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店

 老鄧子 2017-06-21

第一眼,我就觉得我们会成为朋友。


书店偏居公园的角落。

那天,突降暴雨。随着避雨的人流涌进公园,无意间与它相遇。

书店顺地势而建,分为高低两台。进门一台偏高,四面墙壁上,摆满了各种畅销书,谍战、科幻、宫斗、公务员考试……店里躲雨的人越来越多,我努力往里走。脚下一个踉跄,发现书店里的另一个洞天。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这里成为我的另一个家园。

视线所及,皆是所爱。

竟偶遇久觅不见的一对书《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上、下),甚喜。店里竟还有一本《哈扎尔辞典》的阴本。虽然书价都相当不菲。店家的格调,傲气而广博,冷漠而丰沛,也甚喜。大概因了这份倔气,才会在这样的时代里坚守着太过宁静的书卷味儿。

雨越下越大。内屋靠左的一列书籍牵住了我的目光。亦舒全集,这是我十分喜欢的作品。有雨水缓慢渗进墙角,湿了最边上那本书的书页。我的眼睛湿润了。“老板,这套书有几本?”“两百多本。”“多少钱?”“700元。”“我要了。”没有回音。回头。看到那对清澈的瞳孔。


我想,我们一定会成为朋友。


“有时候,我也写作。我希望写能在书架上留得下来的作品。书是讲身价的,虽然作者相同内容相同字数相同,可是摆在庙堂之高和放在贫民窟垫桌子角,是不同的。人亦一样,同人不同命。”我自言自语,不求回应。

他果然应景地一言不发。人和人是讲气场的。我很庆幸。

很多年,养成习惯。每年都会订阅一些报刊杂志。开卷有益,总是希望能在翻开新一期刊物的时候,能读到一点惊喜。无疑,作为书虫,我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失望。以至于到了最后,取回刊物成为另一种习惯。从我拿回来放进书堆那一刻起,它们便死去了。

而书店并不。

它总是给我惊喜。我在店里寻觅到很多期望已久的书籍。虽然有些可能来源于废旧报刊甚至是垃圾处理站,但它们无疑顿时便成为我的心头好。

也常相遇赠送的书籍。扉页上的题名,我有的熟悉,有的陌生。当初,它一定被作者满怀希望,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可惜,人有人命书有书命,如果书会说话,每本书的流向,都会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偶尔,我们会有简短的交流。话题大多是关于某本书的。或者某位作家。

我们都有相同的嗜好:几乎都只读死去作家的作品。也就是那些所谓的世界名著。大浪淘沙,它们终于被时间留存下来。

店里的书籍,我有时会买。有时只读。有的读了封面,有的读了简介,有的读了部分,有的读了全本。

我没有问过他的年龄、籍贯、喜好,我已经过了好奇的年纪,也许,我从来没有年轻过。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实在符合我的处世规则。一如我做人的内面,人淡如菊。


后来,住院,做了胆囊切除术,休息了好久。身体始终无法恢复到健康如初。自己跟自己作斗争,像朝阳的向日葵,总是吸收不够阳光。

等再去书店,发现书店的位置,已经改成一个儿童娱乐场。有孩童正在过山车上飞驰。

我没有留过店主的联系方式,甚至忘记了店名。自从手术时被医生打了全麻后,我的记忆力骤减。

我曾经试着在城里找过那家书店,可是我失望了,那家书店的气息,并没有在城市的哪一个角落延续。

也许,书店从来不曾存在过。那只是我的一个美好的梦境。


作者丨西木,来自投稿邮箱

原创作品丨欢迎分享丨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