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章汉力作《三坊七巷赋》

 闻歌起舞255 2017-06-21

陈章汉力作《三坊七巷赋》发布!八百言绘千年坊巷图卷!

2017-06-19 陈洪亮 



历三年沉淀、七易其稿,以敬畏先贤和躬耕闽都文化的拳拳之心,辞赋名家、省作协副主席、耕读书院院长陈章汉先生的力作《三坊七巷赋》终于向社会公开,特委托福州新闻网全文首发赋文。该赋延续了他一贯凝练畅达、文气沛然的特点,含标点短短八百言,简要梳理了坊巷人物与历史风云,绘就一幅千年坊巷图卷。



三坊七巷是福州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是这座千年古城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因地灵而人杰,一直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林则徐、沈葆桢、林旭、严复、陈宝琛、林纾、林觉民、冰心等一批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现代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出于其间,有“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之誉。



该赋分六段共六个层次。赋文力求谋篇大端、体物浏亮。作者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神远笔思追古怀今,有抒发思古之幽情,有感怀衍物之昌荣,有颂扬当世之时兴,更有承启斯文之心志。吟咏之中,当听出吐纳其间的珠玉之声。


“坊巷之蕴古开今,正当其时。”陈章汉表示,作为行走在“新三坊七巷时代”的人,要扛过先人敢于“领风气之先”的旗帜,续前人荣光,造福后人,“倚旧鼎新,斯文承启”。他用赋文赞叹正值“潮平两岸阔,九州一脉”的大好时机,有福之州定当十邑同风,“海近千帆扬”。


受作者委托,本网首发公布《三坊七巷赋》全文,以飨读者!


此外,赋文注释也将于本周内推出,届时,福州新闻网将第一时间推出,请网友关注。


三坊七巷赋


八闽雄都,千秋福地。山海为怀,藏锋敛锐。无诸置都东冶,使都在城内,城在都内;闽王扩垣连雉,则城在山中,山在城中;伯玉植榕浚源,让家在水边,水在门边。感二潮之吞吐,挈五凤以朝阳;欣旗鼓之相揖,派河泽以流觞。海峤人文之薮,理学昌明之乡。斯之谓:天地人合璧,真善美同伦焉。


三坊七巷。原浩 摄


至若坊巷之滥觞,衍脉乎晋唐,宏规于明清,勃兴于新纪。方圆六百余亩,中衢辐辏三七:东向曰巷,西向称坊。北抵双抛桥渡,南襟安泰河墘。巷陌如枰,沟渠若济;宅院毗连,望族踵继。峥嵘灰雕鞍墙,俯仰悬钟雀替。肯构肯堂,弥精弥细。巧匠眼神,墨斗记性。胜绝处,堪叹明清古建之大观也。

山川清淑之气,郁为人文之邦。读书为世业,士宦作悬鹄。碧纱垂户移影,皎月伴读窥人。楼次千家多朱紫,路逢十客九青衿。思源泔液境,砺志蒙学堂;论诗阁上下,听戏水中央。寻幽知鱼乐处,赓句光禄吟台。时忆五柳孤松客,常怀十砚莘田君。晹谷鹤磴,道南碑铭。斯土之无尽藏也,乡愁在兹。


三坊七巷。原浩 摄


白塔如剑,乌塔如松。忠心贯日,进退关社稷;高义薄云,死生炳春秋。少穆禁毒,幼丹造舰,梦寄乎国祚;几道西学,琴南东译,智启于时艰。觉民洒血醒世,长民辑报发声。冷斋宛平御侮,晚翠捐命维新。徽因情钟营造,冰心爱燃橘灯。开风气之先,谋天下永福。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焉。


三坊七巷。原浩 摄


户枢声声里,岁月忽忽间。文事重名区,曾笔走他乡,书藏旧肆;人情尚民俗,见塔展中秋,烛迎新元。折枝射虎,楹俪花灯。木画刻版,漆艺田黄。别记闽都,故事郑堂。评话甘国宝,伬唱换绛桃。状元何急避,述古每听讼。择仁善为邻为里,爱吾庐惟读惟耕。社火闽山巷,祈福天后宫,居乃安也。


三坊七巷。原浩 摄


国之瑰宝,世之传奇。黄璞蛰居,尝令熄炬过兵;刘氏开物,始见电光烛世。善待遗存,擦拭记忆。中轴线不移,里坊制不替。倚旧鼎新,斯文承启。昔水流一湾,涓赴四海;丝路两途,缘牵八极。今潮平两岸阔,九州一脉;海近千帆扬,十邑同风。龙腾海左,凤翥江南。坊巷之蕴古开今,正当其时!

丁酉仲夏  陈章汉谨撰于福州三坊七巷郎官巷耕读书院

(2015年5月18日一稿,2017年5月19日三稿,6月18日七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