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两次选错都城,结果两次亡国

 昵称VChmUhmv 2017-06-21

开宝九年,赵匡胤带着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离开京城开封来到了东都洛阳,此行的目的按赵匡胤的说法,是为了祭祖,祭奠他的父亲赵弘殷。但宋朝的百官都知道皇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真正的目的就是考察东都洛阳,准备把都城迁到此地。宋朝两次选错都城,结果两次亡国

这引来了一大批朝臣的反对,反对的意见听起来也是合情合理,一是开封经营多年,作为都城的各种条件设施都很完备,二是开封有运河相连,都城需要的大批粮食和战备物资,都需要靠船只从南方运到京城,如果靠人力,马匹,那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这两种看似合理的说法都被赵匡胤驳回了。大臣反对无效了,晋王赵光义跳出来了,因为他可不想离开自己经营多年的巢穴,晋王对太祖说,我并没有看出迁都洛阳有什么好处。太祖答,迁洛阳未已,久当迁长安。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 汉故事,以安天下也。赵匡胤知道作为首都,经济方面固然重要,然而最终要的还是稳固,才能保持天下的稳定。

开封周围都是平原,无险可守,为四战之地,为保卫都城安全,宋代在开封驻扎了大量士卒,这就需要大批物资补充军队。而长安,占据关中之地,中为关中平原,可以补充军粮,四面均有险关,北有萧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只要把守这几个关隘,就能保证长安的安全,这样就能裁撤大量军队,减轻国家财政压力。所以说长安无疑是古代建都的最佳之地,因为只要守住坚城,游牧民族的骑兵就很难入侵首都了。宋朝两次选错都城,结果两次亡国

赵光义此时说了一句话,在德不在险。这话听起来也有道理,但仔细想想,其实狗屁不通。在德是对内而言,对百姓施以德政,确能保持江山稳固,但是对外呢?对待外族,你就算在有德,也不可能制止他们的入侵。但是赵匡胤听了这话,沉思良久,最终还是打消了迁都的念头,最后北宋的亡国也正是由于被攻破了都城导致的,可见赵匡胤的先见之明。宋朝两次选错都城,结果两次亡国

北宋灭亡了,南宋的统治者,再一次的选错了都城。因为此时南宋的局面和北宋完全不同,宋高宗身负国仇家恨,当上皇帝,本应做的就是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只有进取才能保证国家稳定,偏安就是亡国之策。所以为了进取中原,最佳都城明显是南京,南京位于长江南岸富庶之地,前有大江阻隔,南有山脉险峻,为虎踞龙盘之地,这也是大多帝王选此建都的原因。

如在此地建都,与敌国对峙,天子守国门,定能刺激军民奋战之决心,一举恢复中原。试想那将是什么局面,南宋在丢失中原的情况下,还能抗衡蒙古五十年,有了中原的山川之险,说不定还能拖垮蒙古。可惜赵构无能,选择了临安,这也意味着放弃了恢复中原的设想,只是一味追求苟安,丧权辱国,最终二次亡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