刚需,也是古人的刚需。之所以把“衣”放在首字,不仅因为它能够御寒防虫、遮羞蔽涩,而且更能够彰显身份、阶级、地位。所以,衣物要想华丽、庄美,原材料至关重要!

养蚕技术是如何外泄到国外的?玄奘取经归来的途中,给出了答案

霓裳

在古代,人们最先穿着的是兽皮与麻布。冬天还好,到了夏天就非常难受了。于是,勤劳的中国祖先,在公元前6000年,就发明创造了丝绸(出土文物已证明),远在黄帝嫘祖时期之前。

丝绸穿在身上舒适、轻柔、体感好,远胜于兽皮与麻布,同时样式好看太多。丝绸风靡后,更作为货币,长时间流通。同时,此物也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外贸商品,丝绸之路更享誉世界。

养蚕技术是如何外泄到国外的?玄奘取经归来的途中,给出了答案

丝路

因为丝绸的制作工艺较为繁复,兼之历代君王对这项技术,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在边关严查携带桑蚕出境者。所以,桑蚕技术很晚才传到国外,传到欧洲已经是南北朝末年了。

到了唐朝初年,著名高僧玄奘西行取经归来,路过西域于阗国(今新疆和田附近)时,记录了下一件令人深醒的往事。

养蚕技术是如何外泄到国外的?玄奘取经归来的途中,给出了答案

于阗位置

玄奘造访于阗国不久,便慕名前往了主城不远处的一座寺庙。此寺庙非常古老,是很早之前,一位中土下嫁过来的公主所建。当年,丝绸传入西域时,所有人都赞美它的样式,惊叹它的材质。于阗王立马派出使臣,前往中土,恳请赐予桑蚕技术,中原君主回绝了他!

养蚕技术是如何外泄到国外的?玄奘取经归来的途中,给出了答案

唐僧

并不死心的于阗王,再次遣使入中土,这次换了一个法子:恳请赐婚。中原君主应允后,使臣马上联系到了下嫁的公主,转述了于阗王之意:“于阗国没有桑蚕,不能做丝绸,恳请公主带一些蚕种前往于阗,就不愁以后没有丝绸之华服了!”

《大唐西域记》:闻东国有也命使以求,时东国君秘而不赐;既至关防,主者遍索,唯王女帽不敢以验。

养蚕技术是如何外泄到国外的?玄奘取经归来的途中,给出了答案

公主

公主允诺后,便将蚕种缝入自己的凤冠内。出关时,边防士卒仔细地查遍了所有的陪嫁之物,及所有人员的贴身之物,唯独不敢对公主进行搜身。到达于阗国后,公主便选了一个地方,专门养殖桑蚕,为此便新建了玄奘造访的这座寺庙。

养蚕技术是如何外泄到国外的?玄奘取经归来的途中,给出了答案

南宋《耕织图》

根据美国学者托尔德·劳费尔所著的《中国伊朗编》,桑蚕技术传入于阗国的时间,已经锁定在公元419年,也就是东晋灭亡前一年。

在古代落后的防范措施下,桑蚕技术的流出是早晚之事。但中国历史上的历朝历代,依然做足了保护措施,单是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深醒与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