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照、色彩与结构Part5

 一个久火 2017-06-21

之前的两期主题里,各位对『光源属性』和『光与结构的作用』应该有了基本的了解。

在这一期内容中,我基于之前所讲的内容,来谈谈在实践绘画中,光影和调子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原因。

光影调子应用误区与分析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明度同步』与『对比不同』

  • 影调的『相对性』与『取舍』

  • 关于『那些我们知道的细节』

  • 不同的『光环境』的表达特点

都是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我们一个一个来讲。


『明度同步』与『对比不同』

注意,下面需要调动起你的逻辑大脑了:

首先,因为在这一章节我们还未讲到『色彩』,所以我请你试着把色彩里的明度,先想象成『固有明度』。

如同色彩里的『固有色』——指的是柔和白光使物体表面属性呈现出的颜色。

『固有明度』——我们暂且把它理解成柔和白光下的物体表面的明度。

看张照片:

这是一张彩色照片,注意这三个人身上所穿着的衣服的明度是不同的,为了让你看得更明确,我把它转为黑白。

好,我们可以简略地把它们看成三个明度。

那么,就我所遇到的大多数的初学者出现的素描问题,大都是下面这种情况。(我实在想拿看到的初学者的画举例子,但那样会引起纠纷也显得不尊重作者,所以我按他们常犯的错误调了下面两张照片。)

上左图:初学者在画他们所设定的『固有明度较低』的表面光影的时候(图中深色衣服的女性),总是不自觉地把深色表面的亮部,画得太亮。

上右图:初学者在画他们所设定的『固有明度较高』的表面光影的时候(图中浅色衣服的女性),总是习惯性地把浅色表面的暗部,画得太暗。

为什么初学者总会犯这样的错误呢?在心理上是很好理解的:

初学者对调子控制力较弱,使得他们总是习惯性地把对比画得很强

而事实上是这样的,我建了个简单的模,覆上了明度不同的贴图后,进行渲染:

然后把它转为黑白:

我再把渲染出的方块的亮暗面,各用具体的灰度值标出来:

好,从上面这个模型和数值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规律了:

  1. 当亮部的明度是从上到下依次从亮到暗时,暗部也是同样的规律,这是同步的。同样的光照下,不会出现一个浅色表面的暗部比深色表面的暗部还要暗的情况。

  2. 『固有明度』较亮的表面,亮部与暗部差距较大。较暗的表面,亮部与暗部差距较小。(从上到下,差异分别是:35,23,15,4。)

尤其是上面的第二点,非常非常多的初学者会犯到。

噢,顺便我可以插一张图让你看看大师是怎样做的:

看老萨在处理黑红白三种不同明度的表面时,如何做到互相同步但互为不同的对比的。


影调的『相对性』与『取舍』

罪过,此处我需要用一个国外画家Alexander Mandradjiev的图作例子。

先看下面这张图:

我们能看到,这张图虽然潦草,但基本还是做到的层次分明,空间感也很好——只不过,它是我故意调成这样的。

原图是下面这样:

注意:经过我的调整之后,虽然整张图的对比加强了,但却失去了原图的气氛——暗光下星星点点的火光(或灯光)表现不出来了

这告诉我们一个相对浅显的道理:

你需要预先设想好整张画面中『最亮的部分』『对比最强的部分』,以这两个极值作为指标再来设定其它的部分。

否则,如果一开始就把背景明度设定成这样的话,是很难在此基础上『再提亮』的,这也同时要求你更加明确自己所要表现的『视觉重心』是什么。

同样,在关于暗部或亮部的表达中,对比的提前设计甚至起到了强调何为主体的作用:

如上面三张图:

  • 第一张图:同时对待了人物与场景,但两者都不强调。

  • 第二张图:让人物获得充分光照(体现更多细节),场景弱化。

  • 第三张图:让场景或得更细腻的对比,人物趋向剪影化。

永远不要试图平均地去对待画面中的每个部分,对比的取舍才有可能产生有趣味的画面,否则就会像是下面这样『处处都精彩,处处都抢眼』的低劣HDR效果,品就很低了。


关于『那些我们知道的细节』

当我们要画或设计一些什么——当然这个对象上的每个细节都是我们知道的,就像下面这样:

所以我是蛮推崇在做设计时使用线稿的,因为这种方式可以让你暂时规避光影,而用最快和最简单的方式把细节全部想好。

但是,当我们进行光照渲染时,则不应该平均地强调每一处的细节。

是的,这是一个有趣的矛盾:

  1. 这些细节都是我设计的,我知道它在哪儿,也知道它是什么样子。

  2. 但我要努力做到『看不清的细节弱化,看不到的细节不画,只画旁观者能够看到和看清的细节』

在光照行为中,『曝光过度』和『光照不足』的地方,都不能呈现很强对比的细节。?例如:

注意,上图『同样的森林』在较亮处与较暗处时的细节对比。

再看不同的固有明度上的细节表现差异。

如上,同样的光照,当表面的固有明度不同时,细节呈现的对比度是不同的。

一般而言

  1. 光线越弱的地方,细节对比越弱。

  2. 固有明度越低的表面,细节对比越弱。


不同的『光环境』的表达特点

如前几期内容所说,所谓的光环境,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像阴天时的状态:(光源面积大,甚至笼罩被照对象。)


另一类像大睛天的感觉:(光源面积小,有明显的亮部暗部投影。)


处理这两种光照的氛围,依照上面提到过的,先抓住最强的对比——这是一个好办法。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光照各自有着各自的『最强对比』:

阴天状态,最强的对比是『不同明度(或材质)的表面之间的对比』

晴天状态,最强的对比是『亮部与暗部(包括投影)的对比』

就像这样:

优先抓住主要的对比,对于表现出对象的受光情况,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技巧


这样,结构与光照部分就告一段落,从下一期开始,开始说色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